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HA TOP TALK | Andy Rawstron教授:MRD驱动下CLL治疗模式的演进与挑战

06月2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6月12日~6月15日,第30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将在“艺术之都”意大利米兰隆重举行。此次大会聚集了众多血液病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旨在共同探讨血液系统疾病的前沿进展和临床实践成果。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领域,微小残留病灶(MRD)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策略正引发革命性变革,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别邀请英国NHS信托利兹教学医院Andy Rawstron教授围绕MRD驱动下CLL治疗模式的范式转变和未来展望进行分享,详情如下。

点击视频查看教授精彩分享

限时治疗/MRD驱动的CLL治疗模式变革

Andy Rawstron教授:在过去的十年中,BTK抑制剂持续治疗方案因其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的显著优势而广受欢迎。然而,当前研究显示,采用固定疗程或微小残留病灶(MRD)指导的联合治疗方案,不仅能取得与持续治疗相当甚至更优的疗效,还能为患者提供宝贵的治疗间歇期。这种限时治疗策略的另一重要优势在于能够促进患者正常免疫功能的恢复——长期持续治疗往往导致患者免疫功能持续受损,而固定疗程的联合治疗既能诱导深度缓解,又能通过治疗间歇期使免疫系统得以修复,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MRD阴性持续时间短患者的治疗调整

Andy Rawstron教授:我认为延长MRD阴性持续时间存在多种可行方案。FLAIR试验结果表明,通过MRD指导治疗时长,让患者在接受达到UMRD4标准(即MRD水平低于0.01%)所需治疗时间的两倍疗程后,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相关数学模型分析显示,要实现真正的临床治愈或长期缓解,可能需要将CLL细胞数量控制在10-7至10-8水平。这意味着我们追求的目标不应仅是百万分之一的残留水平,而应是亿分之一级的深度清除。当患者达到UMRD4标准时,实际上仅完成了最佳治疗路径的一半进程。

除了根据MRD水平延长治疗周期外,其他潜在策略还包括采用不同机制药物进行巩固治疗,特别是当前正在研发中的各类双特异性抗体。这些新型治疗手段为追求更深层次的MRD清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CLL治疗模式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Andy Rawstron教授:在深入探讨了提升MRD清除深度的各种方案后,我认为接下来最关键的研究方向是评估免疫系统的恢复状况。要让患者获得长期无治疗缓解并维持健康生活,重建正常免疫功能至关重要。当前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索既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免疫系统、又能促使其快速恢复的联合治疗方案。

传统抗体疗法往往会导致正常B细胞长期缺失(超过12个月),而BTK抑制剂联合BCL2抑制剂的治疗方案仅会暂时性抑制正常B细胞功能(通常为数月)。这种联合策略不仅能实现深度的疾病缓解,还能让免疫系统快速恢复,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长期预后。这种治疗理念的转变,体现了从单纯追求疗效到兼顾免疫功能保护的治疗策略优化。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