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至15日,第十九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作为全球乳腺癌诊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大会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前沿进展和创新成果。【肿瘤资讯】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进行专访,就早期乳腺癌内科治疗趋势以及创新药物从晚期向早期转化的关键进展进行分享。
早期乳腺癌内科治疗策略新趋势
Q1. 圣加仑国际乳腺癌大会一直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风向标。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本次大会在早期乳腺癌内科治疗策略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或趋势?您认为这些新趋势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临床实践?
李曼教授:非常高兴来到我们维也纳来参加 2025 年St. 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在会议首日,多位国际顶尖教授对早期乳腺癌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总体来看,本次大会在早期乳腺癌内科治疗策略方面更强调精准治疗。
在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更加强调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既往I-SPY2研究通过有效生物标志物筛选,精准预测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升阶梯治疗,哪些患者适合降阶梯治疗,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力依据。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借助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利用新辅助治疗平台筛选出真正能从升/降阶梯治疗中获益的人群至关重要。展望未来,PET-CT有望更好地评估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为后续辅助治疗中的升/降阶梯治疗决策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依据。
对于HR阳性、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强调。针对HR超低微表达人群,未来可能推行内分泌降阶治疗,豁免或减少内分泌治疗。对于低复发风险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将更加注重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疗效获益,以实现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平衡。而对于中高复发风险患者,则致力于筛选有效生物标志物,如通过ctDNA检测,精准识别高复发风险人群,并探索AI联合口服SERD类药物的治疗模式,助力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期。
总的来说,在早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精准治疗的理念正愈发受到重视,并且有望在未来重塑临床实践模式。
“中国之声”专场: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力量
Q2. 本次大会特别开设了中国之声专场,这不仅是中国乳腺癌研究的重要展示平台,也体现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研究的关注。您认为这一专场的设立对中国乳腺癌研究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李曼教授:今年St. Gallen乳腺癌大会的一大亮点是设立了“中国之声”专场,不仅为中国乳腺癌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也彰显了中国乳腺癌治疗水平已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标准。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的有效展示,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借助更多全球临床试验的机会,包括中国作为Leading PI牵头的临床试验以及基础研究,中国将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国际学术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同时,“中国之声”专场的设立也为中国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助力他们拓宽视野,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加速中国乳腺癌研究的国际化进程。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乳腺癌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为全球乳腺癌研究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创新药物:从晚期突破,迈向早期赋能
Q3. 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创新药物从晚期向早期乳腺癌的转化情况?
李曼教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在晚期乳腺癌治疗取得获益的基础上,逐渐向早期乳腺癌迈进,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在HER2+乳腺癌领域,随着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在CLEOPATRA研究中取得了更好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前提下,APHINITY研究的公布使得曲帕双靶成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重要选择。此外,小分子TKI奈拉替尼也从晚期乳腺癌三线治疗迈向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non-pCR)的患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远期生存。与此同时,T-DM1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后,也开始应用于早期新辅助治疗non-pCR患者,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近期疗效。T-DXd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出色表现,也使其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有望在未来改变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实践。
在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领域,CDK4/6抑制剂作为晚期一线治疗的金标准地位不可撼动。随着NATALEE研究和monarchE研究结果的公布,CDK4/6抑制剂在中高复发风险的早期HR阳性乳腺癌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早期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关于内分泌治疗的持续时间也在不断探讨,例如是否需要延长至5年甚至更久,或者适当缩短内分泌治疗时长,这些问题都期待未来更多、更好的临床数据来指导临床选择。
在三阴性乳腺癌领域,KEYNOTE-355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PD-L1阳性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更长的PFS和OS获益。KEYNOTE-522研究进一步证实帕博利珠单抗在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和无事件生存期(EFS),甚至转化为远期总生存获益,推动了免疫治疗从晚期走向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
这些数据表明,未来晚期治疗的有效药物将逐渐向早期乳腺癌治疗领域拓展,为早期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辽宁省特聘教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