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肾例在望|协同出奇效!晚期肾癌靶免联合病例探讨

01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肾癌5年生存率逐年增加,但随着肿瘤分期增高,患者的生存率逐渐降低,对于局部晚期、局部进展期或远处转移性肾细胞癌,治疗目标减瘤、防止或延缓肿瘤复发、缓解相关症状及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随着晚期肾癌药物治疗模式不断更新,如今已经进入靶免联合时代,该联合模式具有协同效应,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双管齐下,有望达到1+1>2的效果。本期邀请多位专家分享靶免联合治疗肾癌病例,以期为专家学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肾癌晚期靶免结合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刘云龙
主治医师

博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现任国际尿石联盟青年委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数8篇
2021年获得Da Vinci机器人助手证书,参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保肾手术)、前列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膀胱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数百例。熟练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擅长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认知融合穿刺和靶向融合穿刺,前列腺穿刺总例数达1000例以上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病例一

基本信息:患者女,65岁,主诉“体检发现右侧肾区占位5天”。5年前于外院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无脑梗塞,糖尿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疟疾病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计划免疫接种,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现病史:就诊5天前于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右侧肾区占位,就诊于外院行增强CT示:右侧腹膜后占位。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1. 右肾根治术后2. 右侧腹膜后占位”收入院。发病以来,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260(参考值75-245);血红蛋白:124g/L;血钙:2.11mg/dL。

辅助检查:入院时CT:

01-tu1.png

图1. 入院时CT

病理检查:(右腹膜后占位组织活检)癌浸润或转移,结合免疫学标记符合肾透明细胞癌浸润或转移。

多免疫组化:EMA(+),CD10(+),RCC(+),CA9(+),PAX-2(+),PAX-8(+),Inhibi-a(-),Melan-A(-),Ki-67(约3%+)。

诊断:右侧肾癌术后复发。

治疗经过:阿昔替尼+PD-1单抗

疗效评估:
治疗半年后:右肾根治术后改变,右侧腹膜后囊性灶,较前明显缩小。

01-tu2.png

图2. 治疗半年后疗效评估

治疗8个月后:右肾根治术后改变,右侧腹膜后囊性灶,较前缩小。

01-tu3.png

图3. 治疗8个月后疗效评估

病例二

基本信息:患者女,66岁,主诉“间断肉眼血尿10天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呈鲜红色,伴血块,无尿痛、尿频、尿急,无腰痛、发热、乏力等症状。遂至当地医院查CT:右肾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MRI:右肾下极富血供占位,考虑肾Ca并右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
自发病以来,食欲正常,睡眠正常,大便正常,间断肉眼血尿,精神正常,体重无减轻。

辅助检查:MRI示:右肾下极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肾癌;下腔静脉走行区条片状长T2信号,DWI高b值信号,病变向上达右心房内,考虑为癌栓。

01-tu4.png

图4. 入院MRI

超声: 右房内异常回声(结合病史考虑Ca栓)。

穿刺病理:右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第一次报告:(右肾肿物穿刺活检)考虑肾细胞癌,需免疫组化协诊。
第二次报告:(右肾肿物穿刺活检)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免疫组化:CK(+),EMA(+),Vimentin(+),PAX-8(+),CD10(+),RCC(-),CA-9(+),CK7(-),TFE-3(-),Ki-67(10%+)。

诊断:右肾透明细胞癌,下腔静脉癌栓延续至心房(IV级)。

新辅助治疗:阿昔替尼。

疗效评估:用药2个月后,心脏超声示心房无癌栓;下腔静脉癌栓位置明显下降;右肾肿瘤最大直径从6.4cm缩小至3.6cm,右肾窝内软组织密度影。

用药7个月后,下腔静脉癌栓位置继续下降;右肾肿瘤最大直径仍为3.6cm,右肾窝内软组织密度影,范围较前减小。

用药16个月后,CT示右肾占位,考虑恶性。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低密度影, 考虑栓子形成;MRI示:肝脏下缘水平-肾门上缘水平下腔静脉走行区异常信号,考虑为癌栓,其临近下段上腔静脉管腔内信号不均。

01-tu5.png
图5. 用药2个月(左)、7个月(中)及16个月(右)复查影像

手术治疗:2021年8月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

术后病理:右肾标本:大小约11.5×8.5×6.5cm,已切开,于肾的下极可见一大小约4.0×2.8×2.5cm的肿物,切面灰黄灰红、质软,界不清。肉眼观肿物侵及被膜。肾实质厚约0.8-1.0cm,肾盂肾盏扩张。余肾组织切开切面灰红质软未见异常。上带输尿管长约5.5cm,管径约0.3-0.4cm。上带肾周脂肪囊大小约11.5×8.5×4.2cm。

病理诊断:第一次报告:(2021.8.7)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右肾)透明细胞肾细胞癌,II-III级,肾周脂肪囊、肾门脉管、输尿管断端未见癌。

术后2年复查:1. “右肾Ca术后”改变,左肾小囊肿,左侧肾上腺结合部稍增粗;2. 两肺轻度慢性炎症,右肺中叶炎性小结节。较前变化不大。

专家点评

田雨冬教授:如今临床中对肾癌已经予以较多重视,往往发现于早期,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而在晚期患者的治疗中,靶免联合模式使用率较高。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也希望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该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特别是在适应症进入医保后。关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我们遇到的比较少,主要强调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第二例患者非常典型,通过靶免联合治疗,对癌栓成功降期,达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李一鑫教授:我们肿瘤内科主要接收肾癌晚期患者,在晚期肾癌治疗中,靶免联合的一线治疗地位已经比较稳固。在临床工作中,我感觉晚期肾癌患者接受靶免联合方案,相对来说不良反应较为可控,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中都可以维持疾病控制,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小病灶的进展,可以联合局部治疗进行干预。

崔抗教授:如今肾癌已经进入了靶免时代,对于低危患者,可以首选单靶治疗,中高危患者则以靶免联合为主,例如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的方案,相较来说有效、安全且经济。在临床实践中需注意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垂体炎的管理。两例病例均体现了靶免联合的治疗思路,为患者带来了获益。

任小强教授:刘云龙教授分享了阿昔替尼+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用药的病例,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该方案的中位PFS对比单药治疗获益比较明显,特别是第二个病例,患者本身肾癌合并癌栓,直接难度非常大,但通过靶免联合治疗后,肿瘤分期降低,再做手术,达到了很好的安全性,远期效果也是非常好。

肾癌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专家

汪永清
副主任医师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河南健康委员会委员
焦作市市泌尿外科分会常委
焦作市抗癌协会常委
焦作市男科协会常委

点击观看完整病例讨论视频

基本信息:患者女,68岁,主诉“体检发现左肾占位3天”于2024年5月入院。既往史高血压20年,偶伴左侧腰背部不适,无肉眼血尿。

辅助检查:入院时CT:左肾占位并周围浸润,左肾静脉栓子形成(癌栓可能)不除外左侧输尿管上段受侵可能,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考虑恶性病变;双肾小囊肿;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左侧部分肋骨陈旧性骨折。

01-tu6.png

图6. 入院时CT

病理检查:
第一次报告:浸润性癌,待免疫组化协诊。
第二次报告: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符合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治疗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24年5月17日行经肾动脉造影并灌注化疗栓塞术。

01-tu7.png

图7. 经肾动脉造影并灌注化疗栓塞术

术后治疗:阿昔替尼+特瑞普利单抗
 
术后2024年5月22日复查超声提示:左肾Ca介入术后:左肾占位;双肾无回声,考虑囊肿;左肾动脉狭窄;右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术后3个月复查CT:左肾肿块较前(2024.5.8)比有所缩小;两肺多发转移较前明显减小。

术后半年复查如下图:

01-tu8.png

图8. 术后半年复查

病例小结:患者诊断为左肾癌晚期(肺转移,癌栓形成),诊断明确后行肺穿刺活检,行肾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治疗方案为阿昔替尼(5mg bid)+特瑞普利单抗(80mg×3 Q3W),治疗7月余,效果良好,肿瘤明显缩小,几乎无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

专家点评

李武学教授:本次会议收获颇多,分享了靶免用药的用药经验,对于分期较晚的肿瘤,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在切除后再行靶免联合治疗。而对于身体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介入栓塞后再行靶免治疗。

丁小举教授:如今,靶免联合方案在复杂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晚期肾癌的治疗中,无论是术前新辅助治疗还是术后辅助治疗,都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多获益。这例病例在靶免联合的治疗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获益。

赵晓光教授:这例病例中,除了对原发灶进行的处理外,对转移病灶使用了阿昔替尼5mg bid的治疗,联合了特瑞普利单抗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阿昔替尼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令我印象深刻,目前,各大指南中均已经推荐阿昔替尼在一线治疗的使用,但是部分地区医保报销仍然仅限二线,这限制了患者的获益。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Iris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