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CGOG大会第三日专场报道:结直肠癌ASCO速递

06月13日
KV.jpg



第15届北京大学消化肿瘤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年会从2025年6月10日持续至15日,全面开启消化肿瘤领域学术盛宴。6月12日,大会第三日“结直肠癌ASCO速递”专场顺利召开,会议经线上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及转播,观看超13.18万人次。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武爱文教授作为会议主席致辞,表达了对会议的热切期盼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14.png

会议主席李健教授致辞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28.png

会议主席武爱文教授致辞

会议首个环节“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ASCO速递”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的主持下进行,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张剑威教授进行演讲。作为今年ASCO全体大会会场的首个口头报告,ATOMIC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纯mFOLFOX6治疗,阿替利珠单抗+mFOLFOX6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dMMR III期结肠癌患者的DFS,虽然研究的OS数据尚未成熟,但已为该人群辅助治疗的优化提供了关键证据,也为后续研究带来更多期待。DYNAMIC-III研究则关注III期肠癌患者术后MERD检测结果在治疗决策中的价值。研究显示,辅助化疗后ctDNA可清除的患者预后更好,但术后MRD阳性患者强化术后辅助化疗并未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提示传统化疗策略对高风险患者仍存在局限,未来需探索更精准的干预路径。最后,张教授分享了关于生活方式对局部进展期肠癌预后影响的LBA2510研究,研究揭示结构化运动计划可能改善III期或高危II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这启发了对于生活方式作为新型肿瘤干预手段的进一步探索。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42.png

会议主持:陈功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54.png

会议讲者:张剑威教授

讨论环节:


在首场讨论环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永恒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林振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围绕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多项研究展开讨论,回顾了TNT模式的发展,新辅助化疗/长/短放疗及免疫治疗等的不同组合可能实现pCR率突破,但当前仍需精准筛选与优化疗程。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706.png

讨论嘉宾:李永恒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707.png

讨论嘉宾:林振宇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708.png

讨论嘉宾:邱红教授

随后,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袁瑛教授的主持下,会议第二部分由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刘静教授分享2025年ASCO转移性结直肠癌相关内容。今年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研究重点仍聚焦于BRAF、KRAS G12C、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LBA3500研究显示,化疗联合Encorafenib及EGFR单抗一线用于BRAF V600E突变晚期肠癌患者取得令人鼓舞与PFS及OS数据,进一步巩固靶向前移趋势。KRAS G12C靶向治疗呈现“百花齐放”,在VEGF靶向方面,刘静教授介绍了LBA3502(ANCHOR研究)的最新进展:在RAS/BRAF野生型、不可切除的mCRC患者中,安罗替尼联合一线标准化疗相较贝伐珠单抗方案展现出相似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中国本土药物在一线治疗中争取更多证据支持,并为维持治疗提供了口服药物剂型新选择。此外,刘教授还提及了CheckMate 8HW研究的扩展数据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O+Y组合在dMMR/MSI-H中的持久效应与生存获益,强化其作为一线推荐方案的地位。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879.png

会议主持:袁瑛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891.png

会议讲者:刘静教授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曹宝山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红利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刘自民教授主持人袁瑛教授,围绕BRAF V600E、KRAS G12C、靶向联合方案及免疫策略展开热烈讨论,结合真实世界经验和前沿研究成果,提出了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1360.png

讨论嘉宾:曹宝山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1362.png

讨论嘉宾:董超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1364.png

讨论嘉宾:刘红利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1366.png

讨论嘉宾:刘自民教授

接下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王晰程教授的主持下,会议来到了第三部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许婷博士带来本场会议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围绕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转化研究展开分享,聚焦靶向治疗再挑战策略、微卫星稳定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探索以及液体活检的多维应用三大方向,为未来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首先,许婷博士详细解读了PARERE、FIRE-4、REMARYR&PURSUIT等多项相关研究,EGFR单抗再挑战的临床价值及获益人群筛选策略。对于BRAF V600E突变晚期肠癌。在免疫治疗方向,MSS患者的免疫治疗仍是关注的重点,国内原研创新药PD-1/IL-2α-bias IBI363联合贝伐珠单抗显示出具有前景的疗效。最后,许婷博士重点强调了液体活检在结直肠癌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她指出,无论是在局部进展期还是晚期结直肠癌,液体活检正逐步融入临床决策路径,ctDNA有望作为贯穿治疗全过程的动态监测工具,为临床提供精准的疗效评估与复发预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治疗管理。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1550.png

会议主持:王晰程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1563.png

会议讲者:许婷博士

讨论环节:


在会议的讨论环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孙婧华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王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正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严冬教授就ctDNA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液体活检与组织检测的整合策略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了ctDNA在未来结直肠癌精准管理中的关键价值与挑战。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009.png

讨论嘉宾:孙婧华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012.png

讨论嘉宾:王畅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014.png

讨论嘉宾:王正航教授

6.12 CGOG--肠癌ASCO速递2016.png

讨论嘉宾:严冬教授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会议主席武爱文教授李健教授围绕本次大会主题“创新,精准,聚力”,为本场会议做了精彩的总结和展望。让我们共同期待6月13日线下各会场带来的精彩内容!


通讯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刘婉仪、许婷



大会背景

CGOG成立于2010年11月27日,是由以沈琳教授为代表的全国胃肠肿瘤临床领域知名专家,以及相关研究专家,行业同道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完美融合推动了医学发展的进程。CGOG的成立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消化系统肿瘤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经验分享、探讨难题和未来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消化系统肿瘤诊疗的创新与发展,最终提高患者获益。CGOG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5届年会,每届都能够呈现不一样的精彩,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得到了国内外同道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评论
06月13日
杨千一
济源市肿瘤医院 | 放射治疗科
内容新颖保持关注
06月13日
马建增
阳光融和医院 | 肿瘤内科
天天向上,好好学习
06月13日
阚随随
安阳市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DYNAMIC-III研究则关注III期肠癌患者术后MERD检测结果在治疗决策中的价值。研究显示,辅助化疗后ctDNA可清除的患者预后更好,但术后MRD阳性患者强化术后辅助化疗并未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提示传统化疗策略对高风险患者仍存在局限,未来需探索更精准的干预路径。最后,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