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问晓东教授:ADT治疗药物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06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雄激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通过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可阻断睾丸和肾上腺的雄激素分泌途径或抑制雄激素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极大降低血清雄激素浓度,限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因此,ADT疗法已成为目前前列腺癌治疗的核心策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正在经历显著的演变。


基于此,【肿瘤资讯】特邀山西省人民医院问晓东教授深入解读ADT疗法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分享ADT药物的最新研究突破,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期特邀专家——问晓东 教授

问晓东 教授
山西省人民医院

山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西省卫计委百千万高端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 肿瘤学组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微创学组组长
山西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会长、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性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全国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泌尿和肾病专业委员会 全国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男科学组副组长
山西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分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会长

贯穿全程,ADT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

前列腺癌是雄激素依赖性肿瘤,雄激素轴在各个阶段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均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困扰前列腺癌患者的难题目前已不是无药可医,而是应该基于每一位患者的情况,让患者从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中获得最大化的获益,但无论如何,ADT治疗始终贯穿前列腺癌全程治疗,其基石位置不可动摇。

ADT治疗贯穿于从局限性前列腺癌到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全程治疗,其方式包括睾丸切除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和曲普瑞林)以及GnRH拮抗剂(地加瑞克和瑞卢戈利)。无论是手术去势还是药物去势,ADT均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减轻症状,并延长患者生存期。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目前,长效GnRH激动剂是最常用的ADT方案。虽然PARP抑制剂等新型治疗已崭露头角,但ADT仍然是晚期前列腺癌核心药物,通常与新型药物(如阿比特龙、恩扎卢胺等)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这种联合疗法已成为当前晚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期。而且,随着治疗策略的不断探索,ADT不仅用于晚期前列腺癌,还在局限性前列腺癌中作为初始治疗或复发后的治疗手段。

在所有的ADT药物中,戈舍瑞林是临床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自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在中国上市以来,在临床上已积累了近三十年的使用经验,成为支撑前列腺癌全程治疗的优选方案。目前,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的基础上,戈舍瑞林微球应运而生,其具有等效、降低不良反应(尤其是注射相关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体验和依从性的优势,可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加持续耐受、稳定去势的治疗策略,未来或可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效能。

不断探索,戈舍瑞林微球制剂在前列腺癌治疗中优势显著

以GnRH激动剂为代表的ADT是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基石方案。传统的ADT药物——戈舍瑞林采用植入剂型,可以长效发挥作用,但是在释放过程中,由于释放不稳定,可能出现睾酮的“闪烁反应”。此外,需要注射植入时,惯用的粗针头皮下注射方式也可能影响患者的耐受性,甚至出现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并且使用皮下植入剂的传统治疗方案对注射环境以及医护人员培训有一定要求,注射难度较大,患者疼痛及心理护理工作量相对繁重,影响治疗依从性。因此,临床研究中也在探索创新剂型的戈舍瑞林。

戈舍瑞林微球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2.2类改良型新药,是一种含有已知活性成份的新剂型(包括新的给药系统)、新处方工艺、新给药途径的药物,在显著提高疗效或保持疗效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或相关风险,或显著提高用药依从性,为前列腺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便捷的新选择。 

戈舍瑞林微球通过在给药周期内实现更平稳的药物释放,确保了睾酮控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其注射针头直径仅为0.8毫米,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注射体验。在用于前列腺癌治疗的中国III期临床试验中[1],共纳入290例前列腺癌患者,他们每28天接受一次戈舍瑞林微球或戈舍瑞林植入剂,共注射3次。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第29天睾酮抑制≤50 ng/dL的患者百分比和第29 - 85天睾酮≤50 ng/dL的累积概率。结果显示,第29天时,戈舍瑞林微球与戈舍瑞林植入剂分别有99.3%(142/143)和100%(140/140)的患者睾酮浓度降至药物去势水平,组间差异为-0.7%(95%置信区间[CI]:-3.9%至2.0%)。在29至85天期间,两组维持去势状态的累积概率分别为99.3%和97.8%,组间差异为1.5%(95%CI:-1.3%至4.4%)。两项结果均达到非劣效性标准,次要终点指标在两组间表现相似。在安全性方面,两种治疗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戈舍瑞林微球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低于戈舍瑞林植入剂组(0% vs 1.4%[2/145])。因此,戈舍瑞林微球在将睾酮降至去势水平方面的疗效与戈舍瑞林植入剂相当,且安全性特征相似。戈舍瑞林微球的出现,改变了前列腺癌传统皮下植入的用药方式,打破了现有的治疗格局,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严格的III期临床研究数据,戈舍瑞林微球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获得充分验证,因此戈舍瑞林微球制剂已于2023年6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正式上市。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最新公布的医保目录,该制剂已被纳入2025年版国家医保报销范围,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医保支付标准。这一重要进展将显著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药物可及性,为需要接受ADT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持续强化,ADT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精准化、智能化的进阶之路

ADT的核心作用将持续强化

在未来前列腺癌的临床管理中,ADT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作为贯穿疾病全程的治疗手段,从局限期到转移性乃至去势抵抗阶段都离不开ADT的支持。在新辅助治疗场景中,ADT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在转移性阶段与新型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及化疗的联合方案已成为标准治疗;而长效剂型的不断改进则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基于PTEN、BRACA基因变异等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用药策略将使ADT的应用更加精准高效。

克服耐药性的联合策略成为研究热点

针对ADT耐药这一临床难题,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聚焦于开发创新性的联合治疗方案。一方面是通过与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协同作用来克服HRR基因突变相关的耐药;另一方面则着眼于利用ADT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特性,探索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治疗性疫苗的联合应用价值。此外,基于PSMA-PET等先进影像技术引导的局部强化治疗与系统治疗的有机结合也将为克服耐药提供新思路。

精准化与智能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前列腺癌治疗的未来将朝着更加精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液体活检技术动态监测ctDNA和AR变异状态,实现治疗方案的实时调整;借助人工智能分析多组学数据来预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开发更长效的给药系统以减少给药频率;同时建立完善的心血管和骨骼健康管理体系来降低长期副作用。这些创新都将使ADT在保持疗效优势的同时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重视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临床应重视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其中,地舒单抗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前列腺癌骨相关事件(SRE)的发生,目前其已经成为国外指南推荐的首选骨保护治疗药物。此外,放射性药物的出现也可使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有所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Gu C, Wang Z, Lin T,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Y01005 versus goserelin impla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non-inferiority trial. Chin Med J (Engl). 2023 May 20;136(10):1207-1215.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明丽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