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BOC/BOA | 引领前沿,开拓视野——泌尿肿瘤专场精彩速递

07月0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备受瞩目的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会议,于2025年7月4日~5日在南京隆重举行。届时,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将齐聚金陵,共同回顾并深入探讨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同时分享刚刚落幕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前沿成果。
为便于广大读者迅速掌握泌尿肿瘤领域的学术精髓,【肿瘤资讯】特此对泌尿肿瘤专场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与呈现,以飨读者。

前沿展望:新策略,新药物

8rOTlO9rPRZOJreOQcTArkPoHLNA1tMx.JPG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和ADC药物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模式。在本次BOC/BOA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分享了两项研究数据更新。

RC48-C017研究数据更新

RC48-C017是一项单臂、II期研究,旨在评估新辅助维迪西妥单抗联合围术期特瑞普利单抗在HER2表达(IHC 1+/2+/3+)的MIB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NCT05297552)。

从新辅助治疗结束到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周(范围:2.6-13.1周)。患者的pCR率63.6%(95% CI 45.1%-79.6%);病理缓解率为75.8%(95%CI 57.7%-88.9%)。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临床分期为T2N0的患者的术后pCR率最高,可达85.7%;基线伴其他分化或变异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pCR率也达到了55.6%。同时,无论患者PD-L1表达状态、HER2表达状态如何,患者均可从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新辅助治疗中获益。

所有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N=33)的12个月EFS率为92.5%,18个月EFS率为85.9%。而在ITT人群中(N=47),这一比例分为90.5%和82.7%。中位OS尚未达到,ITT人群的12个月OS率为95.5%。

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整体安全性良好,≥3级TEAE的发生率仅27.7%。同时,新辅助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并不会延迟根治性手术或影响患者对根治性手术的耐受性。

RC48-C017研究是首个显示HER2靶向ADC联合免疫治疗在MIBC新辅助治疗领域取得显著疗效的前瞻性研究,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HER2表达(IHC 1+/2+/3+)的MIBC新辅助治疗中展示出优秀的疗效和安全性,支持在此类患者人群中进一步研究。

SHR-A2102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I期研究结果

SHR-A2102是一种新型ADC,由靶向nectin-4的全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可裂解连接子和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组成,具有高膜渗透性及强效细胞杀伤作用。本次还分享了SHR-A2102在多线治疗后的晚期UC受试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初步结果。

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首次人体I期研究(NCT05735275)。研究纳入了标准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共纳入81例尿路上皮癌患者(6和8mg/kg剂量组中位年龄:65岁);30%以上的患者接受过≥2线既往系统治疗,既往接受过ADC治疗比例超过35%。

1.SHR-A2102在6mg/kg和8mg/kg均观察到较高的抗肿瘤活性

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范围:0.4-15.3),中位治疗周期5.0(范围:1-16)。相较于4mg/kg(D1&D8),SHR-A2102在6mg/kg和8mg/kg剂量组观察到较高的抗肿瘤活性。6mg/kg剂量组患者的ORR分别为41.9%(95% Cl:24.5-60.9),8mg/kg剂量组ORR为50.0%(95% Cl:31.9-68.1)。两组的DoR,6mg/kg剂量组是7.6个月(95% Cl:2.6-8.2),8mg/kg剂量组是5.5个月(95% Cl:4.2-NR)。6mg/kg和8mg/kg剂量组中位PFS均为5.8个月。

2.SHR-A2102对既往使用过ADC的患者也有较高缓解率

36例患者在研究治疗前接受过ADC治疗,其中36.1%(13例)的患者有达到确认的部分缓解(PR)。在接受过ADC治疗的患者中,6mg/kg剂量组确认的ORR为54.5%(95% Cl:23.4-83.3),8mg/kg剂量组确认的ORR为42.9%(95% Cl:17.7-71.1)。

3.SHR-A2102安全性可控;6mg/kg较8mg/kg剂量组安全性更高

36例(44.4%)患者发生了≥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导致治疗中断的患者34例(42.0%),剂量减少的患者7例(8.6%),治疗停止的2例 (2.5%),死亡的2例(2.5%),剂量减少和治疗停药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与8mg/kg相比,6mg/kg剂量组毒性更小,最常见(≥10%)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恶心、白细胞计数减少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

研究显示,6mg/kg Q3W被确定为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SHR-A2102单药治疗的推荐剂量。

未来可期

YclpyYtE8TTp0S8NcQt8sO1VfUHkFADU.JPG在专家述评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就上述2项研究作了精彩点评。魏强教授肯定了RC48-C017的优秀成果,提出该项研究有四大亮点:1.卓越的疗效数据(pCR达63.6%);2.精准医学的成功实践(新辅助疗效与HER2表达显著相关);3.PD-L1阴性患者仍可获益;4.积极的早期生存信号。该研究展现了ADC-免疫联合治疗的突破性潜力,同时提出了疗效评估、临床决策和方案优化的新命题,为MIBC治疗格局的革新迈出关键一步。而对于SHR-A2102这个新药,魏强教授谈到该药物设计巧妙,更换 payload 有望克服耐药;在多重耐药人群中展示疗效,非常期待后续研究,继续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7日
雨夜
钦州市中医医院 | 肿瘤内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7月07日
袁素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肿瘤科
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和ADC药物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