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肾例在望|抗血管为基,免疫为翼,靶免联合助晚期肾癌患者长期获益

02月2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如今,晚期肾癌治疗已经进入联合时代,在以抗血管生成药物为基础的靶免联合治疗模式下,患者的生存得到显著改善。联合方案的应用在协同增效的同时,更需注重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其中,高选择性VEGFR-TKI阿昔替尼具有脱靶效应少、半衰期短等优势,在协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增效的同时,毒性不易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肾癌联合治疗时代TKI 基石之选。目前,多项权威指南已推荐靶免联合作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首选方案。 本期邀请多位专家分享靶免治疗晚期肾癌病例,以期为专家学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肾集合管癌诊疗病例荟萃

病例分享专家

陈锦超
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疗组带组医师
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泌尿肿瘤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泌尿肿瘤微创外科联盟秘书
“最强挑战”前列腺癌诊治论坛全国总冠军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MDT卓越医师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厅级课题
作为PI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

点击观看专家完整视频

病例一

基本信息:患者男,35岁,既往体健,主诉“血尿半月,发现右肾肿物2天”。

现病史:半月前出现间断无痛肉眼血尿。外院CT示右肾占位,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手术治疗:2020-1-8行腹腔镜辅助下右肾根治性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围术期无明显并发症。

术后病理:(右)肾分化差的癌(形态首先考虑肾集合管癌,瘤体7.6×4×3.5cm)伴坏死,累犯肾周纤维脂肪组织,浸润或转移至(腹膜后)1/1只淋巴结及结周纤维、脂肪组织,伴(肾周)1枚癌结节形成。

诊断分期:T3aN1M0

图片1.png

图1. 病理结果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行TKI辅助治疗。

2020-12增强CT:右肾术后,右后腹膜环形强化灶,考虑转移;右侧肾上腺结节,考虑转移。系膜及网膜多发结节,考虑转移,较前增多、增大。

PFS=11个月。

图片2.png

图2. 2020-12增强CT

治疗经过:2021-02行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靶免治疗,疗效PR。

PFS=12个月

图片3.png

图3. 靶免治疗前后对比

2022-02疾病进展,改为GC方案化疗,疗效SD。

2023-06 因梗阻性黄疸、肠穿孔死亡。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女,66岁,既往高血压病史,主诉“肾癌术后3月复发转移”。

现病史:3月前出现血尿,CT示右肾下极占位,行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肾集合管癌。近期复查CT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

图片4.png

图4. 患者基线影像

治疗经过:一线行吉西他滨+顺铂+纳武利尤单抗治疗3周期,疗效PD。

图片5.png

图5. 一线治疗前后对比

二线治疗:更换治疗方案靶向联合免疫,行阿昔替尼+纳武利尤单抗治疗3周期,疗效PR,目前继续靶免联合治疗中。

图片6.png

图6. 二线治疗前后对比

专家点评

王峥嵘教授:肾集合管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肾细胞癌,属于非透明细胞癌类型,发病率约为0.4%~2%。肾集合管癌的分子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与肾透明细胞癌不同,在治疗中更倾向于使用化疗。然而,本次病例分享显示,靶免治疗也可为这类患者带来获益,带来生存期的延长,未来靶免治疗可尝试在此类患者中开展更多探索。

晚期肾癌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唐天宇
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免疫代谢、免疫新型靶点开发
2023浙江省优秀博士毕业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级课题1项
以项目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以第一作者及共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NPJ precision oncology、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国际学术期刊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11篇)或综述论文(5篇)。其中影像因子IF大于10分为11篇;ESI高被引1篇

点击观看专家完整视频

病例一

基本信息:患者男,41岁,主诉“检查发现右肾占位,穿刺提示肾细胞癌”。

现病史:检查发现右肾占位数天,外院CT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病灶突破肾前筋脉可能,右肝内占位性病变,转移考虑,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转移考虑。外院CT增强提示下腔静脉,右肺下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提示栓子形成。

辅助检查:

2023-11-03 头体部PET检查+葡萄糖测定(18F-FDG):右肾上极巨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影,FDG代谢不均匀增高,右肾上腺受压显示欠清,考虑恶性病变,建议穿刺活检明确病理;右肾门旁增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结转移:右肾周脂肪间隙模糊,其中右背后方少许片絮影,与肝右叶分界不清,FDG代谢增高,考虑肿瘤转移灶;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软组织影,FDG代谢增高,考虑腔静脉瘤栓形成;右下肺门旁高密度斑片影,局部支气管闭塞,FDG代谢增高,考虑恶性病变(需鉴诊转移或原发可能),建议活检明确病理;双肺多发高密度结节影,FDG代谢增高,考虑肿瘤肺内转移;纵隔(2R、3A4R)区、右侧肺门多发增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结转移;余扫描所见区域全身(包括脑)PET显像未见FDG代谢明显异常增高灶。

2023-11-04 肾脏肿脂平估与血管成像(CTA):肾脏肿瘤评估:右肾占位,考虑肾癌;RENAL评分:10;影像学TNM:T3bN1M1;

2023-11-10 外院穿刺病理,提示肾细胞癌。

治疗经过:

靶免治疗:2023-11-14起行阿昔替尼+替雷利珠单抗靶免治疗。

2024-02-15 肺部CT(HR)平扫:两肺多发结节,结合病史,转移性肿瘤考虑,对比2023-11-03 PET-CT部分病灶退缩。纵隔多发稍大淋巴结,较前减小。

2024-02-16腹部CT平扫+增强:右肾较大占位(最大径10.32厘米),累及右肾周脂肪伴多发转移灶;右肾门周围、腹膜后、两侧髂血管旁多发肿大淋巴结;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肝内多发转移瘤;对照2023年11月4日腹部增强,右肾肿瘤略有缩小,肿瘤实质部分缩小,下腔静脉内瘤栓缩小、但肝脏内病灶增多,内部坏死,腹膜多发转移结节增多。肾上腺未见转移。

肾脏肿瘤评估:右肾占位,考虑肾瘤;RENAL评分:10;影像学TNM:T3bN1M1,对照2023年11月4日PET-CT,肺内多发病灶明显缩小,纵隔内原肿大淋巴结亦明显缩小。骨窗未见明确异常密度灶。

图片7.png

图7. 医学影像汇总

手术治疗:2024-03-21 机器人辅助右肾根治性切除+腔静脉癌栓取出术。

术后病理:治疗后根治性肾切除术。

主要诊断:(右侧)肾低分化癌伴坏死,倾向为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WHO/ISUP G4)
1、肿瘤部位:(右)肾 2、肿瘤位置:(右)肾 3、肿瘤大小:10×9.2×8cm 4、组织学类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5、组织学分级(WHO/ISUP):G4级 6、浸润范围:癌组织侵及肾周脂肪组织,未侵及肾窦脂肪组织及肾上腺组织。(腔静脉)内见癌组织 7、脉管瘤栓:有 8、神经侵犯 :无 9、淋巴结转移:肾门淋巴结5/13枚,(右肾门)淋巴结1/1枚,见癌转移 10、切缘:肾静脉切缘:阴性;输尿管切缘:阴性 11、周围肾脏情况:见大片坏死及泡沫细胞聚集,考虑治疗后反应 12、其它:/ 13、PTNM分期:(AJCC第8版)ypT3N1Mx 15、免疫组化结果:余杭免疫:(3号)PAX-8(-);(7号)CK(pan)(+),Vimentin(+),CK7(-),CD10(部分+),CA IX(+),P504S(灶状+),CK20(-),SDHB(+),PAX-2(-),CD117(-),TFE3(-),ALK(-)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女,17岁,主诉“肾癌术后复发”。

现病史:

2022-12发现左肾肿瘤

2023-01-18 标本切除类型:根治性肾切除术;主要诊断:(左侧)高级别肾细胞癌,以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应综合征相关性词细胞癌首先考虑,建议加做延胡素酸水合酶(FH)基因胚系突变检测:1、肿瘤部位:左肾,2、肿瘤位置:累及全肾,3、肿瘤大小:14×10×9cm,4、组织学类型:高级别肾细胞癌,以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首先考虑,5、组织学分级(WHO/ISUP):/,6、浸润范围:侵犯肾周脂肪组织;侵犯肾盂肾盏(肾盂肾大盏背小盏),7、脉管瘤栓:无,8、神经侵犯:无,9、淋巴结转移:肾周淋巴结28枚未见癌转移,10、切缘:肾静脉切缘:阴性;输尿管切缘:阴性,11、周围间脏情况:局灶肾囊肿形成,12、其它:肾上腺未见癌累及;13、PTNM分期:(AJCC第8版)pT3aN0Mx;14、免疫组化结果:CK(pan)(+),PAX-8(+),Vimentin(部分+),CK7(-),CD10(-),TFE3(-),FH(缺失),SDHB(未缺失),INI-1(未缺失),GATA-3(部分弱+)。
基因检测未见驱动明显异常;

图片8.png

图8. 术前影像

术后复查:

2023-04-10 全腹CT平扫+增强:左肾及左侧肾上腺术后,未见复发转移征象。

2023-12-08 全腹CT平扫+增强:左肾及左侧肾上腺术后,术区及盆腔内多发肿块,复发转移考虑,对比2023-04-10 CT片新发。肝S2富血供结节,较前稍增大,建议MRI检查。左侧附件区囊性灶。盆腔积液。

治疗经过:

2023-12-13 行阿昔替尼+替雷利珠单抗靶免治疗

2024-01-22 CA 125 73.5ng/ml

2024-03-12全腹CT平扫+增强:左肾癌术后,左侧频后壁、盆腔转移考虑,对比2023-12-08 CT均有所退缩。肝S2富血供结节,较前相仿,建议增强MRI检查,盆腔少量积液。

图片9.png

图9. 靶免治疗前后对比

2024-06-20全腹CT平扫+增强:左侧腹后壁、盆腔转移考虑,对比2024-03-12 CT有所退缩,请结合临床,建议随诊肝S2富血供结节,较前相仿,建议增强MRI检查。盆腔少量积液。

2024-09-11全腹CT平扫+增强:左肾癌术后,左侧腹后壁、盆腔转移考虑,对比2024-06-19 CT大致相仿,请结合临床,建议随诊。肝S2富血供结节,较前相仿,建议增强MRI检查。盆腔少量积液。

2024-11-20全腹CT平扫+增强:左肾癌术后,左侧腹后壁,盆腔转移考虑,较前2024-09-11 CT盆腔病灶缩小,余病灶相仿,请结合临床及复查肝S2富血供结节,较前相仿,肝血管瘤可能,建议随诊复查。盆腔少许积液。

2025-02-05全腹CT平扫+增强:左肾恶性肿瘤术后,左侧腹后壁、盆腔转移瘤考虑,对比2024-11-20 CT,盆腔病灶稍缩小,请结合临床。肝S2室血供结节,肝血管瘤可能,建议随诊复查。盆腔少许积液。

专家点评

祁小龙教授:唐教授通过两个病例的分享展示了靶免治疗的疗效。第一例患者经新辅助治疗+手术+辅助治疗成功控制病情,第二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通过靶免联合策略也有效控制了病情。既往认为晚期肾癌伴转移患者预后不佳,单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疗效,但在进入靶免联合治疗时代后,KEYNOTE-426研究及RENOTORCH研究均提示了靶免联合治疗的出色疗效。晚期肾癌可选药物有效,随着阿昔替尼进入医保目录,患者用药可及性大大提高,如果能尽量早地在一线治疗应用靶免联合方案,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在临床实践中,基于阿昔替尼的靶免联合方案可以保持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免疫相关性肺炎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本次病例分享进一步为临床医生应用靶免联合方案增强了信心。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