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CA策问(III)|刘继红教授: 以宫颈癌为鉴,详解整合防癌的“治未病”之道

07月05日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2025年6月13-15日,2025 CACA华东整合肿瘤学大会作为2025 CACA七大区整合肿瘤学大会的重要一环于杭州隆重召开。会议期间,《策问》栏目特邀中国抗癌协会子宫体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继红教授进行专访,以宫颈癌防治为鉴,深度剖析“上工治未病”这一古老智慧在整合医学时代的实践之道与深刻内涵。

以宫颈癌为鉴:详解“治未病”理念

刘继红教授:“上工治未病”,即预防,是整合医学中的首要环节。以宫颈癌为例,其病因明确——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正因为病因明确,我们能够针对病因进行一级预防,比如接种HPV疫苗。在未患病时就接种疫苗,避免感染,那么宫颈癌的发生就可从源头上被阻断。然而,实现这一理想状态,仅靠医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疫苗接种的最佳人群是尚未开始性生活的青少年,这需要学校、媒体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普及知识,构建起强大的社会预防体系。
 
实际上,从HPV感染到发展为宫颈癌,有长达十余年的“窗口期”,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构建二级预防防线,即通过筛查,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早干预。但也并不是“所有HPV感染的女性都需要治疗”,只有高级别病变才是宫颈癌真正的癌前病变,而多数低级别病变有很大概率可自行消退,不需过度干预。
 
而关于预防的科学知识,必须通过社会化的科普广泛传播。这需要卫生健康、疾病防疫等部门与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宫颈癌”的宏伟目标。若等疾病发生再去治疗,我们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

量身定做:健康科普的“需求分析”之道

刘继红教授:作为妇科肿瘤医生,虽然日常工作更多的是聚焦于如何为已患病的患者解除疾苦,但在二十余年的疾病预防宣教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有效的健康科普必须要结合地方特色“量身定做”。 例如,我们曾去少数民族聚居的连山地区开展宫颈癌预防宣教,当地妇女因文化传统对妇科检查较为顾虑和忌讳。此时,我们就必须依靠当地妇联的工作人员协同参与,才能打破壁垒,顺利开展工作。
 
比如我们在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时,必须是先做需求分析和调研论证,摸清临床需求和问题,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事半功倍。科普亦是如此,无论面对何种人群,开展何种肿瘤科普,我们不能毫无准备、想当然地去“宣传”,而是要先去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民众的顾虑所在,先去理解他们,然后才能制定出真正贴近他们、能被他们接受的科普策略。
 策问三专家海报-13.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u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