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CACA策问(III)|程向东教授:推广科学早筛建立防癌体系,引导生活方式革新重塑健康

07月03日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2025年6月13-15日,2025 CACA华东整合肿瘤学大会作为2025 CACA七大区整合肿瘤学大会的重要一环于杭州隆重召开。会议期间,《策问》栏目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教授,深度探讨在整合医学理念下,如何借鉴日韩等邻国胃癌防治的成功经验,并从我国博大的地域饮食文化中寻根溯源,为“关口前移”的肿瘤防治战略提供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智慧的实践路径。

以邻为鉴:“关口前移”是根本出路

程向东教授:中华民族的文明源远流长,其中“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尤为深厚。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在肿瘤防治领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效却不尽如人意。以胃癌、肠癌、肝癌等我国常见肿瘤为例,我们的总体五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在防控体系的各个环节,包括民众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健康意识层面,尚有不足,导致部分肿瘤的发病率偏高。其次,在早期筛查与早期治疗领域,我们的成效尚不显著,许多常见肿瘤的早诊率依然偏低,这直接影响了总体五年生存率。为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目标,希望到2030年,将我国整体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15%。
 
要实现这一目标,路径虽多,但真正有效的无非是两条。其一是应用前沿技术,例如近年来国内药企和医疗器械行业进步飞快,许多新型生物制剂、国产化高端设备等投入临床,确实为部分病人带来了生存获益。但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高昂的投入与我们所期待的整体效果相比,仍有距离。
 
因此,另一条路径——“关口前移”,即致力于早期发现,才是能带来根本性改变的策略。以胃癌为例,传统的观念是生了肿瘤便要开刀,但如今对于极早期胃癌,仅通过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技术便可达到根治效果,这对患者而言创伤极小、愈后极佳,医疗成本也大大降低。这便是早期诊断的巨大优势。
 
“关口前移”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提供了成功经验。日韩既往也是胃癌高发国,发病率曾是我国的一倍以上,但经过数十年努力,其发病率已降至与我国接近的水平。更关键的是,他们的五年生存率得到明显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早期癌的发现率高达60%~70%,远超我国15%~20%的水平。邻国的成功提示我们,通过主动筛查干预和科普教育,改善生活方式与环境,不仅能发现更多早期病人,更能从源头上降低未来的发病率。因此,无论是政府、行业协会还是医疗机构,都应致力于肿瘤的防控工作,尤其是在科普教育和早筛产品研发上。

以食为引:文化智慧中的防癌之道

程向东教授: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充分挖掘根植于地域文化中的生活智慧,是贴近民众、实现“少生病”目标的关键。中国幅员辽阔,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将智慧融入了各地的生活方式,尤其体现在饮食文化上。
 
例如,四川地区潮湿,当地民众喜爱火锅等辛辣食物,食后发汗,有益于身体健康。杭嘉湖平原地区气候温和,饮食便以清淡为主。而岭南地区湿热,民众则偏爱汤饮。这些都是先辈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顺应自然环境的宝贵经验。
 
同样,肿瘤的发生也与地域分布、生活环境及习惯密切相关。以胃癌为例,我国东南沿海、西北、东北地区较为高发。在浙江沿海的台州、温州、宁波等地,过去由于经济条件和储存技术所限,民众需要腌制海鲜以长期保存,高盐的腌制食物在储存过程中易产生致癌物质。在绍兴等平原地区,则有食用腌菜的习惯;在浙江山区的民众,过去也常通过各种腌制、晾晒等方法来保存蔬菜与食物。
 
长期食用这些腌制食物,会对我们的食管、胃、肝脏等器官造成伤害。当我们认识到这些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与疾病的密切关联后,便能为防病治病提供极大的帮助。针对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我们就应倡导改变高盐、食用腌制食物等不良习惯。如今,城市交流频繁,许多年轻人偏爱口味重的融合菜,这对胃的长期健康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仍鼓励大家回归清淡饮食,多吃新鲜食物。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与饮食结构,是改善身体健康、防治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策问三专家海报-01.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u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