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双特异性抗体在消化肿瘤领域:百花齐放,绽放希望

03月04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上,双特异性抗体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创新探索/应用获得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了大会中关于SHR-1701(PD-L1/TGF-β)、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Zanidatamab(HER2双表位)、Amivantamab(EGFR-MET)和BGB-B167(CEA×4-1BB)等双特异性抗体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显示,双特异性抗体通过靶向多个关键分子信号通路,在胃癌、食管癌、肠癌和胆道恶性肿瘤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希望。

1. SHR-1701:靶向PD-L1和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胃癌、食管癌)

SHR-1701是我国自主原研的一种创新型双功能融合蛋白,由靶向PD-L1的单克隆抗体与TGF-β受体II的胞外域融合而成。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其能够同时阻断PD-L1和TGF-β信号通路,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在此次大会上,SHR-1701在胃癌和食管癌领域的三项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在胃癌领域,由沈琳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III期研究(NCT04950322)评估了SHR-1701联合CAPOX方案对比安慰剂联合CAPOX一线治疗HER2阴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该研究之前已在2024 ESMO大会(LBA60)上报道了总生存期(OS)获益结果,本次会议则聚焦于SHR-1701对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作用,彭智教授口头报告了研究结果。结果显示,SHR-1701降低了任何级别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和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发生率,分别减少了8.7%、10.1%和11.2%,≥3级不良反应则分别减少了9.1%、4.3%和1.6%。与安慰剂组相比,SHR-1701联合CAPOX组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和白细胞生长因子的患者比例更低。这一发现表明,SHR-1701除了具有抗肿瘤活性外,还有减轻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能力。

在食管鳞癌(ESCC)方面,一项II期试验评估了SHR-1701联合化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ESCC的疗效和安全性。24例患者接受SHR-1701联合化疗、随后SHR-1701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结果显示,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62.5%,疾病控制率(DCR)达87.5%。中位随访20.8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9.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8个月,mOS达26.1个月(图1)。12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为41.4%和64.8%。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在45.8%的患者中,未观察到4-5级TRAEs和治疗相关死亡事件。这些数据表明SHR-1701联合化疗作为晚期ESCC的一线治疗能够提供长期、持久的生存获益。

图片1.png

图1 SHR-170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CC的PFS和OS

另一项针对ESCC的II期试验探索了SHR-1701联合放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令人鼓舞:3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均达到R0切除,无院内和术后30天死亡事件;30%的患者的原发肿瘤和淋巴结中均达到pCR(ypT0N0),40%的患者的原发肿瘤中达到pCR(ypT0N+)(表1)。安全性方面,尽管所有患者均出现了TRAEs,但大多数为1-2级。这些数据表明,新辅助放化疗基础上联合SHR-1701在局部晚期ESCC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表1 SHR-1701联合放化疗新辅助治疗ESCC的疗效

图片2.png

2.卡度尼利单抗:靶向PD-1和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肠癌)

卡度尼利单抗是一种同时靶向PD-1和CTLA-4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在此次大会上,卡度尼利单抗在错配修复正常/微卫星稳定(pMMR/MSS)的mCRC和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中的研究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既往AtezoTRIBE II期试验结果显示在FOLFOXIRI+贝伐珠单抗基础上联合抗PD-L1抗体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可改善mCRC患者的OS,但在pMMR/MSS亚组中获益有限(HR 0.80,P=0.117)。多中心、II期SYLT-026研究评估了卡度尼利单抗联合FOLFOXIRI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pMMR/MSS mCR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此次大会上,福建省肿瘤医院林榕波教授团队报告了该研究的初步结果。

研究纳入了20例初治pMMR/MSS mCRC患者,中位年龄65.5岁,40%的患者ECOG PS为1分或2分,55%发生了3个或更多器官转移,35%携带RAS/BRAF突变。中位随访5.0个月,15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确认的ORR和DCR均达到100%(图2),mPFS和mOS数据尚未成熟。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出现了TRAEs,但大多数为1-2级。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5%)、白细胞减少(15%)和输注反应、皮炎、结肠炎、贫血、ALT升高和腹泻(均为5%),1例(5%)患者因免疫介导性结肠炎停止治疗,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些初步结果表明,卡度尼利单抗联合FOLFOXIRI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pMMR/MSS mCRC患者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值得在更大规模的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图片7.png

图2 SYLT-026研究患者应答情况

在pMMR/MSS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中,卡度尼利单抗联合短程放疗和mFOLFOX6的多中心、单臂、II期研究(NeoCaCRT)进一步证实了其潜力。27例患者中,24例(88.9%)达到R0切除,pCR率为37%,主要病理缓解(MPR)率为55.6%,临床完全缓解(cCR)率为22.2%(表2)。此外,59.3%的患者观察到T降期,66.7%的患者观察到N降期。尽管18.5%的患者发生3-5级不良事件,但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这些数据支持进一步开展III期随机研究。

表2 NeoCaCRT研究的疗效结果

图片6.png

3. Zanidatamab:靶向HER2的双特异性抗体(胆道恶性肿瘤)

Zanidatamab是一种靶向HER2的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结合HER2的两个非重叠域,增强抗肿瘤活性。在此次大会上,Zanidatamab在HER2阳性胆道恶性肿瘤(BTC)中的研究展示了其显著的生存获益。

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的BTC患者,预后通常较差,接受后续化疗的mOS仅为6~9个月。在2b期HERIZON-BTC-01研究的初步分析中,经过中位12.4个月随访,Zanidatamab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HER2+ BT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确认的ORR为41%),迅速缓解且持久,安全性可控。此次ASCO GI大会公布了更长时间随访后的结果,包括OS数据。中位随访时间21.9个月。确认的ORR与初步分析保持不变(n=33;41%)。mDoR增加约2个月,至14.9个月。mOS为15.5个月,12个月OS率为56.2%(图3)。在所有87例患者中,21%(18例)出现了≥3级TRAEs,最常见的3级TRAEs为腹泻、贫血和射血分数降低。仅1例患者出现4级TRAE。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事件。

图片3.png

图3 HERIZON-BTC-01研究更长随访时间的OS

在此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启动了全球、随机、开放标签、III期试验(HERIZON-BTC-302),评估Zanidatamab联合顺铂+吉西他滨对比单独使用顺铂+吉西他滨±PD-1/L1抑制剂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转移性BTC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IHC 3+ BTC患者的PFS,次要/探索性终点包括OS(IHC 3+亚组;总体人群)、PFS(总体人群)、cORR、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报告的结局。该研究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招募患者,未来的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4. Amivantamab:靶向EGFR和MET的双特异性抗体(结直肠癌)

Amivantamab是一种具有免疫细胞导向活性的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已获FDA批准用于EGFR突变的NSCLC。在本次大会上,Amivantamab在右侧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的研究证实了其在胃肠道肿瘤中的潜力。

约68%的mCRC患者存在MET高表达,而MET扩增在高达23%的EGFR耐药mCRC中发生,被认为是驱动对EGFR靶向抗体耐药的重要因素。此外,右侧CRC对传统的EGFR靶向药物的反应较差,预后更差,亟需新的治疗选择。在此次大会上,研究者公布了开放标签、Ib/II期OrigAMI-1研究中关于右侧mCRC患者的最新数据。该研究评估了Amivantamab单药以及联合FOLFOX/FOLFIRI化疗在mCRC中的应用。研究结果令人鼓舞:23例接受Amivantamab单药治疗的右侧mCRC患者中,ORR达22%,DCR达78%,其中1例达到完全缓解(CR),mDoR为9.8个月。7例接受Amivantamab联合FOLFOX/FOLFIRI治疗的患者中,ORR进一步提高至43%,DCR达86%,mPFS为7.4个月(表3)。安全性数据与先前报告的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皮疹和低白蛋白血症。这些研究数据表明,Amivantamab单药或联合FOLFOX/FOLFIRI在右侧mCRC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表3 OrigAMI-1研究的疗效结果

图片4.png

5. BGB-B167:靶向CEA和4-1BB的双特异性抗体(在胃癌、肠癌领域的初步探索)

BGB-B167是一种潜在的first in class靶向CEA(一种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和4-1BB(T细胞共刺激受体)的IgG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靶向CEA和4-1BB,BGB-B167能够激活T细胞并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在本次大会上,BGB-B167在晚期实体瘤中的首次人体Ia期研究展示了其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过标准治疗的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CRC)、CEA阳性胃癌(GC)或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BGB-B167±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截至2024年9月23日,共入组54例患者(单药组31例,联合组23例),大部分为CRC患者,超过60%的患者有肝转移和接受过3线或以上先前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BGB-B167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恶心、疲劳、瘙痒和腹泻。值得注意的是,未观察到通常与T细胞激活相关的肝毒性或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这是相对于其他同类药物的重要优势。虽然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BGB-B167已在多线治疗后的实体瘤患者中显示出初步抗肿瘤活性,BGB-B167单药和联合治疗组的DCR分别为33.3%和40.9%(表4)。3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缓解持续时间均超过5.6个月。总体而言,BGB-B167±替雷利珠单抗的耐受性良好,在晚期/转移性CEA阳性实体瘤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表4 BGB-B167±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疗效

图片5.png


结语

2025 ASCO GI大会上公布的这些双特异性抗体研究成果彰显了该类药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广阔前景。通过同时靶向多个关键信号通路,这些创新药物展现出优于传统单靶点治疗的潜力,尤其在对现有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群体中。这些进展共同构成了双特异性抗体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领域的多维创新图景。未来,随着更多III期试验的开展,双特异性抗体将成为胃肠道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rie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ari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10日
贾锋
金乡县人民医院 | 血液肿瘤科
双抗百花齐放,绽放希望
03月05日
丁胜富
达州市达川区中医医院 | 心胸外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3月05日
高阳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双特异性抗体在消化肿瘤领域:百花齐放,绽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