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CA策问(III)|孙惠川教授:澄源正本以防肝癌,破除旧俗以启新篇

07月05日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2025年6月13-15日,2025 CACA华东整合肿瘤学大会作为2025 CACA七大区整合肿瘤学大会的重要一环于杭州隆重召开。会议期间,《策问》栏目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围绕肝癌“上工治未病”的现代实践展开深度对话。孙教授指出,肝癌是一种病因清晰、可防可控的疾病,打破社会文化中的陈旧观念,并善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是提升我国肝癌防治水平的关键所在。

病因清晰可控,观念革新为钥

孙惠川教授: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肝癌的“可预防”特征非常明确,因为它的主要病因十分清楚。在中国,肝癌最主要的病因是乙肝病毒感染。而乙肝是可以通过疫苗有效预防的。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这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患病概率,有效阻断了过去最主要的母婴传播途径。
 
除了乙肝,另两大高危因素则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其一是饮酒,其二是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明确了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主动干预。个人层面,可以通过戒酒或少喝酒来避免风险,国家层面则可通过增加酒税等方式进行引导。对于脂肪肝,则需要提醒民众在生活习惯上注意适当摄入热量、增加运动消耗,以降低患病概率。此外,在某些北方地区丙肝的发生率较高,目前丙肝也已可以预防甚至治愈,通过三个月的药物治疗,约有95%的概率可以痊愈。
 
因此,从致病因素来看,肝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对乙肝和肝癌的“羞耻感”,这种陈旧观念是影响肝癌早诊早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既往,许多人因担心查出乙肝后会丢失工作,而不敢去做筛查,这便是典型的“乙肝羞耻”问题。事实上,我们现在已有诸多有效手段治疗乙肝,能大大减少其传播的可能性。因此,我认为打破这种旧习俗,将为我国的肝癌防治带来一次巨大的飞跃。

数字科普:提升早诊率的现代路径

孙惠川教授:做健康科普,一定要使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知识。在当今时代,民众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显然是通过手机、多媒体等数字媒介进行传播。因此,我认为将已有的肝病、肝癌相关知识,通过短视频平台等手机互联网应用去传播,其效率、传播力和穿透力都会非常强,是值得大力倡导和推荐的方式。
 
目前,中国肝癌的总体早诊早治率依然偏低。要提高这一比率,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明确告知民众:如果您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就应该每年进行定期体检。相信通过这样的信息传导,约有50%至60%的高危病人会主动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这样的科普工作能持续实施十年左右,中国肝癌的早诊早治率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策问三专家海报-07.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uqin



评论
07月05日
欧阳波
酒钢医院 | 呼吸内科
内容很精彩,值得学习!
07月05日
武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肿瘤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