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骨骼是前列腺癌主要转移部位,随之产生的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临床实践中应高度重视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初始治疗,以期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众所周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泌尿系肿瘤方面建树颇多,鉴于此,【肿瘤资讯】特邀该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陈斌教授担任主持人,王雪刚教授、白培德教授和王涛教授作为嘉宾围绕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初始治疗及骨保护剂的应用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分享其所在科室目前的科研情况,为医学同仁带来宝贵的经验与洞见。
尤待重视,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害及初始治疗策略探讨
陈斌教授:我国初诊前列腺癌约2/3为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发生比例超过90%[1]。一旦发生骨转移,意味着患者的治疗棘手、生存预后可能欠佳。那么,能否请王雪刚教授具体谈谈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害,以及目前我国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害
王雪刚教授:作为泌尿系统的三大癌症之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男性健康。骨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占所有前列腺癌转移部位的88.7%,前列腺癌是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我国尚未普及前列腺癌筛查,据报道54%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2]。另外,在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85%~100%存在骨转移[3]。前列腺血管与椎静脉丛有广泛的交通,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血道转移至骨,因此,脊椎、骨盆、肋骨和长骨近端等部位是骨转移好发部位,以中轴骨转移为主,为多发转移[3]。前列腺癌骨转移可导致骨相关事件(SREs),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外科手术、骨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4]。
SREs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死亡率,加重了医疗负担,对整个家庭都会造成很大的痛苦。此外,由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质代谢紊乱,可能出现高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等血液学指标改变,若不积极处理,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器官功能衰竭。因此,临床应重视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在初始治疗阶段即为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以减少或延缓SREs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其对抗肿瘤治疗的影响,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
王雪刚教授: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初始的综合治疗十分关键,首先,控制肿瘤的生长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控制骨转移也是整个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其可以分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两个阶段。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基础,贯穿治疗全过程,其他疗法还包括新型内分泌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在控制肿瘤生长的前提下,骨转移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骨相关的不良事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治疗需要集中在改善骨密度、减缓骨骼结构的破坏,并尽可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常规镇痛治疗、外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骨外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等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前列腺癌骨转移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有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两类骨保护药物。
对比两种药物,双膦酸盐药物可显著减少骨相关事件,尤其是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但尚无临床研究显示能带来生存获益,同时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和下颌骨坏死等较严重的不良事件。而地舒单抗则不同,其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活性,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多个大型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表明,地舒单抗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实体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中,均具有延长患者首次发生SREs时间,降低多次SREs风险,延缓疼痛等疗效。目前,《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5]中也特别对地舒单抗的使用特点和要求进行了明确推荐。随着前列腺癌治疗药物越来越丰富,相信未来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质量必将得到提高,生存时间必得以进一步延长。
防范未然,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中五大价值
陈斌教授:如王雪刚教授所述,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初始临床决策尤为重要。合理的诊疗策略可减少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其对抗肿瘤治疗的影响,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请白培德教授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谈谈首个精准靶向的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价值。
白培德教授:
精准靶向,直击肿瘤
前列腺癌骨转移通常以成骨性表现为主,但破骨细胞被激活是所有骨转移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6]。地舒单抗作为首个精准靶向的RANKL抑制剂,其能够阻断RANKL激活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前体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表面的受体RANK,打破癌症骨转移的恶性循环过程。而且还可以与肿瘤细胞上RANK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的发生与转移,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临床疗效优更优,安全性更佳
一项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Study 103比较了地舒单抗与传统的双膦酸盐药物唑来膦酸治疗有骨转移的mCRPC患者的效果,研究共计纳入190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结果显示[4],与唑来膦酸相比,地舒单抗可显著延缓和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首次骨相关事件的中位时间为20.7个月(较唑来膦酸显著延长3.6个月),显著降低骨相关事件首发或再发风险达18%。地舒单抗还能显著延迟疼痛恶化时间达到8.3个月(比唑来膦酸延长1.4个月)。
联合治疗或潜力突出
地舒单抗与前列腺癌新型全身治疗手段联用或可发挥协同作用。我国共识[5]推荐mCRPC患者需联合使用骨靶向治疗药物(BTA)以预防SREs的发生。在mCRPC领域,PROSPER、SPARTAN、ARAMIS三项关键研究奠定了新型内分泌治疗三足鼎立的格局。三项研究均显示,新型激素治疗(NHT)可使mCRPC患者得到总生存期(OS)获益和生活质量维持。III期研究COU-AA-302研究事后分析显示[5],对于正在使用NHT的mCRPC患者,联合BTA可显著延长OS。对于mCRPC患者,使用BTA相较于不使用BTA可有效改善生存预后。对于正在使用NHT的mCRPC患者,联合BTA可显著延缓至阿片类药物使用时间,并不增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NHT联合BTA一线治疗mCRPC可减少SRE风险42%[7]。
获得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
目前,该药获得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8]的一级推荐。在2022 NCCN指南和2022 CSCO指南与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中,1类优选推荐地舒单抗用于mCRPC患者的骨转移治疗。ESMO及ASCO指南建议在骨转移确诊后立即开始骨保护药物治疗[9],以延迟首次SREs发生时间,并减少后续SREs的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也指出[10],合并骨转移的mHSPC患者,以ADT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有效地控制了骨转移病灶,但由于以ADT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建议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每年进行DXA骨密度检测和FRAX评分,如果提示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高,推荐规律使用地舒单抗(60mg,每6个月一次)。若患者诊断为有骨转移的mCRPC,为预防和延缓SREs发生,推荐地舒单抗120mg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
使用便捷,提高依从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此外,地舒单抗的使用方法是皮下注射,其使用更方便,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骨健康水平,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地舒单抗已进入医保报销范畴,这将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而言之,地舒单抗通过精准靶向RANKL通路,显著降低骨转移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可能间接抑制肿瘤进展。其疗效优势、广泛的适用性及联合治疗潜力,使其成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未来随着个体化用药策略的完善和联合疗法的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凝心共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医教研等方面的发展及多项殊荣佳绩
陈斌教授:通过上述两位专家的讲解,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及进展,同时领略了两位专家在泌尿系领域的深厚造诣。当然这其中一定也离不开科室团队的培养支持。下面有请前列腺基础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团队的王涛教授,请他谈一谈目前科室在教学科研及临床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一些成绩。
王涛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成立有80余年的历史了,是闽西南地区建科最早的专科。省内闻名的蒋鼎新、周中泉、陈实新等名医先后担任过泌尿外科主任,现任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为陈斌教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已成为福建省唯一拥有专科手术室、泌尿系肿瘤和结石重点实验室、男科检查室、尿动力室、重症监护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专科。
近年来医院先后投入亿元改善我科条件,使专科的临床诊治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科室的使用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现有设备超亿元。泌尿外科年均门诊量8.5万人次、出院病人数超5000人次、年手术超6000台次。规范化、专业细化、多学科联合攻关等举措,使科室成为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疑难重症疾病诊治的中心。10年来,我科门急诊病人数、出院人数、手术台数逐年显著增加,而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2023年厦门市外患者比例超过50%,成为厦、漳、泉乃至全省、台湾、江西和广东等周边省市的泌尿系疾病诊治中心。2024年,泌尿外科门急诊数近8万人次,同比上升7.2%,机器人手术量较2023年上升20.7%,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及科室CMI值等核心指标得到了大幅提升。
2024年,泌尿外科获批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
2023年,泌尿外科同时连续6年入选复旦大学中国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第20名),连续9年获得复旦大学华东地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
科室泌尿外科肿瘤学组连续2年入选“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华南区TOP5”(2021年位列第三)。
2020年我科入选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全国百强。
在新公布的“2020年度中国泌尿外科领域高学术影响力中国学者”排名中,科主任邢金春教授连续2年入围,位居68位,较2019年提升30位。
在教学方面
泌尿外科长年担任厦门大学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学工作,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厦门市泌尿系肿瘤与结石重点实验室。目前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4人,近年来培养了100余名研究生,培训进修生、规培生300余名。近10年来,科室举办泌尿系疾病学术会议200余场次,其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特别是成功举办第14届、第25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执行主席:邢金春)。邢金春、陈斌及陈跃东等专家在省内外学术会议做大会发言,授课和手术演示500余次;举办“走遍中国前列县(腺)”国家级公益活动6次;举办基层帮扶培训班40余次;举办“U医公益行”国家级公益活动3次。
在科研方面
在科技局、卫生局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2014年开始筹建厦门市泌尿系肿瘤和结石实验室并于2017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一家泌尿专科实验室。实验室依托泌尿外科,既可以开展对泌尿系疾病的临床监测、病因分析及预防,又可深入分析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病机理,大大提高了实验室人员的科研水平,形成了医疗和科研优势互补的新局面。
近年来科室科研成果丰硕,发表SCI文章100余篇,总影响因子400余分;发表中文文章两百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文章23篇;由邢金春教授担任主编编撰的《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学》、《男科急症救治速查手册》、《泌尿系结石病因与预防》等书先后出版,部分书籍又进行再版;科室主编和参编行业指南和专家共识40部,参编专著和译著16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国家级课题11项、省级课题17项、市级课题23项、横向课题4项,合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近年来科室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承担国内外多中心临床试验40余项。
泌尿肿瘤专业组
泌尿肿瘤专业组亚专科带头人是邢金春主任,在邢金春主任的带领下,肿瘤组医生们扎根临床,在新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国内较早开展分区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率先开展前列腺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率先提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解剖性全重建,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息影像引导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国内首例)。自2019年6月份我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装机以来在邢金春教授带领下目前累计完成了包含高难度的腔静脉癌栓取栓术等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1620余例,2020年3月份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32例,当月手术量全国排名第五。2023年获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泌尿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成立了“泌尿系肿瘤MDT”团队,团队致力于为广大泌尿系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精准诊疗服务。MDT团队开通泌尿系肿瘤MDT门诊,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并且基于“中国泌尿系肿瘤MDT平台”与国内顶尖泌尿系肿瘤MDT团队开展广泛地交流合作。2019年,中心MDT团队被授予“中国泌尿肿瘤MDT100佳”单位。致力于肿瘤全程化、标准化管理。近年来积极开展前列腺癌公益筛查活动,2023年获中国前列腺癌全程化诊疗示范中心。2020年,学科带头人邢金春教授荣获“中国泌尿肿瘤特别贡献奖”。在“2020年度中国泌尿外科领域高学术影响力中国学者”排名中,邢金春教授连续2年入围,位居68位,较2019年提升30位。2019年获中国泌尿肿瘤百强医院,2021-2022连续2年入选“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华南区TOP5”(2021年位列第三)。2023年《全息影像引导下数字化定位技术在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应用》入选厦门市医院协会第三届“年度医疗十大创新技术”项目。
陈斌教授:相信大家在了解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同时,更感叹泌尿外科在国家和医院政策的支持下、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努力下所呈现的人才济济、技术一流、设备先进态势,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呈领先优势。众所周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系结石亚专科是科室的优势专科,能否请白培德教授谈谈近年来结石亚专科的发展和成绩?
白培德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系结石亚专科是科室的优势专科,自2008年科室完成亚专业细分以来,在学科带头人陈斌主任的带领下,近年来注重技术开发、学术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临床、科研、教学及学术影响力方面均取得了累累硕果,拥有目前最先进的硬件设备及合理的人才梯队,已成为华东地区福建省泌尿系结石防治中心、中国尿石联盟泌尿系结石病因诊断中心。
在治疗结石方面,采用药物治疗、碎石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集泌尿系结石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为一体。并成立福建省首家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中心,为广大结石患者提供最佳和全方位的碎石治疗方案,在省内率先开展硕通组合输尿管镜负压清石术、可视穿刺经皮肾镜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和智能控压清石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等新技术。目前拥有福建省首台体外排石机,排石率可达80%以上,缩短了排石期,提高了输尿管软镜、体外碎石及经皮肾镜术后的无石率,减少了镇痛药用量,且有助于提高结石标本收集率,通过对结石进行成分分析,更科学的制定结石防治方案,降低结石复发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2012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授牌“华东地区泌尿系结石病防治基地福建中心”,是“国际尿石症联盟”、“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等委员单位。
2017年,厦门市泌尿系肿瘤和结石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是福建省泌尿系结石综合防治中心。
2018年,与中华泌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叶章群教授签约成立“叶章群名医工作室”,叶章群教授整合团队力量进行技术、科研难题攻关,开展疑难病会诊,尤其是将结石病因诊断等先进技术、前沿理念带到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推动了腔内等亚专科的不断发展。
2019年,中国尿石联盟授予“中国尿石联盟泌尿系结石病因诊断中心”。
2022年,率先在国内成立泌尿系结石防治MDT团队。
2024年,泌尿外科获批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同年,陈斌主任团队获批陈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陈斌主任带领的结石团队不断加强结石病因的研究,对结石患者进行代谢评估及基因检测分析,结石防治多学科合作团队在中西医结合药物预防、饮食营养指导、中医调理等方面具有独特创新手段,同时将泌尿系结石病因诊断、治疗与预防融为一体,形成尿石症防治综合体系。
近年来,结石亚专科在多个国际著名SCI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总影响因子155分;发表中文文章3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文章14篇;参编行业指南和专家共识10部,多次参与《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尿石症相关指南的编写;主编、参编专著和译著7部,特别是由邢金春主任、陈斌主任主编的《泌尿系结石病因与预防》于2022年正式出版;陈斌主任牵头制定的《负压技术在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市级课题12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授权专利9项,承担国内外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
最后,陈斌教授总结道,本次讨论会聚焦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初始治疗及骨保护药物等热点话题,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列腺癌骨转移的危害、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及地舒单抗在前列腺癌骨保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专家们还介绍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优势专科和泌尿外科在教学、科研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各位专家的深入探讨和经验分享,我们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泌尿外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待本期的分享能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有所启示,为泌尿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同时,我们也期待前列腺癌领域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及临床治疗经验的不断丰富,为更多的前列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新加坡中央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结石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全国结石学组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及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总干事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结石学组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泌尿系结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难治性高血压与周围动脉病分会委员
国际尿石症联盟(IAU)委员、中国尿石联盟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委,结石学组组长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分会副主委
厦门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Current Urology》、《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课题7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已经发表SCI和中华系列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1篇;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项,专利授权9项;主编《泌尿系结石病因与预防》、分篇副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和参编专著5部;执笔及参编行业指南、共识14部。2018年获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优秀论文奖。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博士,厦门大学助理教授,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厦门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肾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组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学组委员
厦门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临床外科杂志编委、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特约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厦门市医工结合创新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获得全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多个研究结果被Clinical Cancer Research、EBioMedicine、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中华泌尿外科等杂志收录,副主编专著一本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助理教授,厦门市高层次引进人才。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CSCU)超声影像学组 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委员
厦门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主持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参与国自然课题1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5篇,其中SCI文章7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肿瘤生殖学组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民族医药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肾移植学组委员
福建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
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厦门市青年创新人才
2011年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和福建省科计划项目在内的10项课题,以主要完成人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NAR、Advanced Science、IJBS和Laboratory Investigation等国际SCI 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6.6分,并获得国内和国际专利6项。
1. Qian Z, Wang YH, Tang Z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pattern, and medic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in Chinese tertiary care hospital settings. J Med Econ. 2019;22(8):728-735.
2. 马春光, 叶定伟, 李长岭, 等.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晚期一线内分泌治疗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 2008, 46(12): 921-925.
3. Carlin BI, Andriole GL. The natural history, skeletal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rcinoma [J]. Cancer, 2000, 88(12 Suppl): 2989-2994.
4. Fizazi K, Carducci M, Smith M, et al. Denosumab versus zoledron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men with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study[J]. Lancet, 2011, 377(9768): 813-822.
5.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 前列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 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10):1016-1026.
6. Saad F, Shore N, Poppel HV, et al. Impact of bone-targeted therapies in chemotherapy-naïve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biraterone acetate: post hoc analysis of study COU-AA-302. Eur Urol.2015 Oct;68(4):570-7.
7. McGregor B, Zhang L, Gray K, et al. Bone targeted therapy and skeletal related events in the era of enzalutamide and abiraterone acetate for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with bone metastases.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2021 Jun;24(2):341-348.
8.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1.
9. Coleman R, Body JJ, Aapro M, et al. Bone health in cancer patients: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n Oncol. 2014 Sep;25 Suppl 3:iii124-37.
10.南方护骨联盟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组.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17(3):201-208.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L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