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Nature子刊 | DYNAMIC研究5年随访数据公布,进一步证实ctDNA作为MRD标志物在指导Ⅱ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04月09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日,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了DYNAMIC研究的5年随访结果。这项以循环肿瘤DNA(ctDNA)指导Ⅱ期结肠癌辅助化疗(ACT)的随机研究显示,ctDNA指导治疗不仅显著减少了化疗使用率,其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亦与传统治疗方案相当。研究还发现,术后ctDNA阳性的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后有87.5%实现了ctDNA清除,且是否清除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此外,术后ctDNA分子负担较高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显著增加。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tDNA作为分子残留病灶(MRD)标志物的价值,为Ⅱ期结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1.png

研究背景:ctDNA指导Ⅱ期结肠癌治疗的潜力

Ⅱ期结肠癌的辅助化疗(ACT)决策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的临床病理特征,如T4分期或淋巴血管侵犯等高危因素。然而,这些指标的预测能力有限,导致部分患者可能接受不必要的化疗,而另一些高风险患者可能被遗漏。近年来,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一种分子残留病灶(MRD)的标志物,逐渐成为精准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ctDNA能够反映肿瘤的分子特征,并在术后检测中预测复发风险。DYNAMIC试验旨在验证ctDNA指导下的辅助治疗是否能够优化Ⅱ期结肠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研究结果:ctDNA指导的治疗显著减少化疗使用且不影响生存率

DYNAMIC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Ⅱ期临床试验,共纳入455例(441例纳入意向性治疗分析)Ⅱ期结肠癌患者,2∶1随机分配到ctDNA指导治疗组(294例;术后4周或7周ctDNA阳性者接受基于奥沙利铂或氟尿嘧啶的化疗,ctDNA阴性者不接受治疗)和标准治疗组(147例)。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9.6个月时,ctDNA指导组的化疗使用率显著更低(15% vs 28%),而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与标准治疗组相当(RFS分别为88%和87%,图1;OS分别为93.8%和93.3%,图2)。
2.png

图1. 意向性治疗人群中,ctDNA指导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RFS结果

2.png

图2. 意向性治疗人群中,ctDNA指导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OS结果

此外,研究还深入分析了术后ctDNA分子负担对复发风险的影响。术后ctDNA阳性患者的分子肿瘤负担(TDMM)高于中位数的患者,其5年RFS率显著更差(58.9% vs 95.2%,HR=10.62;P=0.005)。同时,这些患者的5年OS率也显著更低(71.8% vs 100%;P<0.001)。

在治疗结束后(EOT)的ctDNA状态分析中,研究发现,术后ctDNA阳性患者在辅助治疗结束后4周,87.5%实现了ctDNA清除,且清除与否与复发风险显著相关。EOT ctDNA阳性的患者复发风险极高,5年RFS率为0%,而ctDNA转阴的患者5年RFS率高达96.8%(P<0.001)。

研究亮点:ctDNA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方向

DYNAMIC研究的亮点在于验证了ctDNA作为MRD标志物在Ⅱ期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价值。

首先,ctDNA指导的治疗显著减少了不必要的化疗使用,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同时并未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其次,研究首次通过5年随访数据证明,术后ctDNA分子负担可以进一步分层复发风险,为高危患者提供了更精确的治疗依据。

此外,研究还探索了EOT ctDNA状态对复发预测的价值,发现EOT ctDNA阳性患者复发风险极高。这些发现为未来基于ctDNA的动态监测和治疗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局限性:样本量较小且未评估生活质量

尽管DYNAMIC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先,试验样本量相对较小,限制了对OS非劣效性的统计验证能力。其次,研究未系统评估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奥沙利铂可能带来的长期神经毒性。此外,ctDNA检测的敏感性仍有提升空间,部分术后ctDNA阴性患者仍发生了复发,提示需要进一步优化检测技术或结合其他生物标志物以提高预测准确性。

研究结论:ctDNA指导治疗为Ⅱ期结肠癌带来新希望

DYNAMIC试验的5年随访数据进一步支持了ctDNA在指导Ⅱ期结肠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ctDNA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化疗使用,还能通过分子负担和EOT状态提供更精确的复发风险分层。这一研究为未来基于ctDNA的个性化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ctDNA在其他癌症分期中的应用潜力,并优化检测技术以提高临床实用性。随着更多相关研究的开展,ctDNA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决策中的核心工具,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TIE J, WANG Y, LO SN,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alysis guiding adjuvant therapy in stage II colon cancer: 5-year outcomes of the randomized DYNAMIC trial.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March 7,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3579-w

肠癌MRD学院专题二维码-1.png

责任编辑:Linda
排版编辑:Lin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11日
袁素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肿瘤科
术后ctDNA阳性的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后有87.5%实现了ctDNA清除,且是否清除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
04月10日
王会宇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 放疗科
结肠癌辅助化疗(ACT)的随机研究显示,术后ctDNA阳性的患者在接受辅助化疗后有87.5%实现了ctDNA清除,且是否清除与复发风险密切相关。
04月10日
李晓红
平遥兴康医院 | 肿瘤内科
Ⅱ期结肠癌的辅助化疗(ACT)决策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的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