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希愈纪 | 病例分享:双克隆表达多发性骨髓瘤的曲折诊疗之路:从初诊到多次复发的应对策略

2024年12月18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由北京健康促进会发起的“希愈纪”2024血液肿瘤临床思维菁英show项目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踊跃出许多血液肿瘤领域优秀的病例,本系列旨在通过摘取出该项目突出病例,使更多的临床医师更快、更便捷的学习血液疾病诊疗相关知识,促进血液疾病个体化和全程规范治疗,帮助更多血液肿瘤患者获得获得创新前沿的诊疗方案,造福更多患者。本文分享一例中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经验体会,该患者初诊时为双克隆表达(IgG-k型和IgA-k型),复发后患者为单克隆表达(IgA-k型),治疗难度较大。

病例简介

患者信息

一般资料:患者男,53岁;

主诉:发现贫血5月,骨痛4月余。于2020.10月就诊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血液内科;

现病史:2020年5月因咳嗽咳痰、发热就诊于呼吸科,当时血红蛋白 91.8g/L,球蛋白 73.9g/L,诊断为肺炎。2020年10月因上述症状加重就诊于血液科,此时血红蛋白降至 61.8g/L;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2.6×109/L,RBC 1.94×1012/L,HGB 56.0 g/L,PLT 80.0×109/L,NEU 1.28×109/L;

生化:血清白蛋白测定 26.2 g/L,球蛋白:98.8g/L,尿素测定 9.14 mmol/L,肌酐测定113 umol/L,血清尿酸测定 627 umol/L,免疫球蛋白IgG测定 59.49 g/L,免疫球蛋白IgA测定12.97 g/L,免疫球蛋白IgM测定 0.11 g/L,β2-微球蛋白测定 14.34 mg/L;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165.0 mm/h;

尿液:尿蛋白测定[PRO] 1+;

全身低剂量CT:可见多处骨质破坏;

骨髓涂片: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增高,占31.5%;

图1. 骨髓涂片.png

图1. 骨髓涂片

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G-k型和IgA-k型;血清M1:蛋白含量13.44g/L;血清M2:蛋白含量29.50g/L;尿M蛋白含量514.008mg/24h;

图2. 免疫固定电泳检测.png

图2. 免疫固定电泳检测

临床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IgG-k型和IgA-k型)ISS分期Ⅲ期 DS分期Ⅲ期A组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20年10月-2021年2月采用PCD方案化疗4个疗程,疗效评价为VGPR,骨髓穿刺结果示瘤浆细胞 1%,血M蛋白 2.5g/L(IgG-κ型和IgA-κ型),尿蛋白阴性。

2021年3月采集干细胞,2021年5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2021年8、9月采用VRD方案巩固2个疗程,疗效评估为CR,之后至2022年10月采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疗效评估仍未CR。

二线治疗:

2022年10月疾病复发,瘤浆细胞比例占31.6%,血清M蛋白含量:4.21g/L,M蛋白类型为IgA-κ型,尿本周蛋白阳性。予以患者达雷妥尤单抗治疗,但疾病仍不缓解,治疗陷入僵局。

三线治疗:

2023年4月更换为伊沙佐米+泊马度胺+地塞米松(IPD)方案。2周期后瘤浆细胞比例占2.5%,血清M蛋白含量 1.77g/L,M蛋白类型为IgA-κ型,尿本周蛋白阴性,疗效评价为PR。

应用IPD方案10个周期化疗后,瘤浆细胞比例占31%,血M蛋白:5.19g/L,尿M蛋白:24.5mg/24h,M蛋白类型:IgA-κ型,疗效评价为PD。

随后更换为塞利尼索、卡非佐米、地塞米松(XKd)方案化疗,骨穿显示瘤浆细胞占2.0%。M蛋白:0.66g/L,尿蛋白:阴性,疗效评价为VGPR。

总结

该MM患者起病时临床表现不特异,早期在呼吸科就诊未发现血液系统异常,提示临床中需加强多学科协作,提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患者初诊时为双克隆表达(IgG-κ型和IgA- κ型),复发后转变为单克隆表达(IgA-κ型),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目前患者三线复发后应用XKd方案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MM具有不可治愈性,若四线治疗后再次复发,治疗方案的选择面临挑战,如CAR-T疗法、序贯移植等方案的可行性需进一步探讨,这也为后续临床治疗和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Mathild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nik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