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始终是国际前沿成果与创新疗法的交汇平台。今年ASCO年会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以5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Oral)的优异成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研究的实力与影响力。
2025年7月3日,由上海市胸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办的“胸科之声(Voice of Chest)”学术品牌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将通过系列学术对话持续传递中国肿瘤治疗的前沿声音,推动全球肿瘤诊疗实践发展。
首场活动由上海市胸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储天晴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储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特邀胸科研究团队深度解码2025年ASCO年会5项Oral,研究主要研究者(PI)现场解密研究历程中的关键突破与创新思考,更有业界权威专家共话临床研究前沿方向,向世界传递中国肿瘤学界的学术强音。同时,我们期待这些研究结果能够切实转化为患者可及的生存获益。让“胸科之声”不仅响彻国际舞台,更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落实在临床实践中,让我们能听见患者生命的回响。
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孙加源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与各位同仁相聚于此,共同开启“胸科之声(Voice of Chest)”这一高端学术平台。作为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代表,谨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胸科之声”不仅是我院临床研究中心精心打造的项目,更是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践行“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发展理念,推动新兴疾病领域临床研究与学术交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成果展示:深度解析,五大ASCO ORAL彰显东方创新力量
主持嘉宾:上海市胸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仲林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虞永峰教授首先分享了由肿瘤科学术带头人陆舜教授领衔的由全国68个中心参与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Ⅲ期临床研究——SACHI研究的最新成果。SACHI研究评估了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用于EGFR-TKI治疗进展后伴MET扩增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组相比,双靶联合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意向治疗(ITT)人群研究者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8.2个月vs 4.5个月,HR=0.34,95% CI 0.23-0.49;p<0.0001),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66%。此外,在基线有/无脑转移的患者中,双靶联合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PFS优势。
研究PI陆舜教授在点评中表示,SACHI研究建立在精准医疗的基础上。其作为首个基于生物标志物驱动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成功验证了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的双靶治疗方案在EGFR-TKI耐药伴MET扩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于前几日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成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新标准。未来,随着对耐药机制认知的深化,基于生物标志物等的新药研发、联合治疗方案开发将迎来更多创新可能,持续推动肺癌精准治疗迈向个体化、动态化的新阶段。
随后,储天晴教授分享了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韩宝惠教授领衔开展的一项探索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 vs 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CAMPASS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结果显示,较帕博利珠单抗对照组,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治疗组的mPFS延长近4个月(11.0个月 vs 7.1个月,HR=0.70,95% CI 0.54-0.90;p=0.0057),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达30%,客观缓解率(ORR)提高至57.3%,疾病控制率(DCR)提高至85.9%。且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治疗PD-L1≥50%患者的mPFS达13.3个月,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组(7.2个月),在肝转移、鳞癌患者中的获益也较为突出。
研究PI韩宝惠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全国57家单位及研究中心同仁的卓越贡献,共同铸就了今日成果。自2018年安罗替尼获批以来,研究者们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领域持续深耕,多方面探索了免疫联合治疗的创新策略——包括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并优化了治疗安全性。CAMPASS研究作为一项大样本随机对照注册研究,以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再次确证了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未来,我们期待这一成果能够惠及全球患者,助力患者实现更长生存期与更高生活质量。
主持嘉宾:上海市胸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娟教授
其后,上海市胸科医院顾琳萍教授分享了ZG006在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或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ZG006是一种针对两个不同DLL3表位及CD3的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本次ASCO年会发布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三线及以上SCLC患者中,ZG006单药10 mg Q2W和30 mg Q2W剂量组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ORR分别为62.5%和58.3%,DCR分别为70.8%和66.7%,mPFS和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尚未成熟;安全性方面,两组的整体耐受性和安全性均良好,未发生任何因治疗期不良事件(TEAE)导致的永久停药。
研究PI之一艾星浩教授在点评中表示,尽管化免联合治疗已经成为广泛期SCLC的一线标准方案,但其一线治疗的PFS仍仅约6个月。从肿瘤微环境特征来看,SCLC本质上属于"冷肿瘤",现有疗法亟需突破。我们致力于探索新型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升SCLC整体疗效,尤其是为化免治疗失败患者创造新的生存机会。约80%的SCLC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DLL3蛋白,使其成为SCLC的重要治疗靶点。三特异性抗体ZG006同时靶向CD3及DLL3的两个不同表位,与DLL3的结合亲和力较传统单抗提升约10倍。临床前数据已展现出其更优的疗效潜力和安全性特征,有望为SCLC治疗开辟全新路径。
主持嘉宾:上海市胸科医院临床研究病房负责人 颜波教授
接着,上海市胸科医院钟润波教授分享了注射用SHR-A2102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疗效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成果。SHR-A2102是一种新型靶向Nectin-4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该研究共纳入了369 例患者,在疗效可评估患者(n=304)中,ORR为35.2%,DCR为84.2%。安全性方面,SHR-A2102在经过多线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可耐受且可控的安全性特征,≥3级TRAEs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均≥5%),因TRAEs导致治疗终止的比例较低(0.5%)。
研究PI钟华教授在点评中表示,近年来,ADC药物研发持续升温。本项研究聚焦我国创新原研的针对新靶点NECTIN-4的新型ADC,并在肺癌、乳腺癌等诸多癌症治疗上展现出优秀潜力。且临床数据显示,SHR-A2102的毒副反应主要集中在胃肠道,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率较低。期待未来能够与大家一起见证其一路成长,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最后,上海市胸科医院顾琳萍教授分享了一项评估GFH375治疗KRAS G12D突变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疗效的开放标签、Ⅰ/Ⅱ期临床研究。I期试验共入组62名经治晚期KRAS G12D突变实体瘤患者,其中49例患者被纳入目标靶剂量400mg、600mg治疗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1.8周,中位反应时间为6.2周。截至目前,仍有36例患者在继续治疗中。安全性方面,初步临床数据显示,GFH375整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TRAEs整体可控,无TRAEs相关死亡发生,3级以上TRAEs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8%)、腹泻(5%)。
研究PI之一艾星浩教授点评到,这是一项首次人体(First in Human,FIH)探索性试验。一直以来,KRAS靶点都被称作“不可成药靶点”,直到KRAS G12C抑制剂的出现。然而,KRAS G12D突变因缺乏共价结合位点,其药物开发难度远高于G12C亚型。GFH375通过创新的分子结构优化,显著提高了成药性,600mg剂量下平均血药浓度持续超过IC90阈值。基于此,我们确立600mg为最佳扩展剂量,并期待加速推进后续临床入组,力争让这款突破性药物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巅峰对话:匠心筑梦,携手共筑中国临床研究新高地
在储天晴教授的引领下,四位业内大咖共同围绕本次分享的5项ASCO Oral展开深度对话。储教授表示,这些研究历经国际同行的严苛筛选,最终登上ASCO这一全球肿瘤学最高学术殿堂,不仅彰显了上海市胸科医院临床研究的硬实力,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创新方案的临床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褚倩教授表示,ASCO年会Oral的全球入选率仅约3%,而上海市胸科医院作为专科医院,在同一年度斩获5项Oral,这一成绩非常优秀。通过今天专家们的深度解析,我们不仅见证了创新药物、治疗方案重塑治疗格局,也看到了Ⅰ期研究开辟的未来方向。期待未来能够继续深化中国药企与临床研究者合作,以更多原创成果为患者带来"高效低毒"的治疗新选择,共同书写中国肿瘤学的下一个辉煌篇章。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安文教授亦表示,衷心祝贺上海市胸科医院取得的骄人成绩。这不仅彰显了胸科医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更代表了中国肿瘤研究在全球舞台上的集体荣光。5项研究直击临床痛点、难点,我们也荣幸能够参与到一些研究中去,并从中收获颇多。未来,期待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引领下,与各位专家携手并进,将更多原创成果转化为患者获益,共同促进中国临床研究的创新发展。
浙江省肿瘤医院宋正波教授表示,在今年ASCO上,上海市胸科医院实现了量的突破,并聚焦当前肿瘤最热门的三个研究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深入探索,彰显了其学术领导力。我们中心参与了其中4项研究,本人也参与了GFH375研究。作为关键肿瘤驱动基因,KRAS在胰腺癌中的突变率高达90%左右。因此,KRAS靶向药物的研发对肿瘤领域具有重大意义。GFH375在Ⅰ/Ⅱ期研究中已经展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期待未来能够纳入更多肺癌、乳腺癌患者,继续推动新药上市,惠及更多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周敏教授表示,我由衷敬佩上海市胸科医院同仁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精益求精的深耕——正是这份静水流深的科研定力,才孕育出今日ASCO舞台上的璀璨硕果。创新是科研的灵魂,随着本土药企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临床难题正被逐一破解。我们特别期望更多突破性新药加速临床转化,以创新之力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大会总结
至此,本次会议圆满收官。储天晴教授表示,衷心感谢每一位研究者的全情投入,临床研究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以患者需求为原点的漫长跋涉。“胸科之声(Voice of Chest)”不仅是成果展示的舞台,更是思想碰撞的熔炉。期待更多同道加入这个开放协作的平台,以临床痛点为靶点,以患者获益为终点,携手并进,为患者赢得更长生存、更好生活!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