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4.17 每日资讯: 天肿&复旦中山团队研究见刊Liver Cancer,助力三联疗法一线治疗晚期HCC方案探索;2025 EB

04月1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今日要闻

1. 天肿&复旦中山团队研究见刊Liver Cancer,助力三联疗法一线治疗晚期HCC方案探索

2. 2025 EBMT中国之声 | 黄海雯教授:新药时代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破局”之路

3. PD1/CTLA4:又一款双抗,在中国开展头对头K药3期肺癌

4. Nat Commun丨潘超云/刘军秀/李洁团队揭示卵巢癌盆腹腔转移的代谢调控机制

5. 中国人群新突破,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同步放化疗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解锁高效低毒新路径

1. 天肿&复旦中山团队研究见刊Liver Cancer,助力三联疗法一线治疗晚期HCC方案探索

由中国21家医疗中心开展的CLEAP 2302研究在《Liver Cancer》发表重要成果,该研究比较了仑伐替尼与贝伐珠单抗分别联合PD-1抑制剂及介入治疗对371例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仑伐替尼组中位总生存期(OS)达36个月,显著优于贝伐珠单抗组的27.9个月(HR=0.536),且12个月OS率高达85.8%。亚组分析特别提示,年龄≤65岁、无乙肝感染及肝功能较好的患者获益更为显著。这是首个在真实世界证实仑伐替尼三联方案生存优势的大规模研究。

研究通过PSM和IPTW校正后,仑伐替尼的OS优势仍然显著(HR=0.524-0.549)。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两组转化手术率(31% vs 35.4%)和疾病控制率(88.7% vs 96.3%)相近,但仑伐替尼组完全缓解率更高(4.8% vs 1.9%)。安全性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组胃肠道出血风险增加(23% vs 14%)。该研究为临床选择靶向药物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提示对于特定人群,仑伐替尼可能是更优的联合治疗基石。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2. 2025 EBMT中国之声 | 黄海雯教授:新药时代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破局”之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海雯教授团队在EBMT 2025年会上公布了ENKTL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基于100余例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显示门冬酰胺酶联合PD-1单抗及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的新型组合方案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ORR提升至96%(vs 单药80%),CR率达91%(vs 7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移植前达到CR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ASCT可使CR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而allo-HSCT则为未达CR患者提供了挽救机会。研究强调应根据年龄、骨髓受累等特征个体化选择移植方式。

作为ENKTL高发地区,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特殊价值。黄教授团队发现,尽管晚期和骨髓受累患者预后较差,但通过新型药物联合及适时移植仍可改善生存。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ASCT与allo-HSCT的适用场景:年轻骨髓受累患者可能更受益于allo-HSCT,而老年无骨髓受累者则适合ASCT。这些发现为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精准治疗框架,其中联合方案的优异数据有望改写临床实践,而移植时机的把握则为改善长期预后提供了关键路径。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3.  PD1/CTLA4:又一款双抗,在中国开展头对头K药3期肺癌

药融圈监测显示:一项确定Volrustomig(MEDI5752)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患者疗效的双臂、平行、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全球III期研究(eVOLVE-Lung02)近期已在中国有序开展。中国临床试验登记号为CTR20250188。

Volrustomig/沃苏米单抗是一款PD-1/CTLA-4双抗候选分子。目前全球进度最快为3期阶段,也是AZ最快的双抗,其中肺癌领域研究为NCT05984277(eVOLVE-Lung02)等。该研究对比评估其联合化疗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mNSCLC的疗效。此前2024年WCLC公布的数据显示,该药在PD-L1<1%的难治性患者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非鳞癌和鳞癌ORR分别达42.3%和50%。作为阿斯利康管线中进展最快的双抗,Volrustomig已在肾癌、肝胆肿瘤(GEMINI-Hepatobiliary研究)及宫颈癌(eVOLVE-Cervical研究)等多癌种开展全球临床开发。(来源:生物药大时代)

640.jpg


4. Nat Commun丨潘超云/刘军秀/李洁团队揭示卵巢癌盆腹腔转移的代谢调控机制

近日,中山医学院生化系潘超云课题组与中山一院妇科刘军秀、李洁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A noncanonical role of SAT1 enables anchorage independence and peritoneal metastasis in ovarian cancer,深入解析了卵巢肿瘤细胞非锚定依赖性存活的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揭示多胺代谢酶SAT1(精胺/亚精胺N1-乙酰转移酶1)在驱动卵巢癌细胞盆腹腔转移中起关键作用,为转移性卵巢癌提供潜在治疗策略。

研究人员通过代谢限速酶文库筛选,发现SAT1基因敲低显著提高非锚定状态下细胞的凋亡程度。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非锚定状态下,卵巢肿瘤细胞形成细胞聚团并产生低氧反应,低氧环境促使肿瘤细胞几乎从头表达SAT1。

该工作解析了卵巢癌盆腹腔转移的关键代谢调控机制,发现靶向SAT1是转移性卵巢癌的潜在治疗策略,并提出利用银杏内酯B进行维持治疗以降低卵巢癌患者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来源:BioArt)

641.jpg


5. 中国人群新突破,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同步放化疗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解锁高效低毒新路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慧教授团队在《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GASTO 1071 II期研究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后同步放化疗(CCRT)的创新模式,使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18个月PFS率达65%。研究采用双队列设计比较不同放疗剂量(60Gy vs 50Gy),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当(ORR均>90%),但50Gy组≥3级肺炎(0% vs 4.8%)和食管炎(8.2% vs 15.9%)发生率显著降低,提示在保证疗效同时可优化放疗剂量以改善安全性。该方案通过免疫治疗缩瘤增效,12个月OS率高达88.5%,为这类预后极差的患者提供了潜在根治机会。

研究证实50Gy放疗剂量在联合模式下可获得与60Gy相当的生存获益(18个月PFS率65.1% vs 65.0%),为个体化放疗提供新依据。尽管仍需III期验证,这种"系统治疗-局部控制"的整合策略,为不可切除ESCC建立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框架。(来源:君实医学)

642.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FF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F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18日
雷昕奕
永州市中心医院 | 胃肠外科
助力三联疗法一线治疗晚期肝癌。
04月18日
高阳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内容精彩,收获满满。
04月18日
庞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