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BOC/BOA丨王明达教授: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肝胆胰肿瘤

07月07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7月4日~5日,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BOA)会议于南京盛大召开。会议期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明达教授进行了“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肝胆胰肿瘤”的主题报告,系统性地汇报了2024年度中国在肝胆胰肿瘤领域的突破性临床研究进展,涵盖肝细胞癌基础转化研究,肝癌筛查、诊断和分期,肝癌根治性和非根治性治疗,胆道恶性肿瘤危险因素、预后标志物和综合治疗模式探索以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新辅助治疗和手术策略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这些进展不仅为理解肝胆胰肿瘤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更精准、有效的治疗与监测新策略。

图片1.png

中国肝胆胰领域的发文数量保持着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检索数据,仅2024年,由中国学者主导发表的肝胆胰领域文章超过9000篇,充分彰显出中国强大的科研生产力。

“2024年中国肝胆胰领域文章发表量前20的研究机构”中,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位居前列。这种持续且丰硕的科研产出,不仅为国内临床实践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更让“中国声音”在全球肝胆胰领域的舞台上愈发响亮。

微信图片_20250707205418.png

肝胆胰肿瘤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肝脏肿瘤外科重要进展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董家鸿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为处理复杂肝癌提供了新的外科策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郭雅和文张教授团队对“肝动脉限流手术联合ALPPS(HARO-ALPPS)治疗合并重度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新术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证实该术式能更快地促进肝脏再生,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香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司徒伟基和许允轩教授团队基于术前多模态多期相影像的深度学习模型Recurr-Net,精准有效地预测了肝细胞癌根治术后的复发,其性能优于其他临床评分系统,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微信图片_20250707205613.png

胆道肿瘤相关重要进展

液体活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李蓓和温宁远教授团队的研究首次在单一研究中系统比较了胆汁与血清来源外泌体circRNA的临床应用差异,为胆管癌(CCA)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无创诊断工具。

免疫治疗: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的黄胜林和易丽霞教授团队开展了SHR-1701联合法米替尼治疗晚期胆道癌或胰腺导管腺癌的II期研究,该研究为晚期胆道癌的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验证数据,并发现免疫/代谢评分可作为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诊断技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蔡晓波和夏明星教授团队评估了一种新型旋转刷在内镜下采样诊断恶性胆道狭窄的效能,证实了这项创新性取样工具的技术保障,有望减少诊断性ERCP的重复操作。

微信图片_20250707205717.png

胰腺肿瘤相关重要进展

免疫治疗: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沈琳和齐长松教授团队对CAR-T细胞疗法(CT041)治疗难治性转移性胰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CAR-T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南京鼓楼医院的杜娟和沙慧子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II期研究探索了一线派安普利单抗(抗PD-1抗体)和安罗替尼(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PAAG)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有望成为晚期胰腺癌的新型一线治疗方案。

深度学习: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边云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全自动淋巴结分割与识别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有助于提高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外科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秦仁义教授团队开展了腹腔镜及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腺或壶腹周围肿瘤的疗效研究,证实了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胰腺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安全治疗选择。

微信图片_20250707210059.png

2024年度肝胆胰肿瘤3项重要研究进展

辅助免疫治疗肝切除术后高危肝细胞癌患者

由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程树群和王康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信迪利单抗在肝切除术后高危肝细胞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该研究继IMbrave050研究之后再次证实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辅助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优势与潜在价值。后续还将开展一项更大规模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予以验证。该研究预示着肝细胞癌辅助治疗,特别是高复发风险的肝细胞癌辅助治疗策略或将发生革命性改变。

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由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韩新巍、任建庄和段旭华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随机、前瞻、多中心研究评估了药物洗脱珠经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独DEB-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证实相较于单独采用DEB-TACE,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该研究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索拉非尼TACE治疗MVI阳性复发性中期肝癌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匡铭、彭振维和范文哲教授团队开展的索拉非尼联合TACE vs 单独TACE治疗复发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SOR-TACE较单纯TACE可显著改善伴有微血管侵犯(MVI)的复发性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同时安全性可控。SOR-TACE有望为MVI阳性复发性中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治疗选择。

微信图片_20250707210624.png

肝胆胰肿瘤值得关注的研究进展

研究一:494例肝细胞癌的深度全基因组分析

研究团队: 王红阳教授/陈磊研究员团队、白凡教授团队、Steven G.Rozen教授团队、吴琳博士团队。

发表刊物: Nature; IF: 50.5。

研究对494例来自中国不同地区肝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深度全基因组测序(WGS),鉴定出了6个新的编码驱动基因和28个新的非编码驱动基因。研究首次鉴定出5个癌症突变印记,其中SBS_H8高度富集于中国肝细胞癌人群,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突变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该研究建立了中国肝细胞癌人群基因组CLCA变异特征全景图谱,为深入理解不同病因肝细胞癌的发生和演进分子机制、开发全新的个体化靶向药物提供了宝贵资源,有助于提升中国肝细胞癌的临床精准诊疗水平,造福广大肝细胞癌患者

研究二:基于多模态多阶段术前图像的深度学习预测肝细胞癌术后预后

研究团队: 司徒伟基教授团队/香港大学临床医学院。

发表刊物: Hepatology; IF: 12.8。

该研究整合术前CT和临床参数,构建了深度学习模型Recurr-NET,用于预测根治性手术后肝细胞癌的复发和死亡率。该模型通过整合成像和临床数据,既考虑了由肿瘤特性驱动的早期复发,也考虑了由患者因素影响的晚期复发。Recurr-NET提供了可行的术前预后预测,使个体化监测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成为可能

研究三:KEYNOTE-394研究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析

研究团队: 秦叔逵教授团队/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

发表刊物: Liver Cancer; IF: 11.6。

KEYNOTE-394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安慰剂二线治疗经索拉非尼或奥沙利铂治疗失败的亚洲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能够更好地维持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四:早期肝细胞癌的游离DNA(cfDNA)检测监测

研究团队: 王红阳教授、陈磊研究员团队/侯金林教授团队。

发表刊物: eBioMedicine; IF: 9.7。

这项多中心、大规模的III期横断面生物标志物验证研究,评估了一种基于cfDNA检测的新模型PreCar-Score对早期肝细胞癌的监测性能。研究开发的PreCar-Score评分相较于现有监测方法展现出更强大的监测预测优势,可作为现有临床方法的重要补充,未来有望联合现有的肝细胞癌监测方法纳入指南筛查肝细胞癌高危人群

研究五:SHR-1701联合法米替尼治疗晚期胆道癌或胰腺癌

研究团队: 黄胜林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发表刊物: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 40.8。

该研究评估了PD-L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SHR-1701)联合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法米替尼)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胆管癌(BTC)或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为SHR-1701联合法米替尼作为BTC的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概念验证数据,但由于是单中心设计和样本量限制,其结论仍需要在更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研究六:三维基因组图谱揭示了人类胰腺癌前病变的多灶性

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焦宇辰教授团队/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Laura D. Wood教授团队。

发表刊物: Nature; IF: 60.5。

研究首次结合三维解剖建模与多组学测序,以系统解析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的遗传与空间特征,并对多个KRAS热点突变的PanINs进行评估。该研究挑战了“单克隆线性演进”的传统观点,揭示了PanIN的广泛多灶性和遗传异质性,为理解胰腺癌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认知

总结与展望

2024年是肝胆胰肿瘤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的一年,从揭示中国肝癌人群独特基因图谱的宏大叙事,到利用AI精准预测个体预后的前沿探索;从免疫与靶向联合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到液体活检和3D基因组学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中国学者为全球的肝胆胰肿瘤研究贡献了重要的智慧和力量。展望未来,随着对肿瘤异质性和演进机制的理解不断加深,以及创新技术的持续涌现,肝胆胰肿瘤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必将迈向新的高度。

最后.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Sky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Skye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8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胆管细胞癌的数据相对有限,非常渴望得到胆管细胞癌的研究数据
07月07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7月07日
汤继英
十堰市人民医院 | 肿瘤科
中国肿瘤临床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