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峻岭教授:从依沃西单抗的创新和突破,看肺癌免疫治疗的探索前景

03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读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在肺癌治疗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为免疫治疗带来了突破,使中国患者能够率先受益于全球领先的治疗方案。


基于此,本期「肿瘤资讯」特邀李峻岭教授围绕 双特异性抗体的创新进展和探索前景发表见解。现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李峻岭 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博士生导师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员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转化医学分委会 首任主任委员

·2011年被遴选为首批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主要从事肺癌的内科诊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擅长解决临床具体问题,倡导对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全方位照护。

·关注肺癌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在该领域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篇,累计影响因子245。



从机制创新到临床实践,
依沃西单抗突破传统局限


Q1:免疫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进展,新型免疫药物的探索也层出不穷,尤其双特异性抗体将肺癌免疫治疗带入了2.0时代。在您看来,双特异性抗体相较于传统PD-(L)1单抗有怎样的突破?



李峻岭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双特异性抗体,作为能够同时识别并结合两个抗原或是抗原表位的抗体,既不同于传统的单靶点抗体,也不同于单抗的联合用药。从研发趋势来看,许多基于PD-(L)1通路的双抗都陆续进入了临床阶段,包括PD-L1/TGF-β双抗、PD-1/TIGIT双抗、PD-1/VEGF双抗等等,是当前热门的探索方向。


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特有的机制突破了单一靶点治疗的局限。例如,肺癌领域获批的首个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能够同时靶向PD-1和VEGF两个靶点,不仅激活免疫系统对抗肿瘤,还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提供更加全面的抗肿瘤效果。在《iScience》杂志最新发表的机制文章提到,靶免一体的协同作用使其能够成倍地增强与PD-1和VEGF两个靶点的结合亲和力,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从临床数据来看,HARMONi-A研究的成功是双特异性抗体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在EGFR-TKI治疗进展的NSCLC人群中取得了突破,无论既往是使用一代/二代还是三代EGFR-TKI治疗,都能取得明确的获益。这一方案在今年正式纳入了医保报销,无疑是患者的福音,非常值得高兴。


在晚期NSCLC治疗领域,双特异性抗体的探索和应用也逐渐向前线发展。 HARMONi-2研究中,依沃西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取得了非常惊艳的疗效突破。在PD-L1阳性初治的晚期NSCLC患者中,依沃西单抗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11.14个月,几乎是帕博利珠单抗的2倍;在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上同样远超帕博利珠单抗,ORR达到了50.0%,DCR为89.9%,显示出了明显的缩瘤效果。这一成果也发表在了《柳叶刀》主刊。


这些数据表明,双特异性抗体的创新已经从概念创新逐步落实到了临床实际,实现了质的飞跃,更意味着肺癌免疫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依沃西单抗为代表的双特异性抗体已经突破了传统PD-(L)1单抗的局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带来了进一步优化。


双抗领域我国持续领先,
新药探索具有广阔空间


Q2:我国自主创新的生物医药成果正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中国实力”。作为我国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学者,您对此有何感想?未来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探索前景?



李峻岭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在这方面我还是感触比较深的。可以说国产的创新药物做到全球领先非常难得,也是非常令人自豪的。这样的成果是通过多年的研发、临床试验和国际交流,最终积累而成的突破。依沃西单抗作为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频频登上国际舞台,展现的正是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创新的成果,以及中国学者为全球肿瘤治疗领域提供中国方案的决心和信心。


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现有创新药物的应用方面,依然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包括EGFR-TKI耐药人群、PD-1阳性初治人群,乃至鳞癌人群、免疫耐药人群等,这些患者群体在现有治疗模式下仍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相信随着临床研究的继续推进,双特异性抗体也有望拓展适应症,为更多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方案。


未来,肿瘤免疫治疗还将持续向更加多元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包括肿瘤疫苗、ADC以及更多新型药物的研发和联合应用都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我们期待中国学者能够在更多的创新方向上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L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3月22日
万志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黄州医院 | 肿瘤内科
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现有创新药物的应用方面,依然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03月22日
吕凤亚
响水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3月22日
杨世忠
阳泉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 肿瘤内科
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为免疫治疗带来了突破,使中国患者能够率先受益于全球领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