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5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在南京隆重举行。在7月5日下午的肺癌专场2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子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方文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柳菁菁教授分别就今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几项重磅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报和分享。【肿瘤资讯】特别整理其中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SACHI研究:EGFR-TKI耐药伴MET扩增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突破性治疗方案
SACHI研究是一项针对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伴有MET扩增的晚期NSCLC患者的随机III期研究,旨在比较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与单纯化疗的疗效。李子明教授对研究设计和结果进行了汇报。
研究背景与设计
MET扩增是EGFR-TKI耐药的重要机制,发生率高达22%,且与预后不良相关。SACHI研究旨在解决TKI耐药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该研究在中国68个中心开展,纳入EGFR敏感突变、TKI治疗后疾病进展且二次活检确认MET扩增的NSCLC患者。入组标准严格,对一代/二代TKI耐药伴T790M阴性者要求MET拷贝数>5或MET/CEP7≥2,三代TKI耐药者要求MET拷贝数≥10。患者随机分为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组和标准含铂双药化疗组,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关键研究结果
PFS获益显著:在既往接受一代/二代TKI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双靶治疗组中位PFS达9.8个月,化疗组为5.4个月(p<0.0001)。在整个意向治疗人群(ITT人群)中,双靶治疗组中位PFS为8.2个月,化疗组为4.5个月(p<0.0001),曲线分离显著。独立评估委员会的结果与研究者评估基本一致。
三代TKI耐药人群获益:在三代TKI耐药且MET扩增拷贝数≥10的患者中,双靶组中位PFS为6.9个月,化疗组为3.0个月,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
脑转移患者获益:无论有无脑转移,双靶治疗均显示PFS获益(有脑转移:6.9个月 vs 4.7个月;无脑转移:9.6个月 vs 4.2个月)。
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双靶治疗组ORR达58%,DCR达8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8.4个月,均显著优于化疗组(ORR 34%,DCR 67%,DoR 3.2个月)。OS数据尚不成熟,但双靶组趋势良好。
安全性与结论
双靶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化疗组类似,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或非预期不良事件,毒性可耐受。
SACHI研究证实,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作为后线治疗,在MET高扩增的TKI耐药NSCLC患者中显著改善PFS和生存获益。该方案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无化疗治疗选择,有望延长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
OptiTROP-Lung03研究:TROP2 ADC在EGFR-TKI经治NSCLC中的III期研究进展
方文峰教授汇报了OptiTROP-Lung03研究,一项评估中国自主研发的靶向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在EGFR-TKI经治、三线及以上NSCLC患者中的III期研究。
研究背景与设计
EGFR突变在亚裔肺腺癌中占比高达50%,EGFR-TKI是首选一线治疗,但患者最终会耐药。对于经EGFR-TKI和二线含铂双药化疗治疗后进展的EGFR突变NSCLC患者,三线多西他赛单药疗效并不理想,ORR约10%,中位PFS约2个月。前期I/II期研究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在EGFR-TKI经治人群中疗效良好,中位PFS达9-10个月。OptiTROP-Lung03研究设计为2:1随机分组,对比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多西他赛的疗效,主要终点为ORR。研究筛选137例患者,试验组91例,对照组46例,基线特征均衡。
关键研究结果
ORR显著提升:试验组ORR达45.1%,对照组为15.6%,提升近4倍。
PFS显著延长:试验组中位PFS为6.9个月,对照组为2.8个月(HR=0.30),疾病进展风险降低70%。研究者评估结果相似(7.9个月 vs 2.8个月,HR=0.23)。
亚组一致性获益:无论有无脑转移、EGFR突变亚型或TROP2表达高低,所有亚组均显示一致性获益。
OS获益趋势:尽管OS数据尚不成熟,但OS曲线早期已明显分离,且经交叉校正后,试验组OS获益更显著(HR=0.36)。
安全性与展望
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安全性优于传统化疗。主要不良事件(AE)为血液学毒性,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AE(TRAE)发生率为56.0%,低于多西他赛的71.7%。未发现非预期毒性或ADC相关的间质性肺炎。
该药物已在中国获批EGFR-TKI经治NSCLC患者的三线及以上适应症,并已递交二线适应症上市申请,未来有望与奥希替尼联合,成为延缓EGFR-TKI耐药的有效方案。芦康沙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针对该适应症上市的TROP2 ADC,展现了中国创新药物的领先地位。
Sosimerasib:KRAS G12C突变NSCLC的靶向新选择
段建春教授汇报了Sosimerasib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期注册研究。KRAS G12C突变是一种预后不良因素,Sosimerasib作为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KRAS G12C抑制剂,其疗效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与设计
KRAS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原癌基因,其突变导致下游信号通路持续激活,驱动肿瘤发生发展。KRAS G12C突变在KRAS突变中占比约30%。本研究为单臂II期研究,评估Sosimerasib在经治KRAS G12C突变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入组标准包括基因检测确认KRAS G12C突变、既往接受1-3线系统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灶稳定等。患者接受每日一次500mg Sosimerasib治疗,主要终点为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ORR。
关键研究结果
ORR:确认的ORR达到52.4%,35.2%的患者疾病稳定,大部分患者肿瘤缩小。
亚组分析一致性:在所有亚组中,患者均显示出临床意义的抗肿瘤活性,ORR波动在40%至75%。
关键疗效指标:DCR达87.6%,中位起效时间(TTR)1.4个月,中位PFS为7.2个月,中位OS未达到。6个月OS率达86.6%。
安全性与展望
Sosimerasib安全性良好,95.2%患者发生TRAE,但3级以上TRAE发生率仅40%。治疗导致永久停药的比例极低(2.1%),未发现致死性不良事件。常见TRAE包括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但3级以上发生率低且可控。
研究证实Sosimerasib单药治疗在经治KRAS G12C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未来将探索Sosimerasib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以及在前线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BNT327/PM8002:双特异性抗体在恶性间皮瘤中的II期探索
柳菁菁教授汇报了BNT327/PM8002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恶性间皮瘤的II期临床试验的疗效与安全性,2025ASCO年会上该研究得到首次报告。
研究背景与设计
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高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现有治疗手段仍有未满足需求。PM8002是一种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旨在通过靶向PD-L1恢复T细胞功能,同时中和VEGF以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并提高免疫治疗疗效。该研究为国内开展的单臂、开放标签II期研究,入组未经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间皮瘤患者。患者接受PM8002联合培美曲塞加铂类化疗4-6周期,随后PM8002维持治疗。共入组31例患者。
关键研究结果
ORR与DCR:总体人群ORR达51.6%,其中腹膜间皮瘤患者ORR高达75%。总体人群DCR达90.3%,腹膜间皮瘤患者DCR为100%。
DoR与PFS:中位DoR达15.2个月(胸膜间皮瘤患者11.8个月,腹膜间皮瘤患者16.3个月)。总体中位PFS为16.6个月。
OS:总体OS数据尚未成熟,但总体人群15个月OS率达77.4%,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达82.6%,腹膜间皮瘤患者中为62.5%。
安全性与结论
所有患者均发生TRAE,29例患者出现3/4级AE,但无治疗相关死亡。免疫相关AE(irAE)发生率为22.6%,经积极治疗可缓解。常见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均可管理,未见非预期不良事件。
尽管是II期单臂研究,样本量较小,但PM8002联合化疗在间皮瘤患者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为未来III期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点评讨论
对于EGFR-TKI治疗失败患者如何排兵布阵?
李子明教授:SACHI研究是一项biomarker-driven的研究,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标准化检测的指导。未来对于一线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应强调二次活检,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双靶治疗。
Sosimerasib未来有哪些联合策略?
段建春教授:KRAS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仍面临较大挑战,未来可开展一线联合治疗方案相关研究。对于Sosimerasib,未来可以考虑与其他KRAS通路相关的小分子抑制剂联合治疗。
胸膜间皮瘤和肺癌的生物标志物鉴别
柳菁菁教授:本研究尚无生物标志物相关的探索结果。非上皮样肿瘤的PD-L1表达较高,既往研究发现PM8002疗效与PD-L1表达具有相关性,后续可能需要在间皮瘤患者中进行按照PD-L1表达分层的疗效分析。
总结与展望
本次BOC/BOA肺癌专场2汇聚了中国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EGFR-TKI耐药后伴MET扩增NSCLC、TROP2 ADC治疗经治EGFR突变NSCLC、KRAS G12C突变NSCLC以及恶性间皮瘤等多个重要方向。这些“中国声音”不仅展现了我国在肺癌精准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全球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和更优的生存获益。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深入和新药的上市,肺癌的治疗格局将持续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现场照片)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丹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