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SGBCC | 王殊教授:圣加伦乳腺癌大会为中国临床诊疗点亮前行之路

04月03日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3月12日至15日,第十九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作为全球乳腺癌诊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大会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前沿进展和创新成果。【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进行专访,就圣加仑共识对于中国临床诊疗的意义进行分享。

王殊教授:圣加伦乳腺癌大会作为国际乳腺肿瘤领域的盛会,一直备受中国乳腺肿瘤专科医生关注,其独特魅力在于与传统学术会议不同的是并非非侧重于大量新研究数据的发布,而是聚焦临床实际问题探讨。众所周知,相比临床试验,临床实践更加复杂。临床试验设计通常围绕 1-2 个关键方向性问题展开,难以涵盖临床实践中面临的所有细节问题,这就需要医生基于现有循证证据和知识体系,针对具体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指导未来临床实践。这种对临床细节的关注,正是圣加伦乳腺癌大会吸引人的地方。国内的 CSCO BC、CACA 等会议也在积极开展类似临床具体问题的讨论,与 SGBCC 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本届圣加伦乳腺癌大会,有诸多议题值得期待。随着临床试验数据、药物进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的进展,如何将这些成果整合到临床实践中,让患者更早获益,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以遗传性乳腺癌为例,现有数据支持该类患者可选择保乳或预防性切除,但同时也有数据显需预防卵巢癌,即更激进的进行卵巢预防性切除+乳腺预防性切除——这就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和整形花费增加。因此需要寻找更好的预测和监测手段,以实现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

另外,在外科领域,腋窝降阶问题也是讨论热点。从 100 多年前的腋窝清扫到如今广泛普及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再到新辅助化疗后的前哨淋巴结活检,甚至探讨是否可以完全豁免前哨淋巴结活检,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特别是 SOUND、INSEMA 等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对外科医生产生了巨大冲击。然而,在这些研究结果公布后,中外外科医生是否愿意将完全无创的评估纳入临床实践,还是说微创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大多数医生所倾向的选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外,在老年或低危患者中,哪些人群能获益更多,也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对于低负荷转移患者,如前哨淋巴结 1-2 枚,3 枚以下转移的患者,是否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更强的腋窝处理或降阶处理,也是当前讨论的焦点。SENOMAC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前哨淋巴结 1-2 枚转移的患者可以豁免腋窝清扫,但该研究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将放疗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用某一治疗方式的升阶替代另一方式的降阶,是否是真正的降阶?因为无论是手术还是放疗,都具有副反应。另外,新辅助化疗后的 ITC 患者,如何进行降阶处理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目前有回顾性、多中心的全球研究提示,该类患者可以降阶。在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学随机对照数据情况下,国内外临床医生是否会倾向于激进的降阶,期待St.Gallen 大会能给到答案。

在系统治疗领域,ER 阳性乳腺癌患者虽然总体预后较好,但也有高危患者,如 4 枚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如何进行升阶治疗是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化疗可能对降低复发风险有一定作用,但是否所有高危患者都需要化疗,以及是否可以用 CDK 4/6 抑制剂或更长的内分泌治疗来优化风险降低,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当然,这也涉及到早期复发与远期复发的相关问题。目前,多基因检测可以预测 5 年内、5 年后甚至 10 年后的复发风险,但在什么时间点加入强化药物?是同时使用还是通过 ctDNA监测动态调整?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虽然国内外都有大模型在开发,且国内许多医疗机构也在用自己的数据进行训练,但这些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临床研究设计中纳入这些新技术,以及如何让它们更快地转化到临床实践中,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虽然这些新技术可能更敏感、更准确,但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平衡,是临床医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总的来说,St.Gallen乳腺癌大会不仅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还为临床研究方向提供了线索。它帮助我们确定回归临床后应给予患者什么样的治疗,以及如何在未来 2-3 年内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

王殊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G)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SCO-BC)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乳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4月10日
马利平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如何将临床试验成果整合到临床实践中,让患者更早获益,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04月08日
李国君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乳腺癌大会为中国临床诊疗点亮前行之路
04月07日
叶建蔚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肿瘤内科
中国经验值得全世界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