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循证有例 | 乳腺癌会自愈?一例乳腺癌患者肿瘤自发消退纪实

01月20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自发性消退是一种罕见现象,指在未接受治疗情况下,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病灶部分或完全消失。虽然该现象鲜有报道,但并不代表不会发生。近期,来自巴西的研究者分享了一则病例:一位92岁女性患者,组织学诊断为乳腺癌,但在计划进行手术切除的当天,初始活检的病变却神秘消失。进一步的乳腺钼靶和磁共振检查显示,原发肿瘤已完全消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病例介绍:未经治疗,乳腺癌自发消退神秘历程

患者女,92岁,因左乳房肿块快速增大4个月就诊。患者本人及其家族均无癌症史。体格检查可见左乳外上象限有一5.0 cm大小肿块,乳腺钼靶检查显示致密型肿块伴可疑钙化,BI-RADS 5级(图1)。

图片1.png

图1. 左乳毛刺状致密型肿块伴可疑钙化(箭头)

乳腺钼靶检查5天后行穿刺活检,病理显示非特殊型低分化浸润性乳腺癌 (NOS;WHO 2019),基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s) <1%(基质TILs%=单核炎性细胞占据的面积/总肿瘤内基质面积)。免疫组化:AE1/AE3、SOX10阳性,提示乳腺癌。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2+),Ki-67指数为80%;极少数淋巴细胞(<1%)CD4、CD8、CD3和 CD20表达;HER2双原位杂交显示HER2扩增阳性;PD-L1阴性(图2)。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HER2双原位杂交:HER2扩增阳性(平均HER2基因信号4.0,平均Chr17信号 2.0,比值2.0)。

图片2.png

图2.(a)HE染色显示非特殊型低分化浸润性乳腺癌,基质TILs<1%;(b)免疫组化显示CD4+;(c)HER2双原位杂交显示HER2扩增阳性(平均HER2基因信号4.0,平均Chr17信号 2.0,比值2.0);(d)PD-L1阴性 

35天后复查,患者主诉肿块大小明显减小,CT检查显示肿瘤侵犯肌层,肿瘤直径缩小(图3)。

图片3.png

图3. 活检后乳腺钼靶(A)显示肿块缩小 (绿色箭头),(B) 腋窝处可见非典型淋巴结肿大 (橙色箭头)

66天后复查,患者主诉自检未见肿块。体格检查肿块完全消退,腋窝淋巴结无明显异常。活检后71天再次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显示影像学完全消退,肿块部位仍可见可疑钙化灶,BI-RADS 6级。MRI显示活检部位无强化肿块,结构轻微扭曲,符合纤维瘤。评估为影像学完全缓解(图4)。

图片4.png

图4. 活检后乳房 MRI 显示肿瘤消退,影像学完全缓解(绿色箭头)(A、B、C、D),淋巴结消退(E)(橙色箭头) 

患者认为自愈,拒绝任何治疗。经沟通后同意手术治疗,接受左乳改良根治术并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 

5个月后,乳腺钼靶检查原肿瘤位置可见小型致密肿块。拒绝治疗1年3个月后,患者肿瘤部位肿块增大。体格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为 4.0 cm肿块,乳腺钼靶检查得以进一步确证(图5),腋窝淋巴结未见典型转移影像学特征。

图片5.png

图5. 随访期间乳腺钼靶

进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活检(level 1),可见一白色、边界清晰肿块,直径大小4.0 cm。组织学检查显示低分化浸润性乳腺癌伴髓样特征。广泛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TILs为70%;淋巴结未见转移。

相较于第1次活检,未见残留肿瘤细胞。炎性浸润以CD3+、CD8+(30%)和 CD4+(70%)淋巴细胞为主。未见CD56+ T淋巴细胞,可见CD20+淋巴细胞。肿瘤免疫表型提示三阴性:雌激素、孕激素受体以及 HER2(1+)阴性,Ki-67指数90%。细胞角蛋白和 SOX10 阳性。HER2原位杂交检查显示基因扩增阴性。PD-L1表达10%。伴髓样特征浸润性乳腺癌HER2双原位杂交:HER2扩增阴性(平均HER2基因信号2.0,平均Chr17信号 2.0,比值1.0)。

图片6.png

图6.(a)HE染色显示低分化浸润性乳腺癌伴髓样特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免疫组化:大量CD4阳性淋巴细胞,70%;(c)HER2双原位杂交:HER2扩增阴性(平均HER2基因信号2.0,平均Chr17信号 2.0,比值1.0);(d)PD-L1阳性(10%)。

揭秘乳腺癌自发消退之谜:可能的机制

肿瘤自发消退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中,包括良性、恶性、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

可能的机制是:肿瘤细胞的生长、进展、扩散依赖于复杂的遗传信号传递——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微环境、细胞外基质以及宿主宏观环境之间进行。随着肿瘤细胞的增殖,人体免疫系统会建立防御屏障来抑制肿瘤生长,当肿瘤细胞突破免疫防御屏障时即会进展。干扰此平衡系统可能会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发修复指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已知的机制包括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和激素相互作用、生长因子和/或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分化诱导、坏死刺激、血管生成抑制等。上述机制可能会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引发乳腺癌自发消退。

本病例患者自发性消退可能是诊断性穿刺活检通过干扰肿瘤微环境平衡,触发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此外,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异质性和自然选择也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系的变化。例如,慢性炎症可能为某些细胞系的增殖提供有利条件,而手术切除肿瘤则有助于清除这些潜在的癌细胞。因此,即使在药物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情况下,手术切除仍可能是必要的。尽管有研究探讨某些药物(如二甲双胍和他汀类药物)对肿瘤消退的影响,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这些药物与自发性肿瘤消退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而且本病例患者并无相关用药史。

乳腺癌自发消退带来的启示

探讨肿瘤自发消退背后的复杂生物学机制极具挑战性。本病例提供了一种思路,即诊断性穿刺活检引起的局部创伤触发免疫系统,从而导致肿瘤消退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探索肿瘤自发消退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肿瘤自发消退这一罕见现象,还可能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启示。例如,明确何种情况下可避免过度治疗,如何利用其为特定肿瘤类型(如髓样癌)量身定制精准治疗策略。这些研究方向有望为未来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De Faria Castro Fleury E, de Sousa Neto JA, Wludarski SCL, et al. Transient Regression of Breast Carcinoma After Diagnostic Biopsy and Tumor Heterogeneity: A Case Report. Cureus. 2024 Nov 3;16(11):e72919. doi: 10.7759/cureus.7291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xy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1月21日
张远超
济南市济阳人民医院 | 放疗科
可能的机制是:肿瘤细胞的生长、进展、扩散依赖于复杂的遗传信号传递——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微环境、细胞外基质以及宿主宏观环境之间进行。
01月21日
尹青
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 | 病理科
断性穿刺活检引起的局部创伤触发免疫系统,从而导致肿瘤消退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探索肿瘤自发消退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肿瘤自发消退这一罕见现象,还可能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01月21日
张德伟
黄骅市人民医院 | 放疗科
肿瘤自发性消退是一种罕见现象,指在未接受治疗情况下,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病灶部分或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