您好,欢迎您

说文解药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芮教授:从“临床需求”到“方式革新”,新剂型助力OFS治疗闭环构建

08月2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乳腺癌向慢病化、长期化管理不断演进,临床治疗范式正悄然改变:从“控住一时”迈向“管好一程”。尤其是在以卵巢功能抑制(OFS)为基础的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治疗中,患者往往面临长达数年的用药周期,不仅需要明确的疗效,也对药物的稳定性、体验感和可持续性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药物剂型的进化,正成为推动治疗路径转型的关键变量。

在本期【说文解药】栏目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芮教授作主题分享,并与多位省内专家进行学术对话,共同探讨新一代OFS治疗手段如何更精准贴合患者实际需求,推动乳腺癌慢病管理走深走实。

王芮
硕士研究生,主管药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抗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师
参与肿瘤相关疾病药物治疗、药物使用评价、麻精药品管理、患者教育等工作
专业特长:肿瘤相关的药物治疗方案评估,针对癌痛患者止痛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承担江苏省药学会、南京药学会、南医大校基金等课题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王芮教授指出,OFS治疗不同于短周期的治疗过程,其贯穿乳腺癌治疗多个阶段,患者需要在数年内完成多次用药,这就要求药物不仅在疗效上“足够稳定”,更要在使用方式上“足够友好”。她以戈舍瑞林微球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基于先进的微球技术平台,在药物释放上的平稳性优势,有效维持FSH、LH与雌二醇的长期抑制,减少激素水平波动对治疗效果的干扰。在她看来,“血药浓度的持续平稳,是实现生理指标长期控制的根本保障,而这恰恰是OFS治疗的临床价值核心”。此外,她特别强调,戈舍瑞林微球采用更细的肌肉注射针头,显著改善了患者用药体验,尤其在年轻女性群体中,能够有效减轻注射过程中的焦虑与痛感,增强其治疗过程的“顺应性”。该药物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了疗效、体验与经济可负担的“三位一体”,为其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讨论环节,多位专家结合本地临床实践指出,戈舍瑞林微球作为代表性的2.2类改良型新药,不仅满足了乳腺癌OFS治疗在疗效控制、用药体验和依从性方面的综合需求,更凭借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推动其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快速落地。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类药物的普及正逐步弥合“理想治疗方案”与“实际执行过程”之间的鸿沟,为乳腺癌患者构建起更为完整、可持续的治疗闭环。正如本期【说文解药】所展现,戈舍瑞林微球不仅是技术升级的成果,更是临床路径精细化发展的具体体现。未来,随着药物剂型创新与临床共识的持续融合,OFS治疗将以更温和、更人性化的方式陪伴患者,推动乳腺癌治疗迈入更高质量的可持续阶段。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all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