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BMT亮点前瞻】钱文斌教授点评:CART19治疗既往接受/未接受过alloHCT的B-ALL患者的疗效差异与预后因素

03月25日
整理:肿瘤资讯
点评:钱文斌

2025年3月30日~4月2日,2025年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将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正式举行。EBMT年会是血液病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会议涵盖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研究相关的关键议题,预计由自世界各地的五千余名科学家、医生、护士、药剂师、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士参会。3月17日,大会官网已公布了摘要入选结果。对此,【肿瘤资讯】第一时间邀请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就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既往接受/未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CT)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点评,内容如下。

钱文斌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 兼生物治疗中心 主任
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委员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学/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主任委员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 Discovery, eClinical Medicine, Clin Cancer Res, Leukemia (2), Haematologica, Blood Cancer Journal, Cancer Communication (2), J Hematol & Oncol (2),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 Cell Mol Immunol, JITC和Lancet Hematology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CAR T细胞治疗NHL毒副作用临床管理指导原则】、【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MDT全程管理专家共识】,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共同主编
【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副主编
【肿瘤生物细胞治疗病例精解】,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24年,副主编
主持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原创探索项目各一项、面上项目5项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
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近10项


(摘要号:OS13-02)OUTCOMES OF CAR T-CELL THERAPY (CART19) FOR B-ALL: A GOCART COALITION REPORT ON BEHALF OF THE PDWP, ALWP, AND CTIWP OF THE EBMT

中文标题:CAR-T细胞疗法(CART19)在B-ALL患者中的治疗结局:欧洲骨髓移植学会(EBMT)的PDWP、ALWP和CTIWP代表GOCART联盟的报告
 图片1.png

研究背景

自2017年以来,已有两种商业化的CART19产品——tisagenlecleucel(tisa-cel)和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brexu-cel)已在欧盟获批,彻底改变了欧洲对复发/难治性B-ALL(R/R B-ALL)的治疗。其他研究性的CART19产品也已成功生产,填补了各中心的可及性缺口。本研究旨在报告接受CART19治疗的alloHCT初治和既往alloHCT暴露的B-ALL患者的长期生存结局及风险因素。

研究方法

从EBMT登记处收集接受商业化或研究性自体CART19治疗的成人和儿童B-ALL患者的生存结局数据。数据来自2016年至2023年的17个国家。根据ASTCT 2019共识分级和NCCN指南,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回顾性评估。随访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

研究结果

共有345例B-ALL患者(173例成人和172例儿童)接受了治疗,其中tisa-cel占65%,ARI-0001占26%,brexu-cel占5.5%,其他占3.5%。中位随访时间为2.2年(逆向Kaplan-Meier法)。输注时的中位年龄为18岁(范围1.1~78.2岁),41.7%为女性。基线特征包括34%的患者存在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57%的患者曾接受过alloHCT(既往alloHCT暴露),55%的患者接受过≥3线治疗,70%的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学疾病。86%的患者接受了桥接治疗。

在CART19输注后,任何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为71.6%(其中重度为14.5%),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为15.7%(其中重度为7.6%)。3个月时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完全缓解(CR)的累积发生率为78%(95% CI:73.1%-82.1%),2年总生存(OS)率为64.7%(95% CI:58.9%-70%),2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48.2%(95% CI:42.3%-53.9%)。

尽管alloHCT初治和alloHCT暴露的CART19患者的CR率、OS和LFS相当,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预处理因素在alloHCT初治和既往alloHCT暴露的CART19患者中存在不同的影响。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以及既往治疗线数对alloHCT初治和既往alloHCT暴露患者的2年OS率和LFS率均无影响。

与对贝林妥欧单抗有反应的患者相比,alloHCT初治患者中对贝林妥欧单抗耐药的患者2年OS率和LFS率更差(分别为83% vs. 31%和60% vs. 16%,P≤0.003)。然而,在既往alloHCT暴露的患者中,这种相关性消失,既往贝林妥欧单抗暴露和治疗反应均无影响。对奥加伊妥珠单抗耐药与alloHCT初治和既往alloHCT暴露患者的2年OS率和LFS率更差密切相关(P≤0.003),但对奥加伊妥珠单抗有反应和未接受过奥加伊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结果相似。

在alloHCT初治患者中,白血病控制情况(形态学疾病与CR)与2年OS率和LFS率密切相关,MRD阴性CR患者在单采(apheresis)时(分别为83%和83%,P≤0.02)和清淋(lymphodepletion)时(分别为100%和79%,P<0.0001)的结果最佳。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白血病控制的重要性在既往alloHCT暴露的患者中消失,多因素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表1)。

表1.alloHCT初治和既往alloHCT暴露患者的多变量分析

图片2.png 
最后,既往alloHCT暴露患者在alloHCT后早期复发(<6个月)后接受CART19治疗,与2年OS率(74% vs. 43%)和LFS率(53% vs. 30%)更差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图1)。
 图片3.png

图1. 19例患者的OS、LFS、复发率和NRM

研究结论

商业化和研究性的CART19治疗仍然是成人和儿童B-AL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这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疗效更多地受到既往耐药性和疾病负荷的影响,而不是年龄、既往治疗或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此外,既往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影响CART19治疗的生物学因素对于alloHCT初治和既往alloHCT暴露患者可能有所不同。
 

钱文斌教授点评:

难治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重要的未满足需求。本报告首次进行了真实世界研究,系统比较未接受过alloHCT与已接受过alloHCT患者对CART19的应答差异,为分层治疗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未接受过异基因移植患者而言,既往免疫治疗(如贝林妥欧单抗/奥加伊妥珠单抗)耐药是独立预后因素,提示需优化治疗次序。alloHCT后早期复发(<6个月)患者是预后不良的因素,这类患者或需探索CART19联合治疗新策略。研究结果还提示对于未接受过alloHCT的患者,应尽可能在低肿瘤负荷(如MRD阴性CR)时使用CART19以获得最佳生存。另一方面,商品化与学术研究的产品疗效相当,支持扩大非工业化产品的临床研究,以提高可及性。鉴于儿童和成人B-ALL生物学特性的差别,本研究对儿童与成人亚组的异质性分析不足,未来需年龄分层研究。该研究为优化CART19在异质性B-ALL人群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同时凸显真实世界数据在评估新型疗法中的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https://ebmt2025.abstractserver.com/program/#/details/presentations/1142.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