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京华启新篇。2025年4月11-13日,“2025全国乳腺癌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聚焦乳腺癌诊疗前沿,涵盖“精准治疗、基因检测”等热点。会议期间,【肿瘤资讯】特邀天津市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深入探讨PIK3CA基因突变在HR+/HER2-乳腺癌中的预后意义及精准内分泌治疗策略,解读2025 CSCO指南更新内容,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指导,助力乳腺癌精准治疗迈向新高度。
PIK3CA突变患者面临高复发风险,临床检测规范化应对多重挑战
郝春芳教授:近年来,关于PIK3CA基因突变在乳腺癌患者中所体现的不良预后意义,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乳腺癌的多个分子亚型中均可检测到PIK3CA突变,这一异常通路的激活被认为与治疗耐药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R+/HER2-)亚型乳腺癌中,文献报道显示PIK3CA突变的发生率可高达40%~60%。此外,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该突变的发生率约为30%;尽管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同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已有大量证据表明,PIK3CA突变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靶向该突变通路的药物开发长期以来都是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点方向。
目前,我们已迎来了针对PIK3CA突变通路的高选择性PI3K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伴PIK3CA突变的患者中,已有多款PI3K抑制剂获得适应证批准。在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PI3Kα 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为:伊那利塞联合哌柏西利及氟维司群,该方案于2025年3月11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适用于内分泌治疗耐药(包括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复发)、PIK3CA突变、HR+/HER2-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
目前在我国,针对 PIK3CA 基因突变的检测尚存在覆盖率不足、临床认知不全面等问题。因此,在新药物上市与逐步可及的背景下,建议临床医生提高对PIK3CA检测重要性的认知,提前进行突变检测,以便及时识别适合接受伊那利塞联合治疗的人群。同时,检测手段的标准化与可行性、不同检测方法的选择等问题,也将对临床实践提出新的挑战。
INAVO120确证联合治疗显著延长PFS,伊那利塞获CSCO指南重磅推荐
郝春芳教授:每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众所周知,CSCO指南的制定始终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中国药物的可及性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动态的年度修订与优化。
在今年的更新中,HR+/HER2−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部分可谓变化集中,核心内容聚焦于“精准内分泌治疗”的理念。主要涉及两个靶向治疗方案:其一是高选择性PI3Kα 抑制剂伊那利塞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其二为AKT抑制剂卡匹色替联合氟维司群。这两种方案均针对存在PIK3CA突变这一耐药机制的患者,在传统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
值得强调的是,在既往接受他莫昔芬(TAM)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失败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伊那利塞+哌柏西利+氟维司群联合方案已作为新增的II级推荐纳入本年度CSCO指南。
该推荐的依据来自于INAVO120 III期临床研究[1],其结果显示:该三药联合治疗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较对照组(哌柏西利+氟维司群)显著提升,伊那利塞组的mPFS为15.0个月,而对照组仅为7.3个月。
需要指出的是,对照组本身已为临床中较为强效的治疗组合。然而,在PIK3CA突变阳性患者中,哌柏西利+氟维司群组的中位PFS明显较短,而联合伊那利塞后的治疗组则获得了更持久的PFS获益,两组的风险比(HR)为0.43,提示显著的临床获益。
另外,伊那利塞组的ORR达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中位缓解持续时间达18.4个月,且OS已显示阳性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案在绝经状态、是否肝转移、有无内分泌原发/继发耐药等关键亚组中均展现出一致性疗效,具备广泛适应人群基础。
正是基于INAVO120研究的积极结果,该联合方案在海内外均已获得快速批准,并成功纳入2025 CSCO指南推荐。这一更新标志着内分泌治疗领域迎来了极具意义的新进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乳腺癌精准治疗的临床实践。
精准识别优选送检人群,PIK3CA检测助力治疗决策前移
郝春芳教授:随着伊那利塞上市及纳入指南推荐,临床实践中亟需明确的问题就是——哪些患者适合应用这一新的治疗方案。根据INAVO120研究的入组标准,可以较为明确地界定出一类“优选人群”,这为我们在临床中筛选适应人群提供了重要依据。
该研究纳入人群的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关键方面:
第一,必须进行分子检测,确认患者存在PIK3CA基因突变。该突变是判断是否适用PI3K抑制剂治疗的前提条件。
第二,患者需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进展,或在辅助治疗结束后一年内出现疾病进展。这意味着该人群往往已表现出一定的内分泌耐药性,是需要进一步强化治疗的重点对象。
第三,患者应未接受过转移后的系统治疗,即处于转移后的一线内分泌治疗阶段。这确保了治疗方案的最佳时机选择,有助于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疗效。
第四,出于安全性考虑,患者应具备良好的基础血糖控制水平。这是PI3K抑制剂使用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管理要求之一。
基于上述标准,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内分泌治疗复发进展的患者,应尽早安排PIK3CA 突变的基因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在标准CDK4/6抑制剂联合方案基础上联用PI3K抑制剂将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
此外,考虑到基因检测本身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也建议对于部分高复发风险患者,如存在较多淋巴结转移、局部病灶分期较晚,或在辅助治疗中未联合使用CDK4/6抑制剂强化治疗的患者,可在治疗早期提前进行PIK3CA突变筛查,以便在疾病进展或进入转移阶段时快速做出治疗决策。
另外,对于疾病负荷较高、合并其他耐药机制,或在辅助治疗后短期内即复发的患者,也应作为重点关注与优先检测的人群。
总之,随着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治疗方案的选择需逐步走向精准化,而基因检测将成为治疗决策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应推动更早、更广泛地开展PIK3CA突变检测,从而提升患者在一线初治阶段获益的可能性。
小结
PIK3CA基因突变在HR+/HER2-乳腺癌中具有重要预后意义,当前,伊那利塞联合哌柏西利及氟维司群方案获2025 CSCO指南重磅推荐,有望进一步推动精准内分泌治疗发展。临床应重视PIK3CA检测,提前筛选适用人群。未来,随着检测技术发展与规范化,伊那利塞有望使更多患者获益,期待其尽快纳入医保,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1]Turner N C, et 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22): 2058-2070.
专家简历
专家介绍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乳腺内科 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 常务委员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De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