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祝贺!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褚晓源教授当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04月01日
来源:东部战区总医院订阅号

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召开换届会议,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主任褚晓源教授成功当选新一届主任委员。

近年来,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率先开展全国最大规模人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定义“无症状性免疫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承担《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心血管毒性”章节的撰写工作,并参编多部肿瘤心脏病学相关指南和共识,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

1743476036248.jpg

褚晓源教授此次当选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将进一步推动医院跨学科深入协作开展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扩大多中心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推进指南宣讲、多学科培训、科普宣教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为提升我国医务人员在肿瘤心脏病学领域的认知和诊疗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心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第二位原因。肿瘤心脏病学(Cardio-Oncology)是医学领域中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专注于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及其管理,旨在平衡抗癌疗效与心血管健康。

1743476061423.jpg

随着医学科学的长足发展,抗癌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与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例如传统化疗(蒽环类、烷化剂等)可导致心肌损伤;放射治疗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心包炎风险;靶向治疗(如抗Her-2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能引发高血压、QT间期延长;免疫治疗(如PD-1/PD-L1抑制剂)可能诱发心肌炎、心包炎等。

随着全球癌症生存率不断提高(部分癌症5年生存率超70%),抗癌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可导致长期并发症,甚至成为主要死因。因此,需要肿瘤科与心脏科协作建立“全程管理”模式,包括治疗前风险评估、治疗中监测、治疗后长期随访,并根据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制定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