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甲例解码|安罗替尼治疗碘难治性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一例五年稳定管理实践

04月30日
来源:肿瘤资讯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全部甲状腺癌类型的95%以上,经手术、碘-131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后预后良好,但有1/3的DTC术后转移患者病灶会发生失分化,失去摄碘能力,进展为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在甲状腺癌领域的不断深入,RAIR-DTC患者的治疗路径迎来了新的突破。本期,【肿瘤资讯】特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娇医生分享一例50岁女性RAIR-DTC患者的诊疗全程。面对多次RAI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持续升高、肺部及骨骼转移病灶稳定性差的问题,团队果断选择以安罗替尼为基础的系统治疗策略。经过长期随访,患者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转移病灶保持稳定,且整体耐受性良好,疗效持久。针对该病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叙馥教授也进行了精彩点评,为RAIR-DTC患者的治疗管理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思考。

李娇
主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核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分会第二届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届治疗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届继续教育与规培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甲状腺多学科委员会青年组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核医学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核医学专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
擅长DTC及甲亢的131I治疗、骨转移瘤89Sr治疗、SPECT/CT诊断等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50岁,自2011年至2012年间在外院接受了3次手术,完成双侧甲状腺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伴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给予左旋甲状腺素(L-T4)进行抑制治疗,但血清抑制性Tg仍高达643.9 ng/mL,结合术后胸部CT影像学提示,考虑存在肺转移。根据病理及影像分期,诊断为pTxN1bM1,II期DTC。

诊疗经过

术后4.5年内,患者接受了四次碘-131(RAI)治疗,每次剂量200mCi,总累计剂量达800mCi。

第1次RAI后显像(2012年8月):颈部残留甲状腺组织、右侧股骨头转移灶摄取明显。

image001.png

第2次RAI后显像(2013年5月):颈部左侧病灶及右股骨转移灶持续摄取。

image003.png

第3次RAI后显像(2014年4月):较前病灶缩小,未见新发转移。

image005.png

第4次RAI后显像(2017年4月,ECT+融合):气管左后方可疑转移灶,右股骨转移稳定,未见新发病灶。

image007.png

尽管接受积极的RAI治疗,但自第4次治疗后1.5年内,血清Tg持续快速升高(至5026 ng/mL),提示生化性进展。

阶段性病情评估

2018年7月全身骨显像提示右侧股骨头MDP摄取增强,提示骨转移活动性。
2018年9月进一步行PET/CT检查,结果显示:

  • 右股骨头不规则低密度灶,SUVmax 2.1,提示骨转移可能性大;

  • 右肺下叶小结节(约5mm),边缘光滑,未见代谢增高,结合既往CT动态观察,考虑转移可能性。

image009.png

综合评估,确诊为RAIR-DTC,存在局部残留及远处骨转移、肺转移,符合碘难治性标准。

治疗决策与药物选择

由于患者肿瘤组织未检测到RET、NTRK等常见驱动基因融合,缺乏特异性靶点,综合循证依据和CSCO2021年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自2018年10月31日,患者启动安罗替尼治疗(12mg qd,每3周为1周期)。

治疗过程与随访观察

在安罗替尼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Tg水平呈现良好的生物学反应。起始治疗后2个月内,Tg水平即迅速下降近50%,随后长期维持在相对低水平波动状态。最长随访至2023年,Tg始终保持稳定,未出现持续性升高或异常波动,提示疾病处于持续控制之中。治疗期间虽因腹泻出现两次短暂停药并调整剂量至10mg,但停药前后Tg变化幅度不大,表明短期用药中断并未显著影响疗效。

image011.png

影像学随访同样支持疾病控制的稳定性。患者右肺下叶的结节自治疗以来每3–6个月定期复查胸部CT,持续5年未见进展,影像表现稳定,最大结节较基线略有缩小,缩幅约20%。

image013.png

右侧股骨头转移灶在安罗替尼治疗后6个月、2年及3年时连续行骨显像及PET/CT复查,结果均显示病灶无明显扩大或代谢活跃度增强,提示骨转移灶亦处于稳定状态。

image015.png

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患者总体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轻中度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轻度肾功能损伤及两次严重腹泻。上述毒副反应均在临床管理下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通过口服降压药稳定;手足综合征经皮肤护理与保湿改善明显;轻度肾损伤在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腹泻通过短期停药、补液止泻及饮食调整后缓解,且恢复后患者顺利继续治疗。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需永久停药的不良事件,患者长期用药依从性良好,为持续疗效奠定了基础。

image017.png

截至目前,患者已接受安罗替尼治疗超过5年,整体病情处于持续稳定状态(SD),生活质量良好。

专家点评

王叙馥
博士,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核医学科 院区主任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青委会委员
CSCO甲状腺癌专委会委员
CSCO核医学专委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兼治疗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核医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市医学会骨矿盐与骨代谢分会委员

王叙馥教授:本例为典型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经历多轮RAI治疗后病情持续进展,血清Tg显著升高,合并肺转移与骨转移,已进入晚期阶段,符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中界定的RAIR标准。由于基因检测未见RET或BRAF等典型突变,缺乏特异性靶点,治疗选择受限。面对RAI治疗失败后的系统性疾病负荷,安罗替尼的早期介入为疾病控制打开了新局。

RAIR-DTC患者生存期普遍较短,从发现转移灶起10年生存率约为10%。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同时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多个肿瘤生长与血管生成关键通路,是首个获批准用于RAIR-DTC的国产原研多靶点TKI。临床研究显示,在RAIR-DTC人群中,安罗替尼可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至40.5个月,且疾病控制率(DCR)与客观缓解率(ORR)均表现突出。

在本病例中,患者应用安罗替尼后,Tg在2个月内下降近50%,肺结节和骨转移灶影像学保持稳定。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如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均通过规范管理与剂量调整得到良好控制,治疗依从性高,疗效得以持续巩固。

整体来看,安罗替尼不仅在本例中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疾病稳定(>5年),也在真实世界证实了其作为RAIR-DTC患者系统治疗核心药物的潜力与地位。未来临床实践中,RAIR-DTC患者管理需遵循“动态评估-精准干预-靶向提前介入”的原则,合理利用安罗替尼等高效TKI,在无突变背景下依然可以取得可观的生存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Kell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