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滤泡性淋巴瘤(FL)治疗领域,无化疗方案正逐渐成为重要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对于不适合或无法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无化疗方案在FL前线治疗的应用现状,【肿瘤资讯】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叶杏浓教授分享1例初诊FL患者的无化疗治疗路径及要点。该例患者确诊为经典型FL(3a级),初始治疗采用R2方案(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但因不良反应停用来那度胺。基于患者个人意愿拒绝化疗以及ROSEWOOD研究的最新结果,中心随即采用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ZR)无化疗方案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随后改用泽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ZG)方案进行巩固治疗并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本文还特别邀请了俞文娟教授从多维度对该病例的治疗结局进行专业解读。该病例的治疗结局不仅体现了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FL治疗中的优势和潜力,也为FL无化疗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信心。更多精彩内容如下,邀请大家共同学习探讨!
专家简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理事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浙江省惰淋工作组秘书
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患者女,59岁
主诉:呼吸不畅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无诱因出现呼吸不畅,后逐渐出现白天活动后呼吸不畅,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当地医院肺部CT示肺占位,胸部CT增强示右上肺门旁占位(约28*16mm),考虑恶性肿瘤,建支气管镜活检。后纵隔食管旁多发淋巴结。
既往史: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不详,规律服用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可。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晰,精神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双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区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质地硬,大小在1-2cm之间。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心律齐,腹部柔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且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气管镜检查:患者两侧支气管均通畅,未见新生物。另外,患者右上肺肺泡灌洗、毛刷均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PET/CT:患者右侧鼻咽部轻度增厚(SUV最大值约6.7);双侧扁桃体肿大(SUV最大值约8.5)。双侧颈鞘旁、双侧胸锁乳突肌深面、双侧颌下区、左侧锁骨区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其中左侧颌下区淋巴结最大,大小约1.6*1.2cm(SUV最大值约9.4);右肺门、食管旁、双侧腋窝亦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右肺门淋巴结最大,大小约2.3*1.5cm(SUV最大值约7.2);膈肌脚深面、腹膜后腹主动脉旁、肠系膜间隙、双侧髂血管旁、双侧盆壁、双侧腹股沟区亦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肠系膜间隙淋巴结最大,大小约2.2*1.6cm(SUV最大值约9.7)。
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穿刺:
特殊检查:免疫组化:CD3(T+),CD20(B+),CD19(B+),Ki-67(+,结节约40%-60%),BCL-2(-),BCL-6(+),CD5(T+),CD10(弱+),CD21(FDC+),EBER(-)
病理诊断:(左侧颌下淋巴结穿刺标本)淋巴组织增生活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淋巴细胞结节状增生,滤泡性淋巴瘤难以除外,建议进一步IG重排检测明确诊断。
特殊检查:免疫组化:CD19,CD20,BCL6均(+),CD10部分弱(+),CD21FDEC(+),BCL2(-),CD3,CD5T细胞(+),Ki67 (+,50%),EBER(-),IG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病理诊断:(左侧颌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符合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经典滤泡性(3a级)
实验室及其它检查结果:ECOG评分为0分,细胞因子基本正常,未见淋巴瘤累及骨髓,肝炎系列检查为阴性,心电图结果正常。
患者的超声结果显示,其双侧颈部、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探及,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
肝肾脂糖电解质、凝血功能、尿常规、甲功、肿标、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EB病毒、TSPOT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为6.72×109/L,血红蛋白水平(HGB)为150g/L,血小板计数(PLT)为228×109/L,LDH、β2微球蛋白正常。
NGS检测:存在BCL2-IGH重排,同时存在BCL-2、EZH2以及KMT2D等多个基因的突变。
临床诊断
滤泡细胞淋巴瘤(经典型)(3a级),III期A组,FLIPI-1评分为3分(高危),FLIPI-2评分为1分(低危)。
治疗经过
2024-02-01给予R2方案方案进行治疗,患者无明显不适。
2024-02-29继续给予R2方案进行治疗,后因患者出现双下肢出血性皮疹伴瘙痒明显,进行性加重,且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停用来那度胺。
2024-03-27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化疗,临床医生开始给予其泽布替尼(160mg,bid)联合利妥昔单抗(ZR)无化疗方案治疗,未见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皮疹未再发。4疗程后,患者通过PET-CT评估达PR,但仍有肿瘤残留。
2024-05-06患者中期PET/CT对照2024-01-10 PET/CT显示:原扫描区增大淋巴结病灶明显缩小、消失,代谢程度降低;腹部肠系膜密度浑浊、增厚,肠系膜间隙及后腹膜区数枚淋巴结显示,FDG代谢略增高(较大一枚约2.1*1.2cm),考虑治疗后大部分肿瘤活性受抑制,但仍伴少许肿瘤活性存在;原扫描区右侧鼻咽部及双侧扁桃腺病灶消失。
2024-05-08给予泽布替尼(160mg,bid)联合奥妥珠单抗(ZG)方案巩固治疗8个周期后,进入维持治疗。患者的维持治疗方案包括2个月1次的奥妥珠单抗治疗,以及泽布替尼(160mg,bid)持续治疗。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邓文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