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小平教授: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入列2025版指南,引领宫颈癌一二线治疗新趋势

07月3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的正式发布,妇科肿瘤的免疫治疗迎来了新的指导。本次指南更新的一大亮点,是将我国原研新药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简称“艾托组合抗体”)纳入宫颈癌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推荐,标志着其临床价值获得权威认可。为深入解读指南更新背后的临床意义,探讨宫颈癌免疫治疗的新模式,【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从临床数据、作用机制到未来趋势,为我们系统解读了艾托组合抗体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刻见解。

李小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妇产疾病研究副所长 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及其毒副作用防治,曾在意大利国际遗传与生物工程中心和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委员
北京妇产分会妇科肿瘤精准医学分会主委
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
《中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转化医学杂志》、《Gynecol Obstet Clin Med》等常务编委或编委

艾托组合抗体: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指南新推荐

李小平教授: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约30%患者在三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一旦发生复发或转移,患者预后普遍不佳,五年生存率仅约15%。对此部分患者,临床多采用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靶向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和免疫新理论深入理解,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目前,临床免疫治疗主要分为免疫药物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其中免疫细胞治疗主要包括CAR-T、CAR-NK细胞疗法等,虽然疗效显著,但费用高昂。研究热点更多聚焦于新免疫药物创新与应用,主要包括各种新抗体、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与联合策略优化、溶瘤病毒和肿瘤疫苗等,尤其针对妇科肿瘤新靶点的药物,如靶向叶酸受体、组织因子、HER2、Trop-2等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创新与应用,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普惠、多元的治疗选择。在众多免疫治疗药物策略中,以PD-1/PD-L1和CTLA-4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创新研发及临床应用,让国人值得骄傲。我国在新药研发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成功研制出如艾托组合抗体、卡度尼利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靶点创新药物。由山东齐鲁制药研发的艾托组合抗体,是由抗PD-1抗体(艾帕洛利单抗)和抗CTLA-4抗体(托沃瑞利单抗)按2:1固定比例构成的创新组合。目前其关键性的DUBHE-C-206临床研究(NCT05557565),为其在宫颈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1]。该研究共纳入148例一线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高达33.8%,疾病控制率(DCR)为64.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5.4个月。该研究结果显示其疗效与PD-L1表达状态、既往是否接受过贝伐珠单抗的治疗均无关;临床价值意义在于成功填补了PD-L1阴性患者免疫治疗的空白,有望让更广泛的患者群体能够从中获益。治疗安全性方面,尽管存在一定比例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严重不良事件(≥3级)主要为贫血、肝功能异常等,其优化的分子设计,使患者耐受性相较于传统免疫联合方案更佳,均可通过规范化的临床干预得到有效管理。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和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转移委员会《复发转移性宫颈癌诊疗指南(2025版)》已将其作为二线治疗方案进行推荐,为晚期宫颈癌患者提供可靠治疗新选择。

宫颈癌治疗未来展望:精准、全程、综合、高生活质量

李小平教授: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新药不断研发与新技术发展,宫颈癌的治疗正呈现出精准分层、全程管理和综合治疗的全新模式。

首先,患者精准化分层。不仅要关注患者PD-L1、MSI-H和TMB等肿瘤生物标志物,更要深入探索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肿瘤微环境(TME)分型等新型标志物,为患者进一步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提供基础。其次,是全程化管理。肿瘤治疗应贯穿从早期筛查、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康复和长期随访的每一个环节基于综合治疗理念,将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形成多措施联合的综合治疗。

目前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宫颈癌免疫治疗的角色已从晚期后线治疗,逐步向新辅助、辅助治疗等前移,其目的在于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长期预后,尤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来治疗模式将是以免疫治疗为基石的不同联合方案,如“免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放疗”、“免疫+抗血管生成治疗”以及“免疫+抗体偶联药物(ADC)”等不同模式,通过不同机制的协同增效,最大化提高疗效。

目前,对于临床进行艾托组合抗体一线治疗的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DUBHE-C-301)已完成患者入组,旨在评估艾托组合抗体对比安慰剂+化疗±贝伐珠单抗在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正静待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相信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数据积累,艾托组合抗体有望成为宫颈癌综合治疗中核心药物之一,为不同期别、不同分子特征的患者,带来更为显著的长期生存获益;也相信以艾托组合抗体为代表的中国原研新药,必将成为宫颈癌综合治疗体系中的核心力量,并催生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免疫治疗方案。

结语

从二线治疗的突破性循证医学数据解读,到对未来“精准、全程、综合”治疗模式的深刻洞见,李小平教授的解读清晰地勾勒出艾托组合抗体在宫颈癌治疗领域的价值与广阔前景。这不仅是单个药物的成功研制,更代表着中国生物医药原研力量的崛起及在国际领先地位。随着临床研究持续深入和治疗理念的不断革新,宫颈癌治疗正迈向一个更加精准、高效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Hanmei Lou, Yun Zhou, Dapeng L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paromlimab And Tuvonralimab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Clinical Trial (DUBHE-C-206). 2025 ESGO #25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y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