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实践,个体化治疗助力患者生存获益

07月1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微信图片_20250402134528.jpg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少见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具有高度异质性,常见于胃、肠、胰等消化道肿瘤。对于其中的神经内分泌瘤,尤其是针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受累的组织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此外,对于部分晚期或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药物治疗如长效奥曲肽等也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本文结合三例病例,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思维与参考。

病例一

病例汇报:蔡长景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病例点评:
蔡文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王永俊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蔡长景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免疫治疗学组委员
湖南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
湖南省创新人才计划-荷尖人才(2024)
湖南省省委组织部湖湘青年英才(2024)
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5)
曾赴美国耶鲁大学癌症中心交流学习,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等8项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BMJ、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Hepatology、Mol Ther、EBioMedicin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
在申发明专利2项
获湖南医学科技奖、湖南省抗癌协会科技奖,担任Discover Oncology编委、iMETA青年编委等学术兼职

病例介绍

1.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43岁。

主诉:皮下结节10余年,心悸3月,颜面皮肤发黑1月余。

现病史:患者及家属诉10余年前右大腿、右手背出现皮下结节(右大腿结节已切除、自诉良性);2024年5月开始反复突发心悸,伴头晕,无气促胸痛,无大汗不适,7月开始出现颜面部皮肤发黑,之后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不适,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内分泌科,完善相关检查后,予以“降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尿”等对症支持处理。

既往史:有“乙肝”病史30余年、未规律治疗;有手术史(右大腿外侧肿块切除、右侧副乳切除)。
个人史:有吸烟史,吸烟20年,40支/天,病后已戒烟,有饮酒史,饮酒20年,2瓶啤酒/天(无酗酒),病后已戒酒。近5年塑料厂工作。
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胸骨向内凹陷;颜面部、颈部皮肤发黑,余全身皮肤可见多处色素沉着,全身多处皮肤可见瘤样皮疹,右侧腰部触及肿块、无触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大腿外侧见陈旧性手术疤痕,无关节红肿、活动障碍,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2024年7月29日至2024年8月21日:动态血压:平均(全天141/100mmHg,白140/99mmHg,夜146/101mmHg)。

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平均心动过速,阵发性加速性房性心率,偶发室早,个别室性融合波,个别成对,全程部分导联ST-T改变,变异率重度下降;
眼底检查:结膜可见大片色素沉积,周边房角较窄,晶体稍混,双眼视乳头色淡红,黄斑、视网膜可。

血儿茶酚胺:DA 1212.7pmol/L↑,E  10196.1pmol/L↑,NE 8592.0pmol/L↑;

血浆肾素9.57pg/mL, 尿香草扁桃酸(HPLC法)73.4μmol/day↑, 17-羟皮质类固醇95.9μmol/day↑,17-酮类固醇87.6μmol/day↑。

(外院)胸部+腹部增强CT:右肺中叶结节(LU-RADS4类),右肺上叶胸膜下及结节状肿块,神经源性肿瘤?转移待排;漏斗胸;双侧胸壁皮下多发结节;左侧肾上腺占位,腺瘤?转移待排;右侧肾上腺增粗,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图1)。

全基因组测序检测报告:主要检测结果:NF1、杂合、致病、染色体位置chr17:29533315;次要检测结果:PAX4、杂合、意义未明;PDE11A、杂合、意义未明。

1.png图1. 胸腹部CT

初步诊断:

1.神经纤维瘤病(1型)

2.嗜铬细胞瘤(T1N0Mx)

3.异位ACTH综合征

4.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

5.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低蛋白血症、贫血

6.糖尿病

7.高血压病(继发性)

2.诊疗经过

对症治疗

经MDT讨论,予以控制肺部感染,动态复查肺部CT明确肺部情况;对症治疗,控制库欣综合征。

定期复查ACTH及皮质醇提示较前明显降低(表1)。

2024年9月29日复查CT提示:双肺间质性病变较前好转,肺气肿及双肺多发肺大泡,肺动脉干增粗:神经纤维瘤病肺部治疗后改变?右肺实性结节:性质待定,炎性结节?(图2)。

3.png表1. ACTH及皮质醇

2.png图2. 胸部CT(左:2024年8月23日;中:2024年8月30日;右:2024年9月29日)

手术治疗

患者于2024年10月8日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根治性手术)”,术中见:左肾脏上极上方见一大小4.0cm*3.0cm左右的椭圆形肿瘤,与正常肾上腺组织相连紧密,包膜完整,颜色黑紫,手术完整切除左侧肾上腺及肿瘤。

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大小3.7cm*2.2cm*1.0cm)未见明确脉管内瘤栓及坏死,核分裂象<2个/2mm2;免疫组化结果:CgA(+),Syn(+),SF-1(-),Ki67(5%),SDHB(+),SSTR2(+),S0X10(-),ACTH(-),CA9(-),SDHA(+)。

术后复查ACTH和皮质醇,见表2。

患者术后未再出现心悸,血压平稳。

复查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水平正常。

4.png表2. ACTH及皮质醇

3.病例小结

本病例为一例43岁神经纤维瘤病(1型)及嗜铬细胞瘤(T1N0Mx)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经过MDT讨论后予以对症治疗后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根治性手术)”,术后未再出现心悸,血压平稳,复查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水平正常,患者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生存获益。

专家点评
蔡文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浙江省遗传学会肿瘤遗传专业委员会 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 委员
浙江省社办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基金课题;以第一及共同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CSCO全国消化道肿瘤病例越野赛冠军;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及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王永俊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消化内科肿瘤亚专科副主任
湖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消化病专委会委员
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老年医学学会食管癌分会常务委员
湖南省科普作协医卫专委会常务委员

蔡文教授:该病例涉及一种发病率极低(约0.05%)的肿瘤。诊疗全程体现了MDT的优势,展现了全面且系统的治疗思路。该病例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也强调了在罕见病诊疗中,MDT协作和精准治疗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更多罕见病例的积累和治疗手段的完善,这类患者的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


王永俊教授:蔡教授分享的病例是一个极为罕见且复杂的遗传相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且合并了异位ACTH综合征,这使得治疗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通过多次多学科协作(MDT)讨论,为患者制定了全面且精准的治疗方案。尽管患者的基础状况极差,并发症多,但通过MDT的协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通过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策略,这类患者的预后有望得到显著改善。

病例二

病例汇报:周颖珂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病例点评:

王博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田锐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周颖珂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Mayo Clinic博士后
湖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 Cancer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CSP青年编委


Case 1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67岁

现病史:患者间断低血糖发作半年余,近半月发作频繁,发作时血糖 2.7mmol/L,C肽 5.3ng/mL,胰岛素 32.21 μIU/mL。两月前行左侧甲状腺全切术,术后复查腹部CT提示钩突占位。

辅助检查:CT及MR提示胰头钩突直径约1.2cm圆形占位,增强明显强化,边界清楚,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图3)。

5.png图3. 腹部CT

2.诊疗经过

手术治疗

考虑钩突神经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可能性大,遂行腹腔镜下胰岛素瘤剜除术,术后病理提示钩突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G2),肿瘤细胞:CK8/18(+),PCK(弱+),SSTR2(-),CgA(+),Syn(+),CD56(+),INSM1(少量弱+),EMA(-),BCL10(-),S100(弱+),Ki67(LI:热点区5%)。

术后空腹血糖、C肽及胰岛素水平均正常。

Case 2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46岁。

现病史:腰背部不适一周,腹部CT发现胰尾占位。

辅助检查:腹部CT提示胰尾囊实性占位,大小3cm*4cm,与脾动静脉界限清楚,考虑肿瘤性病变(图4)。

6.png图4. 腹部CT

2.诊疗经过

手术治疗

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Kimura术),标本术中快检提示NET或SPT,需要免疫组化进一步鉴别。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胰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G2),切缘阴性,胰周淋巴结12枚未见转移。肿瘤细胞:PCK +, Syn +, CD56 +, CgA 部分+, β-Catenin +, SSTR2 -, Ki67 (LI:约3%)。

术后定期随访。

Case 3

一般资料:女,34岁。

现病史:低血糖发作两周余,外院腹部MR提示胰头3.8cm*3.1cm占位。发作时血糖2.67mmol/L,C肽 5.6ng/mL,胰岛素 35.21 μIU/mL。

辅助检查:腹部CT提示胰头35mm*33mm低密度团块影,边界欠清,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腹膜后淋巴结影(图5)。

68Ga-DOTA-TATE PET显像示胰头钩突囊状低密度结节,胰腺体尾部多发等/稍低密度结节,显像剂分布异常浓聚;考虑多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岛细胞瘤)。胰头稍低密度团块,部分显像剂分布轻度浓聚(接近或略高于正常胰腺组织),考虑多为肿瘤性病变。垂体区、唾液腺、肝脏、脾脏、双侧肾上腺显像剂分布无异常浓聚。甲状腺两叶密度减低,显像剂分布浓聚。

7.png图5. 腹部CT

初步诊断:胰腺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

2.诊疗经过

手术治疗+长效奥曲肽

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脾胰尾切除术(Kimura)。

病理提示胰腺多发NET,G2,SSTR2++,Ki67(LI:5%)。

术后空腹血糖、C肽及胰岛素水平均正常。

术后予以长效奥曲肽30mg Q4W治疗。

3.病例小结

这三个案例展示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胰腺的不同部位,影像学检查(CT、MR)、实验室检查(血糖、C肽、胰岛素)以及核医学检查(PET)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是否多发,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部分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如长效奥曲肽)控制症状。

专家点评
王博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胰腺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专业:腹部外科,擅长肝胆胰及胃肠疾病的诊疗
湖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营养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
主持并参与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
近年来于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田锐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
美国得州大学MD Anderson肿瘤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学术职务: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结石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医学综合康复分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胆胰肿瘤专委会委员
武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库专家
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
担任《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临床外科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
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

王博教授:首先,内分泌肿瘤的治疗策略应遵循“病理先行”的原则。与胃肠道或肝脏肿瘤通常先手术再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制定后续治疗方案不同,内分泌肿瘤在决定治疗方案之前,务必先明确病理诊断,包括肿瘤的类型[如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或神经内分泌癌(NEC)]以及分级(G1、G2、G3),因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肿瘤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其次,内分泌肿瘤有时会表现出异质性,这意味着在不同的部位或不同的时间点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其病理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肿瘤的特性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内分泌肿瘤的诊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种异质性的可能性。


田锐教授:通过整合多个病例,充分展现了该团队在一线诊疗NET方面的特色,包括术前诊断和手术视频,令人印象深刻。术前,功能性PET-CT的选择以及术中利用超声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都体现了此类手术与传统良恶性疾病手术的不同之处,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

病例三

病例汇报:王婷婷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病例点评:
谷甸娜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陆烨斌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王婷婷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分泌肿瘤MDT 秘书
2024年11月-12月 赴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 教学培训
参与多项胃肠道肿瘤及内镜器材相关临床研究 参与神经内分泌癌IIT研究
主持并参与多项肿瘤相关课题,发表肿瘤相关SCI论文数篇

Case 1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51岁。

主诉: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2月。

现病史:患者2月前因“上腹部胀痛2月”,外院查增强CT提示:1、胃幽门前区大弯侧结节,胃间质瘤?十二指肠降部前方结节,增大淋巴结?胃浆膜下间质瘤?2、肝左外、右前叶血管瘤。胃镜检查:胃窦隆起:间质瘤首先考虑Barrett食管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于2024年8月29日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伴胃空肠吻合术”。

辅助检查:

病理结果提示“远端胃”胃神经内分泌瘤,G2(NET,G2,1.9cm*1.6cm*1.5cm),部分肿瘤细胞异型,热点区核分裂象数3个/2 mm2,肿瘤累及黏膜层、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个别可疑脉管内瘤栓,未见神经侵犯,未见坏死;标本切缘(-)。免疫组化:CK(P)(+),imentin(-),CD34(-),CD56(+),CgA(-),Syn(+),NKX2.2(+),INSM1(+)Rb(弱+),p53(散弱+),SSTR2(弥漫强+),ARTX(+),Ki67(5%+)。

2024年11月11日行PET-CT检查,18F-ALF-NOTA-Octreotide PET/CT提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改变,肝脏S2段结节、十二指肠残端前下方软组织密度结节,均伴显像剂异常浓聚,以转移性首先考虑。脾脏下方小结节伴显像剂浓聚,以副脾首先考虑,影像随诊;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肺气囊,两肺少许慢性炎性灶,部分椎体边缘及椎小关节骨质轻增生改变。

2024年11月19日行肝脏MR增强检查,提示胃肿瘤术后观;肝S2段、S5段结节,转移首先考虑,十二指肠残端旁结节,提示转移;肝内微小囊肿;胆囊微小结石。

初步诊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2)伴肝转移、淋巴结转移

2.诊疗经过

药物治疗

患者于2024年11月18日/12月17日,2025年1月15日/2月18日予以奥曲肽微球30mg治疗4次。

2025年2月16日肝脏MR增强提示肝S2段、S5段、S7段结节,转移首先考虑,较前相仿,十二指肠残端旁结节,提示转移,较前范围缩小。

目前诊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G2),肝继发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腔淋巴结继发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期(ypT2N1M1a,Ⅳ期)

Case 2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55岁

主诉:发现肝肿物4年

现病史:患者2019-7-25 我院行腹部增强CT提示:右肝占位,恶性可能大,请结合临床。

辅助检查:

2023年4月23日腹部增强CT提示肝内多发结节团块影,较前增多、增大,恶性考虑(图6)。

23.png图6. 腹部增强CT

2023年5月29日行肝脏穿刺,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可见核大异形细胞巢,符合神经内分泌肿瘤,G3。

初步诊断: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3 Ⅲ型)伴肝转移 伴淋巴结转移

诊疗经过

2023年8月开始予卡培他滨1g bid d1-d14,替莫唑胺200mg qd d10-d14 q4w,肝脏病灶行介入治疗。

期间出现药物不耐受、药物反应,停化疗观察。
复查提示NSE升高,于2024年12月恢复化疗。

Case 3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女,46岁

现病史:2024年7月因“体检发现胰腺囊肿半月”至我院就诊。完善18F-SSA PET/CT 提示:胰腺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

家族史:母亲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其一妹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肿瘤(术后),且其子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其一姐妹因“胰腺疾病”过世。

辅助检查:

外周血DNA高通量测序检测提示基因突变位点:c.499C>T(p.R167W)。
胰腺穿刺病理结合免疫提示:CK7(-),CK19(+),CK(pan)(+),CD56(+),CgA(+),Syn(+),Ki-67(+,1%),P53(-),RB1(+),SSTR2(+),ATRX(+),GPC-3(-),GLUT-1(部分+),β-Catenin(膜+),HE(组织),Arginase-1(部分+)。(胰腺占位)胰腺富含血窦肿瘤,神经内分泌瘤(G1)首先考虑。

初步诊断:VHL综合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

2.诊疗经过

患者于2024年8月予奥曲肽微球20mg q4w治疗。
2024年10月24日胰腺增强MR提示胰头(包括钩突)、胰颈、胰腺体部见多枚大小不等结节影,T1WI稍低信号、T2WI压脂稍高及明显高信号,DWI高信号,大者大小约14mm*17mm,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及延迟期病变呈等或高信号。

3.病例小结

这三个案例进一步展示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异质性和临床多样性,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病例一),药物治疗(奥曲肽、化疗),以及介入治疗(病例二)。病例三由于是VHL综合征相关的多发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应用奥曲肽治疗后使其获得长期的疾病稳定(SD)。

专家点评
谷甸娜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放化疗科 副主任 博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肿瘤放化疗科副主任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肿瘤学专业
浙江省医师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 青年委员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癌痛专家委员会委员
温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及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陆烨斌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普外胆道胰腺外科专业,擅长胰腺良恶性肿瘤、胰腺癌、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胆道肿瘤、胆管癌、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胆囊癌、脾脏肿瘤、腹腔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壁切口疝和腹股沟疝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中文核心期刊十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与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湖南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微创技术分会理事
湖南省健康委员会加速康复外科分会委员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老年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

谷甸娜教授:展示的病例中可以看出,我们医院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疗中充分且有效地运用了多学科协作(MDT)。在这三个病例中,都体现了综合评估的优势,尤其是在复杂的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和VHL综合征病例中,影像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和内科的意见得到了很好的整合,MDT发挥了关键作用。整个治疗过程还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理念,针对不同的肿瘤级别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奥曲肽治疗、化疗以及综合治疗等干预手段。


陆烨斌教授:三个非常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对于第一个病例,患者在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才发现肝脏转移和残端旁淋巴结残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术前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例如增强CT或MRI。在我们中心,对于疑似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常规进行术前增强CT检查,这有助于发现微小转移灶,从而更好地制定诊疗计划。

总结

神经内分泌肿瘤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类型,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具有显著异质性。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在不断涌现,将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古木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Olivi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