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5 ASCO GI中国之声|王志强教授: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为晚期胃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01月26日
来源:肿瘤资讯
整理:肿瘤资讯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于1月23~25日在旧金山盛大召开,全球消化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纷纷亮相。其中,“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与多西他赛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化、Ⅱ期研究”以Rapid Oral Abstract形式脱颖而出,引发广泛关注。该研究聚焦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探索化疗药物剂型改良带来的疗效提升。【肿瘤资讯】特邀该研究的汇报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志强教授进行深度访谈,详细解读该研究的背景、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志强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采访视频

WechatIMG1021.jpg

ASCO GI现场报告

研究聚焦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探索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的疗效与安全性提升

王志强教授:虽然近年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发展迅速,但化疗仍然是晚期胃癌治疗的基石,尤其是在二线治疗中,化疗依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我们的研究聚焦于化疗药物本身的改良和优化。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是一种改良型新药,它采用人血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包裹多西他赛。这种剂型改良有望提高多西他赛的溶解度和安全性,并通过与肿瘤血管的GP60受体结合和空泡转运等机制,促进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从而提高抗肿瘤疗效。

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直接比较了同种活性成分但不同剂型的两个药物的有效性,旨在探索剂型改良能否带来疗效的提升。如果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能够优于标准治疗,将为广大晚期胃癌患者带来福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相较于传统多西他赛的优势在于其改良的药物载体设计

王志强教授: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载体的设计。首先,白蛋白包裹能够提高多西他赛的溶解度,从而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次,制剂中不含Tween-80和乙醇,这使得其安全性可能得到改善,减少了传统药物中的副作用。此外,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通过与肿瘤血管上的GP60受体结合,并借助空泡转运机制,能够促进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进而有可能提升其抗肿瘤效果。这些设计上的改进使得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在治疗胃癌等恶性肿瘤时,展示出更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主要依赖化疗,且普遍未涉及免疫治疗

王志强教授:目前,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主要仍以化疗为主。在选择二线治疗药物时,通常会优先考虑一线治疗中未使用过的药物。例如,如果一线治疗中已经使用了抗HER2药物,那么在二线治疗时一般不会再次使用该类药物。尽管免疫治疗在一线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二线治疗中的数据仍然非常有限。

目前在中国,晚期胃癌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是紫杉醇联合雷莫西尤单抗。然而,该方案的总生存期(OS)获益有限,且雷莫西尤单抗价格较高,尚未进入医保,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广泛。

因此,当前临床实践中,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主流仍然是化疗,例如紫杉类药物或伊立替康等。

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显示出更好的生存获益

王志强教授: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组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OS方面均优于多西他赛组。

虽然本研究并非头对头研究,但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的疗效在数值上与目前的标准治疗(紫杉醇联合雷莫西尤单抗)相当,且优于既往的伊立替康或多西他赛单药治疗。

更重要的是,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组的死亡风险下降幅度更大,接近41%,而紫杉醇联合雷莫西尤单抗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显示,其死亡风险下降相对较低。

这些初步数据表明,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正在进行Ⅲ期研究,进一步验证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的疗效优势

王志强教授:我们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展了一项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同样是比较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与标准多西他赛单药治疗晚期胃癌二线及以上患者。该研究已入组200余例患者,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会公布研究结果。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的疗效优势。

附·相关研究

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与多西他赛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化、Ⅱ期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
多西他赛在胃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无论是作为单药治疗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HB1801)是一种新型的紫杉烷类药物,相较于多西他赛具有诸多优势。先前的Ⅰ期研究已表明,HB1801在胃癌患者中显示出初步疗效。
研究方法
在这项Ⅱ期研究中,入组患者的年龄为18~75岁,经组织学确诊为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GEJ)腺癌,并且在至少接受过一线含铂类药物和氟尿嘧啶的联合化疗后病情进展。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分别接受HB1801(100 mg/m²)或多西他赛(75 mg/m²)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分层因素包括既往是否接受过免疫治疗(是或否)和东部肿瘤合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0或1)。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6月25日,共有128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HB1801组(N=65)或多西他赛组(N=63)。两组在基线特征上具有可比性。总体而言,患者中位年龄为59.0岁,106例(82.8%)患者的ECOG PS评分为1分,76例(59.4%)患者曾接受过免疫治疗,76例(59.4%)患者有≥2个转移灶。HB1801组和多西他赛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0个月和2.7个月(HR=0.81;95%CI 0.53~1.21)。HB1801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1.5%[1例完全缓解(CR)和13例部分缓解(PR),95%CI 12.3%~33.5%],疾病控制率(DCR)为56.9%(20例SD,95%CI 44.0%-69.2%);而多西他赛组的ORR为14.3%(1例CR和8例PR,95%CI 6.8%~25.4%),DCR为42.9%[17例疾病稳定(SD),95%CI 30.5%~56.0%]。HB1801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3个月,多西他赛组为7.8个月(HR=0.59;95%CI 0.35~1.01;P=0.025)。HB1801组和多西他赛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分别为93.8%和93.7%。在HB1801组和多西他赛组中,最常见的TRAE包括脱发(46.2% vs 39.7%)、疲劳(43.1% vs 23.8%)、贫血(40.0% vs 39.7%)、低白蛋白血症(29.2% vs 12.7%)、食欲减退(21.5% vs 12.7%)、外周水肿(16.9% vs 12.7%)和恶心(15.4% vs 19.0%)。HB1801组和多西他赛组分别有20例患者(30.8%)和19例患者(30.2%)出现了≥3级TRAE,最常见的为贫血和疲劳。多西他赛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其中1例被认为与治疗相关。HB1801组没有患者出现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HB1801组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研究结论
与多西他赛相比,HB1801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中可使死亡风险降低41%,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特征。

参考文献

Wang ZQ, Chen DL, Li H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bumin-bound docetaxel vs. docetaxel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ASCO GI, 2025, Abstract 333.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 Kingsle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 Kingsle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2月05日
李海志
常州市中医院 | 乳腺外科
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02月04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组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OS方面均优于多西他赛组
02月04日
高阳阳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医院) | 放疗科
感谢分享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