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唑帕尼是一款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主要通过抑制VEGFR-1、2、3,PDGF-α、β 和c-Kit 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本期病例分享带来了2例晚期肾癌患者,经过培唑帕尼单药治疗后瘤灶控制良好,生存获益显著。
病例一:培唑帕尼术后辅助治疗肾细胞癌伴骨转移,术后1年未见肿瘤复发
病例汇报:苏世强教授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病例点评:
刘志飞教授 唐山市人民医院
师磊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学科骨干兼秘书
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泌尿外科学科骨干兼秘书
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河北医科大学硕导,九三学社社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河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石家庄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石家庄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泌尿外科全国青委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分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河北省健康学会泌尿生殖管理分会委员
河北省医药协会泌尿男科协作专委会常务理事委员
河北省儿科学会泌尿外科专委
河北省儿童健康学会小儿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
技术擅长:曾在武汉同济医院、北大医院及301医院泌尿外科系统学习,擅长微创技术治疗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及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在肾上腺疾病、晚期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及肾癌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担任本科生、研究生指导老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ClinicalGenitourinaryCancer、Urologiconcology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urgery、Frontiers in oncology发表SCI论文5篇、在中华及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主研省市级课题4项并获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参与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病例介绍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66岁
主诉:体检发现左肾肿瘤1周
现病史: 1周前患者因“脊髓占位”行脊椎肿瘤穿刺活检操作,穿刺病例提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完善双肾CT后考虑左肾恶性肿瘤,遂就诊于门诊,门诊以“左肾恶性肿瘤”收住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现口服“硝苯地平片”1片 3/日,血压控制可,糖尿病病史3年,现口服“二甲双胍”1片 3/日,血糖控制可。
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
查体:双侧腰部对称,局部皮肤无红肿,双侧肋脊角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双肾下极未触及,双侧输尿管走形区全程无压痛,膀胱区无压痛。
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
初步诊断:
(1)左肾恶性肿瘤 (T1N0M1)
(2)高血压病2级别(很高危)
(3)2型糖尿病
(4)窦性心动过缓
2. 治疗经过
外科手术:2023年2月17日,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诊断:
(1)左肾恶性肿瘤(T3NxM1)
(2)高血压病2级别(很高危)
(3)2型糖尿病
(4)窦性心动过缓
术后辅助治疗:
自xxx开始服用培唑帕尼 800 mg 每日一次(qd)。
疗效评价:
患者术后1年,复查CT未见局部肿瘤复发。
(左:2023年5月5日,右:2024年5月11日)
腰椎核磁见肿瘤未增大,稍缩小。
图: 培唑帕尼对腰椎病灶治疗评价
(左:2023年8月4日;中:2024年1月30日;右:2024年5月11日)
长期随访CT显示,左肾癌术后,左肾缺如,L1椎体及左侧附件转移,较前无明显改变。
不良反应:
患者口服药物期间,前期出现腹泻,严重时可达5-6次/天处理措施:(1)停药;(2)口服蒙脱石散;(3)症状好转后从200mg逐渐增加至800mg,期间出现轻度腹泻时配合蒙脱石散治疗。不良反应1-2及为主,对症治疗安全可控。
3.病例小结
(1)此病人通过手术、术后辅助靶向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术后1年未见肿瘤复发。
(2)在培唑帕尼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TKI类药物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通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未停药,患者药物耐受性良好。
4.总结与展望
(1)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2)自2009年培唑帕尼上市以来,培唑帕尼已成为目前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标准药物,被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
(3)培唑帕尼可同时阻断VEGF和PDGF通路,可更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
病例二:有效控制肾癌术后肺转移进展,培唑帕尼一线治疗展现优异疗效
病例汇报:胡操阳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病例点评:
姜利宁教授 沧州市中心医院
王凯臣教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肖飞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泌尿系肿瘤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健康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产康委员会泌尿学组委员
山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及盆底肿瘤学组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委会副任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青委常委
山西省社区健康卫生专委会青委
1. 患者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男,27岁
现病史:胸部CT未见异常。左肾占位,可能是透明细胞癌,最大截面4.2*3.9cm。肾周可见迂曲小血管,未见肿大淋巴结,肾静脉未见充盈缺损。
诊断:左肾占位 T1bN0M0期
2. 治疗经过
外科手术:2020年1月(根据CT时间倒推),行(经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
术后诊断:左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核分级II级,大小4.5x3.3cm,肾组织切缘未见癌。
术后随访:
(1)术后3月复查未诉异常;
(2)2021年5月7日,术后16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实性结节及小结节影,较前新发,考虑转移可能。进一步完善PET-CT,结果显示双肺多发实性结节,代谢不高,转移可能性大。
一线治疗:
自2021年(根据前后时间倒推)开始服用培唑帕尼 800 mg 每日一次(qd)
疗效评价:
(1)2021年8月19日,术后19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微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培唑帕尼用法改为600mg Qd。
(2)2022年2月10日,术后26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实性微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考虑陈旧结节。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诉间断乏力、畏寒、腹泻,要求停药。与患者沟通后,建议培唑帕尼400mg Qd维持治疗。
(3)2022年11月8日,术后35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实性小结节,右肺为著,较前大部分结节增大,转移可能。培唑帕尼用法改为800mg Qd。
(4)2023年8月8日,术后44月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实性小结节,较前未见明显变化。泌尿系CT提示左肾部分切除术后改变,较前未见明显变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
总结
培唑帕尼在肾癌术后展现长期抑瘤效果,有望为更多高危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
肾细胞癌(RCC)是成人肾癌的常见形式,其中透明细胞肾癌(ccRCC)是主要亚型。虽然手术切除仍然是局限性R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以培唑帕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的出现,改变了转移性RCC的治疗,显著提升了RCC患者的临床获益。
培唑帕尼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可同时阻断VEGF和PDGF通路,更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凭借上市前头对头COMPARZ研究[1],培唑帕尼已获得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诊疗指南》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推荐。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晚期肾癌是否具有高危风险因素,培唑帕尼都获得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诊疗指南》的一致IA类推荐。研究结果显示,培唑帕尼在中国人群中一线中位PFS近14个月,客观缓解率(ORR)达41%,优于全球数据。此外,培唑帕尼也已获得NCCN肾癌治疗指南的推荐,作为晚期RCC一线治疗的可选药物,这为培唑帕尼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佐证。
本期两例病例均为肾细胞癌伴有转移病灶,培唑帕尼在两例病例中分别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和一线靶向治疗,都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尤其是在病例二中,培唑帕尼作为术后肺部转移的一线治疗药物,有效控制了患者肺部病灶的进展,并且其不良反应可控,充分体现了其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卓越表现。这两例病例不仅验证了培唑帕尼在抑制肿瘤生长和延缓疾病进展方面的有效性,还进一步凸显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价值。未来,相信培唑帕尼有望为中国肾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进一步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
[1] Motzer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722–31.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