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TOP TALK肺越环球 | JAMA Onco副主编分享投稿经验,专家对谈肺癌脑转移管理策略

06月0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如今,在新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帮助下,肺癌患者的预后得到极大改善,总生存期(OS)不断延长,特别是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已经逐渐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2024年,CROWN研究公布了5年随访结果,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仍未达到,最终PFS有望超过10年,亚洲患者5年脑转移累计发生率为0%,强效阻遏脑转。进一步奠定了在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进一步做好患者管理,确保患者获益,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2025年5月27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TOP TALK肺越环球线上国际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会议聚焦于NSCLC脑转移的管理策略,更分享了临床研究设计、开展经验,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本次会议特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人花教授与上海市胸科医院钟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美国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Narjust Florez教授南大学湘雅医院周蓉蓉教授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徐崇锐教授进行学术分享,湖南省肿瘤医院刘怀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淳阅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叶明翔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陈雪琴教授参与讨论。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郭人花教授钟华教授表示,如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脑转移作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限制生存期延长的重大阻碍,需要在临床中予以更多重视,本次会议的一大主题便是脑转移的管理,期待与会专家分享前沿观点。

xkvkoVdR5AWHNeh488qyUC4EJkjni1hB.png

Session 1:期刊投稿赋能

报告主题:Getting it Published – From Ideas to Publication: Tips from the Editorial Office

Narjust Florez教授JAMA Oncology副主编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分享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科研成果的经验。Narjust Florez教授指出,成功发表论文的核心在于创意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在推进临床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需明确核心任务,分解工作,找到合适的工作起点。投稿时则需明确与研究匹配的期刊,确保数据质量。

在论文的撰写与表达、投稿前两大环节中,Narjust Florez教授分别给出了在引言、母语润色、结论等方面的撰写建议,以及“48小时原则”、同行评议、遵守期刊格式等方面的修改建议,强调了杜绝低级错误、制作高质量图表等原则。Narjust Florez教授特别指出,期待更多中国研究在JAMA发文,分享中国的科研成果。

发大V出片1.png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在钟华教授的主持下,刘怀教授、王淳阅教授、叶明翔教授与Narjust Florez教授围绕科研设计创新与期刊投稿进行了讨论。

刘怀教授:当前,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免疫巩固治疗。近期针对该类患者,JAMA杂志发表了样本量较小的回顾性AFT-16研究,我们正在开展类似的II期单臂研究,想了解此类研究发表于JAMA的可行性。

Narjust Florez教授:研究在JAMA的发表需要经过领域内顶尖专家的评议,需具备独特性或临床变革意义。III期不可切除NSCLC接受免疫诱导治疗是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可减少放疗的毒性。我期待你们的投稿。

王淳阅教授:人工智能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人工智能合成对照组的研究设计模式在顶级期刊中的接受度如何?

Narjust Florez教授:人工智能确实在改变研究范式,但期刊对此持谨慎态度,因为其结果需要严格验证,JAMA也正在招募相关编辑以评估此类稿件。未来或许人工智能合成对照组的研究模式会得到更多认可。

叶明翔教授:顶级期刊通常偏爱大型随机试验,小样本单臂研究应如何在顶级期刊发表?

Narjust Florez教授:关键在于创新性。例如PROFILE 1001研究是首个证明克唑替尼对ROS1重排NSCLC有效的临床研究,这类颠覆性研究即使样本量小也容易被接收。如果可以在顶级学术会议如ASCO大会口头报告结果,那么顶级期刊会很欢迎此类研究发表。

讨论1.png

Session 2:肺癌脑转移

报告主题:免疫治疗时代,脑转移放疗的介入时机

周蓉蓉教授探讨了放疗在脑转移患者中的最佳介入时机。当前,对于免疫治疗中脑转移放疗的介入时机,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指导。针对放疗的必要性,国内外META分析均提示,在脑转移NSCLC患者中,免疫单药也可以具有很好的疗效,周蓉蓉教授还分享了该团队的一例具体病例诊疗经过,该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达到非常好的颅内缓解。周蓉蓉教授指出,脑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带来更好的疗效,但也有更高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风险,可通过放疗减少剂量进行管理。未来该团队将继续探索免疫联合放疗的优化应用策略。

关于放疗的介入时机,周蓉蓉教授介绍了该团队基于回顾性分析探索最佳时间窗口的经过,指出免疫和放疗间隔过长可能导致颅内浓度过低,难以发挥疗效。当前研究中体现出治疗间隔越短患者临床获益越佳的趋势,放疗后的24~72小时可能是最佳的免疫治疗介入时机,但仍然需要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

周蓉蓉1.png

阻遏脑转,ALK+ NSCLC治疗新纪元

徐崇锐教授分享了通过ALK-TKI阻遏脑转移为患者带来更长生存的治疗策略。如今,越来越多NSCLC患者的总生存(OS)已经可达到10年以上,特别是对于ALK融合阳性患者,随着ALK-TKI的迭代,患者的5年OS率逐渐提高,直至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在CROWN研究中的5年PFS率已经达到60%。

脑转移可能导致患者预后变差,既往ALK-TKI一线治疗后患者的脑转移累计发生率逐年升高,5年脑转移累计发生率可达20%,已经成为影响患者最终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脑转移也是二代ALK-TKI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对于基线脑转移患者,尽量实现颅内完全缓解(CR)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对于基线无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应充分考虑颅内疗效。洛拉替尼在CROWN研究中,对于基线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颅内CR率达到58%,中位PFS达到60个月以上;对于基线无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5年颅内无进展率可达到96%。无论患者基线是否存在脑转移,洛拉替尼均可以将脑转移风险最小化,对比其他ALK-TKI具有明显优势。

徐崇锐教授指出,临床实践中应“好药先用”,优先使用洛拉替尼以防止脑转移的发生,避免脑转移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以及额外的诊断、放疗需求。徐崇锐教授强调,阻遏脑转移能力已经成为选择一线ALK-TKI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洛拉替尼的一线应用不仅可以为患者带来更长的PFS,也能更好地阻遏脑转移的发生或进展,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图】701.png

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在郭人花教授的主持下,陈雪琴教授、刘怀教授、叶明翔教授与Narjust Florez教授围绕脑转移患者的管理进行了讨论。

郭人花教授:对于基线无脑转移的ALK阳性NSCLC患者,应如何制定治疗策略?

Narjust Florez教授:洛拉替尼在很多方面相比于阿来替尼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我们仍然会使用洛拉替尼。洛拉替尼在临床研究中一线治疗的中位PFS超过60个月,对于年轻患者,更应该选择洛拉替尼。既往有一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在一线治疗中选择了阿来替尼,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疗效。因此对于耐受性较好的年轻患者,我们会更倾向于在一线治疗中优先选择洛拉替尼。

陈雪琴教授:免疫治疗对于颅内病灶也有一定的疗效,需要探索放疗的最佳介入时机。而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脑转移是影响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洛拉替尼的治疗可以有效阻遏脑转移,在亚洲患者中的5年随访数据显示,5年累计脑转移发生率为0%。对于一些耐受不佳的患者,或可尝试以75mg起步用药。Narjust Florez教授会如何管理洛拉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例如发生脑膜转移?

Narjust Florez教授:目前我接诊的患者中没有患者在使用洛拉替尼中发生脑转移进展,一些使用阿来替尼的患者可能发生颅内进展。如果患者发生颅内进展且脑转移灶<5个,则可以考虑使用放疗,但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果患者发生脑膜转移,或可尝试化疗,但这方面缺少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刘怀教授:已经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应如何选择手术或放疗?

Narjust Florez教授: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诊断,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如果的确需要局部治疗干预再考虑局部干预。对于部分患者,局部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OS。

叶明翔教授:洛拉替尼在临床研究中显示了非常好的颅内疗效。另一方面,如今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在快速发展中,需要通过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等手段筛选获益优势人群,部分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或无需辅助靶向治疗。

讨论2.png

总结

精彩的讨论过后,本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大会主席郭人花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Narjust Florez教授分享了发表科研成果的心得,并围绕脑转移的管理进行了深度学术讨论。如何设计、开展研究并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是值得探讨的话题。而对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洛拉替尼可以有效阻遏脑转移的发生,患者5年累计脑转发生率为0%,未来的最终PFS结果将有望达到10年以上,未来其临床应用将逐渐向早期过度,临床医生对其充满信心,期待ALK阳性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回放

AXaQNPDiYQrYgq0C7tPbP7C9Qt0FLFXG.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乐乐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