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学术周看点| 【中国好声音】吴一龙教授团队关于可切除NSCLC免疫治疗的五问五答

03月01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5年2月24日~2024年3月2日,肿瘤资讯一周要闻。

1. 【中国好声音】吴一龙教授团队关于可切除NSCLC免疫治疗的五问五答

2024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在肿瘤学知名杂志Cancer Cell(IF:48.8)上发表了题为“Immunotherapy in resectable NSCLC: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r questioning the answer?[1]”的评论文章。

该评论文章聚焦于可切除的NSCLC,以“五问五答”的形式深入探讨了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为可切除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点击阅读原文


2. 我国首部!《MET异常NSCLC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重磅发布

在NSCLC众多驱动基因中,MET基因异常因其独特的分子特征和临床意义,已成为当前精准治疗的重要靶点。常见的MET基因异常主要包括MET 14号外显子(METex14)跳跃突变、MET基因扩增、MET蛋白过表达以及MET融合等类型。随着检测技术的革新和靶向药物的研发,MET异常NSCLC的诊疗策略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建立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南。

在此背景下,近日,我国发布了首部全面系统阐述MET异常NSCLC诊疗的权威指南——《MET异常NSCLC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该共识的制定旨在为MET异常NSCLC的诊断、治疗及全程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临床指导,标志着我国在肺癌精准诊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肿瘤资讯】特将该共识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


3.【中国好声音】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波教授等团队合作研究表明ZDHHC20或可成为治疗HCC的新靶点    

2025年2月22日(北京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医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中科院一区TOP刊,IF:30.9)发表了题为“Combination Locoregional and Systemic Therap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综述。

该研究综述在国际上率先对近年来肝细胞癌(HCC)领域介入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临床应用及科研现状,并探讨了由我国学者发起建立的“中国肝癌临床研究联盟(CHANCE)”系列研究成果和在研研究,及其在HCC介入联合系统治疗中未来临床应用及科研的前景和挑战。

点击阅读原文


4.【中国好声音】黄晓军教授团队:信迪利单抗联合地西他滨显著改善高危MDS患者的生存率

2024年10月,由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教授牵头的团队在免疫肿瘤学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发表了题为“Sintilimab plus decitabine for higher - risk treatment - naïv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a phase II, single - arm trial”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针对高危初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采用信迪利单抗联合地西他滨治疗,结果显示总体反应率(ORR)达77.4%,安全性良好。此外,研究还发现T细胞耗竭标志物与ORR负相关,为高危初治MDS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点击查看原文


5.钟南山团队在Nature子刊STTT发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创新性疗法:诱导化疗联合免疫和血管靶向一线治疗显著提高安全性并延长生存期

2025年2月18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 开展的一项探索诱导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1,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IF=40.8)全文发表。

 本研究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诱导化疗,在未经治疗的ES-SCLC患者中,先化疗两疗程,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PD-1抑制剂)和阿帕替尼(VEGFR抑制剂) ,兼顾了疗效和安全性,探索性研究其抗肿瘤活性及潜在生物标志物。在这项研究中,诱导化疗(EC)后联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ORR)达到88.9%,疾病控制率(DCR)为9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3个月。为ES-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点击阅读原文


6. 乳癌前沿,双特异性抗体与细胞疗法的深度探索

在肿瘤治疗领域,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种经精妙工程改造的抗体,正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同时结合两个不同靶点,通常一个是恶性细胞上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另一个是免疫细胞。凭借这一特性,双特异性抗体可巧妙激活免疫系统,触发一系列如引发细胞凋亡、增强免疫激活信号传导、减少免疫抑制因子等有利于抗肿瘤的生物学过程,这些机制协同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抗肿瘤活性。

本文基于领域综述,对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疗法等新型疗法展开介绍。

点击阅读原文


7.ADC新星ARX788 III期多中心研究亮相Nature子刊,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或迎来更优解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且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近日,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在线刊登了一项III期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旨在比较ARX788与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LC)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ACE-Breast-02是一项在中国83个中心开展的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ARX788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显著优于LC组,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较低的血液学和胃肠道毒性。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

点击阅读原文


8.解析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价值争辩:支持派看到了什么?

2025 ASCO GI大会虽已落下帷幕,但会议中探讨的多个争议性热点话题仍值得深入思考。在General Session中,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Geffen医学院Richard S. Finn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Lipika Goyal教授就“辅助治疗在肝细胞癌管理中是否有作用?”这一关键问题,分别从“支持/有”和“反对/没有”两个立场,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例,深入阐述了各自观点

本文重点梳理了Richard S. Finn教授提出的支持观点及其背后的循证医学证据。

点击阅读原文


9. DeepSeek VS 临床医生:AI辅助诊断能否超越人类?

在现代医学中,人工智能(AI)正逐步融入临床诊断领域,与传统医生的经验判断形成对比。DeepSeek等AI辅助诊断工具能够快速分析影像、病理数据,并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而临床医生则依赖多年积累的经验与综合分析能力。究竟AI能否在诊断精准度上超越人类?还是医生的临床经验依然不可替代?

本文通过一例产AFP胃腺癌合并肺腺癌的病例,分别展示AI与人工诊断的结果,并邀请您分享看法——DeepSeek VS 临床医生,谁能更胜一筹。

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tcz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cz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04日
李朝辉
西京医院 | 放疗科
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3月04日
张立兵
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 | 肿瘤科
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
03月04日
张剑
锦州市中心医院 | 其他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