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EBMT亮点前瞻】ctDNA或可作为二线LBCL接受liso-cel与标准治疗后的早期预后预测因子

03月21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3月30日~4月2日,2025年第51届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年会将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正式举行。EBMT年会是血液病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之一,会议涵盖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研究相关的关键议题,预计由自世界各地的五千余名科学家、医生、护士、药剂师、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士参会。3月17日,大会官网已公布了摘要入选结果。其中,来自柏林Helios Buch医院的Bertram Glass等人报告了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二线(2L)大B细胞淋巴瘤(LBCL)接受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与标准治疗(SOC)后的早期预后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摘要号:OS10-08)。【肿瘤资讯】特将该摘要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学习。

图片34.png
标题: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 AS AN EARLY OUTCOME PREDICTOR IN SECOND-LINE (2L) 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 AFTER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 (LISO-CEL) VERSUS STANDARD OF CARE (SOC)

中文标题: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二线(2L)大B细胞淋巴瘤(LBCL)接受LISOCABTAGENE MARALEUCEL(liso-cel)与标准治疗(SOC)后的早期预后预测因子

研究背景

初治DLBCL患者治疗后的ctDNA清除率对良好预后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可能改善以MRD为指导的治疗策略,并确立MRD作为替代终点。因此,需要进一步评估该方法与2L LBCL治疗后疗效的相关性。既往报告了TRANSFORM研究中liso-cel输注后的ctDNA分析结果(NCT 03575351; Stepan L等人,Blood 2023)。 本研究旨在评估TRANSFORM研究(Kammar M,et al. J Clin Oncol 2024)liso-cel组和SOC组中治疗前和治疗中ctDNA对持久临床获益[完全缓解(CR)、无事件生存期(EFS)]的预测价值,并利用ctDNA水平比较liso-cel与历史SOC达到的缓解深度。

研究方法

在接受liso-cel或SOC治疗的患者中评估了基线和纵向ctDNA。在多个治疗时间点,从基线血浆样本中鉴定了用于ctDNA监测的定向变异。随机化定义为研究第1天。在第43、64和126天,探索了ctDNA与根据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缓解之间的相关性,以及EFS。对两个研究组的ctDNA-MRD和ctDNA清除率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

在汇总分析(liso-cel + SOC)中,基线ctDNA高于中位数与EFS较短相关(P=0.05)。与基线相比,达到第126天CR的患者的ctDNA负荷显著下降,而疾病进展(PD)或疾病稳定(SD)的患者的ctDNA持续较高。在所有时间点,达到不可检测的ctDNA与维持可检测的ctDNA相比,与较长的EFS相关(表1)。

表1. 第43、64和126天ctDNA状态与EFS率的相关性

图片35.png 
按治疗组进行的分析与汇总数据一致;在所有时间点,采用liso-cel或SOC时,ctDNA清除率与EFS获益相关。然而,与SOC相比,采用liso-cel时,显著更多的患者达到ctDNA不可检测状态(62% vs. 38%;P=0.013)。与SOC组相比,liso-cel组检测不到ctDNA的患者在所有时间点的EFS均较长,第126天的EFS显著较长(表1)。 

第126天具有可评估ctDNA的SOC组中的所有患者(n=28)均接受了高剂量化疗(HDCT)/ASCT,强调了与历史SOC和移植相比,liso-cel治疗可产生更深和更持久的缓解。在CR患者中,ctDNA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预测liso-cel的放射学缓解,在ctDNA可检测与不可检测的患者中,EFS第64天的HR为3.8(95%CI 1.3-11.0),第126天的HR为7.0(95%CI 2.0-24.3)。SOC组中达到CR的患者的预测值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SOC组中尽管在第126天达到无法检测的ctDNA和CR但随后发生PD的患者(均接受HDCT/ASCT)在随后的时间点显示恢复至可检测的ctDNA。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ctDNA作为疾病负荷监测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以及ctDNA清除率作为2L LBCL治疗后持续临床获益的早期预测因子的价值。ctDNA反应结果与之前报告的疗效数据一致,并证实了liso-cel在二线治疗LBCL中优于历史SOC,能够带来更深入的缓解。在未来的CAR-T细胞治疗研究中,ctDNA可能作为替代终点发挥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https://ebmt2025.abstractserver.com/program/#/details/presentations/977


责任编辑:Mathilda
排版编辑:Mathild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