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张薇教授:网络荟萃分析显示泽布替尼在高风险CLL中脱颖而出

06月0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表型成熟的恶性B细胞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和淋巴结中的进行性积聚。随着对CLL生物学理解的加深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过去10年中已开发并批准了多种靶向治疗药物用于复发/难治性(R/R)CLL的治疗,其中包括BTK抑制剂。BTK抑制剂的引入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推迟了疾病进展,即使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也取得了良好疗效。此外,对CLL基因组理解的提升以及检测方法的改进,有助于识别出该病的特定高风险基因特征,从而推动治疗方案向更加个体化的方向发展。鉴于目前尚缺乏对照研究比较已批准并推荐用于高风险R/R CLL患者的二代BTK抑制剂,一项研究利用网络荟萃分析方法,对这些药物的疗效进行了比较评估。【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对该研究结果进行解读,详情如下。

从生存获益到缓解率,泽布替尼为高风险CLL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CL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欧洲报告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5例。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上升至每年每10万人中超过30例,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72岁。晚期CLL的治疗选择主要取决于疾病特征及既往治疗史。尽管晚期CLL患者可选择多种治疗方案,但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仍会复发,需接受多线治疗。在确诊后,通常采用Binet或Rai分期系统来判断是否需要开始治疗。若患者检测到第17号染色体缺失(del[17p])、第11号染色体缺失(del[11q])、TP53基因突变,或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未突变,则可能经历更为严重的病程,并在某些治疗策略下预后不佳,这也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共有3项独立的临床试验被纳入本次网络荟萃分析可行性评估,包括ALPINE、ELEVATE-RR和ASCEND研究。这些研究均为大型、多中心、多国参与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至少评估了一种BTK抑制剂,并在研究规模、研究地点的地域分布及主要终点设置方面具有足够的可比性,适合进行数据整合。 

在高风险人群中,与伊布替尼相比的研究结果与ALPINE试验一致,泽布替尼在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方面表现更优,在完全缓解率方面也呈现出改善趋势。与阿可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在研究者评估的客观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方面也展现出数值上的优势趋势。无论是否对ALPINE研究中与新冠相关的死亡进行调整,缓解率的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在高风险人群中,泽布替尼被发现相较于伊布替尼(HR = 0.49;95% CrI:0.31-0.78)、阿可替尼(HR = 0.55;95% CrI:0.32-0.94)以及BR/IR方案(HR = 0.12;95% CrI:0.05-0.26)具有显著更高的疗效。这些差异分别代表了51%、45%和88%的风险降低,且三组比较的“疗效更佳”概率均达到或超过99%。

对于携带del(17p)突变的患者,在对ALPINE数据进行COVID-19调整后,泽布替尼被证实在网络中所有治疗方案中疗效最优;若未调整,则泽布替尼相较于伊布替尼和BR/IR依然显著优效,但与阿可替尼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HR = 0.53;95% CrI:0.28-1.03)。

对于携带TP53突变的患者,泽布替尼相较于伊布替尼和BR/IR亦展现出显著更高的疗效;与阿可替尼比较时,无论是否对ALPINE数据进行COVID-19调整,均呈现出有利于泽布替尼的趋势。

总生存期(OS)结果显示,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在数值上具有更优的生存获益(HR = 0.59;95% CrI:0.31-1.11;“更优”概率为94.8%);与阿可替尼相比,HR为0.72(95% CrI:0.35-1.50;概率为81.5%);与BR/IR方案相比,HR为0.65(95% CrI:0.23-1.75;概率为80.0%)。尽管上述结果在统计学上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均显示出泽布替尼具备潜在优势。相较之下,风险降低幅度分别为:对比伊布替尼41%、对比阿可替尼28%、对比BR/IR方案35%。当未对ALPINE数据中的COVID-19相关死亡进行调整时,泽布替尼的总生存优势仍然存在,但各组间的差异幅度略有减小。

专家点评
张薇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中国老年淋巴瘤学会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淋巴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血液疾病专家委员会秘书
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1995年8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2000年开始从事血液内科专业
2002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擅长淋巴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
主要参与主持多项面上、首都特色、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撰写SCI及核心期刊杂志70余篇,参与编写《淋巴瘤》《协和血液病学》等著作。

张薇教授:本次网络荟萃分析汇总了三项关键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从高危CLL患者的角度出发,对现有BTK抑制剂进行横向比较,为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关注的是,泽布替尼在多项终点上均展现出优于伊布替尼和阿可替尼的趋势,尤其在携带del(17p)或TP53突变等预后不良因素的亚组中,仍保持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优势。这表明,在BTK抑制剂治疗日益个体化的时代,泽布替尼或有望成为高风险CLL患者更具耐受性与持久获益的治疗选择。虽然部分OS结果尚未达到统计学显著,但其在疾病控制、进展延缓方面的持续性表现,已充分体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力。未来还需更多头对头研究进一步验证其长远疗效及安全性优势。 

参考文献


Shadman M, Brown JR, Mohseninejad L,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high-risk relapsed/refractory CLL: a network meta-analysis. Blood Adv. 2025 June 24. doi:10.1182/bloodadvances.202401452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李春明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卢恬静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7月03日
韩朝
黑山仁和医院 | 肿瘤内科
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在数值上具有更优的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