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第八期“颈彩纷呈”头颈肿瘤专家学术沙龙MDT中心交流会通过线下结合线上的形式拉开帷幕!此次交流会邀请了国内三大医院MDT中心团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各中心分别介绍了MDT团队成员及成果,并分享头颈肿瘤MDT罕见疑难病例,深入讨论MDT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经验和创新思路。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郝春成教授、沈俐教授、李吉平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共同探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策略。头颈肿瘤病情复杂,治疗选择相对较多,且预后较好,因此每一步治疗选择都至关重要。头颈肿瘤尤其适合采用MDT模式,需要MDT团队来解决疑难问题,这是促进头颈肿瘤治疗规范化的一个很好的实践,MDT治疗模式已在全国成为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吸取各团队的经验和特色,共同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感谢所有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同仁,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各中心MDT经验交流,成果展示
哈尔滨医科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MDT团队
病例分享:治疗后进展的下咽癌 钟振滨教授
患者67岁,于2022.11发现右颈部肿物,就诊外院行下咽部位支气管镜下活检提示:鳞状细胞癌。右颈部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提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下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cT4aN3M0,IVB期)。分别于2022.12.12和2023.1.10在外院行TP方案联合PD-1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信迪利单抗)2周期治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023.2.6和2023.3.6继续接受TP方案联合PD-1单抗2周期治疗。2023.4.10患者因自觉喘憋明显就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MRI检查提示肿物增大导致喉梗阻,并于头颈外科行气管切开术。2023.4.10经MDT讨论,诊断:下咽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cT4bN3M0,IVB期);决定行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顺铂30mg/m2,QW,共6周;西妥昔单抗,首周400mg/m2,第2-6周250mg/m2,共6周)。2023.6.5疗效评估为PR。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在最初经过两个周期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疗效评价为PR,若肿瘤可切除,可以进行手术切除;若无法切除,则可以考虑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在外院完成了四个周期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病情迅速变化,短时间内即进展至喉梗阻。该病例凸显了MDT的重要性,密切随访和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是确保疗效的关键。相对而言,头颈部鳞癌对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较为敏感,但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存在免疫超进展现象,其机制尚不清楚。此患者若在两个或三个周期化疗联合免疫后接受根治性治疗,可能会避免后续的快速进展。令人高兴的是,此病例在后续改为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取得了显著成功,疗效评价为PR。这表明,药物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仍可能从局部联合治疗中获益,且靶向治疗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益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目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已成为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标准治疗,其在围术期治疗潜力巨大。此类患者经MDT讨论后需设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策略调整。若患者的初始目标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建议采用积极的化疗联合免疫或化疗联合靶向的新辅助治疗。此外,小样本Ⅱ期研究显示,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和免疫可能进一步提高有效率。若初步判断手术意义不大,或患者要求保喉,则更倾向于在初始阶段进行同步放化疗,并在后期进行靶向维持治疗。在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开始前,放置胃管非常重要,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其治疗耐受性显著提高。患者目前的反应为PR,尚未达到完全缓解(CR),若直接停药,疾病进展风险可能增加,可以继续化疗加靶向治疗两个疗程,在放疗结束后的首次评估时再进行全面判断。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MDT团队
病例分享:口腔鳞癌 陈佳琦教授
患者,男,66岁。发现左颈部肿物2月,左口咽肿物10天,就诊于外院,检查发现口咽部菜花样肿物,行口咽部病损活检,病理提示:左口咽病损低分化鳞癌。遂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4.6.21 PET-CT提示:口咽左侧壁结节糖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左侧颈部囊性灶边缘糖代谢增高,考虑转移可能。2024.6.22咽喉部CT增强扫描:口咽左侧壁结节,恶性待排;左侧颈II区囊实性结节,考虑转移可能。既往史:2023.12脑梗病史,二级预防中;金属冠修复。诊断:口咽癌(p16+,cT3N2M0,II期)。遂行2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顺铂40mg,d1-d3/q3w ;5-FU 1.6g,d1-d3/q3w;西妥昔单抗600mg,d1/qw1,400mg,d1/qw2-6)。2024.7.31咽喉部增强CT提示:口咽癌灶较前(2024-06-22)缩小;左侧颈II区淋巴结转移,较前缩小。治疗后分期:ycT2N2M0,II期。于2024.8.7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提示:pCR。2024.9.18开始放疗,目前放疗已结束。2024.11.26复查咽喉部增强CT:左舌口咽部病损切除术+左颈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改变。拟行术后辅助化疗+靶向治疗。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HPV阳性与HPV阴性鳞状细胞癌在生物学特性和治疗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该患者为局晚期头颈部鳞癌,适合新辅助治疗,推荐方案包括化疗联合靶向、化疗联合免疫或化疗联合靶免治疗。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可实现快速缩瘤,治疗两周期后评估疗效,再决定后续手术或放疗。对于口咽癌且P16阳性,建议在诱导化疗后进行放疗,以期获得更好的肿瘤缩小效果。放疗前是否能去除金属修复物很重要,若无法拆除,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若新辅助治疗后仍按原切除范围切除,可能削弱新辅助治疗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下咽或喉部肿瘤患者,切除范围若未相应调整,可能影响器官功能。有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后缩小切除范围仍能取得良好效果。此例患者放疗后需继续完成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若新辅助治疗效果良好且患者为低分化、P16阳性,如果术后辅助放疗是必需的,是否可以直接进行根治性放疗,而豁免手术,值得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患者属于局部晚期,并伴有淋巴结转移,可以采用化疗、免疫和靶向联合方案的新辅助治疗,研究显示三药联合能实现更好的缩瘤效果,且pCR率更高。针对老年患者,可以选择TP方案周疗,以减少不良反应。总体而言,P16阳性患者对放疗的敏感性较高,先进行新辅助治疗,以实现后续的根治性手术或放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范围存在争议,应在保障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最大化切除。该患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反应良好,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但应意识到部分pCR患者仍面临复发风险。因此,在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中,完成4~6个周期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必要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尽管该患者达到了pCR,但仍面临复发风险,需进行术后辅助放疗。对于P16阳性患者,虽然已有研究探讨降低放疗剂量的可能性,但目前指南并未推荐,因此仍建议给予60Gy的剂量,除非参与临床试验,才考虑降低至50Gy。由于病理结果报告的pCR可能存在些许肿瘤细胞遗漏,是否真正实现pCR仍有争议。因此,建议患者术后完成足量化疗,即辅助放疗结束后,建议患者完成两个周期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随后进入随访阶段。在前期治疗有效的基础上,关于是否可以直接进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应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告知各治疗方案的利弊,让患者参与决策是最恰当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仁济医院MDT团队
病例分享:头颈部局晚期恶性肿瘤 王晶烁教授
2023.9.18患者因“渐进性吞咽困难伴咯血2月”就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查体:左侧扁桃体肿大,占据咽腔约3/4。2023.9.18颈部B超:左侧颈部见多发淋巴结肿大。2023.9.18PET-CT:左侧扁桃体团块伴FDG代谢增高,考虑恶性病变可能;左侧颈深淋巴结累及不除外。2023.9.20局麻下行咽部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鳞状细胞癌。2023.9.29颈部增强CT:左侧扁桃体区占位,考虑恶性肿瘤,左侧颈部II区多发肿大淋巴结。2023.10.6MDT讨论认为原发灶较大,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考虑先行诱导化疗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2023.10.11~12.3行第1-3周期TP方案+西妥昔单抗+PD1单抗治疗。
2024.1.9颈部增强CT:左侧扁桃体区见团块影,不均性强化;左侧颈部II区多发肿大淋巴结,不均性强化。2024.1.10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扁桃体”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Ⅱ级(4×3×2cm),侵至周围横纹肌。左4组淋巴结(1/5);左2+3组淋巴结(1/2,另见癌结节1枚伴坏死)。P16(+),PD-L1(CPS=15),Ki67(30%+),EGFR(弱+)。
2024.1.23颈部增强MR:口咽左前侧壁明显增厚及软组织结节影,可见不均匀强化;口咽及舌咽部左侧壁黏膜强化明显。2024.2.2再次MDT讨论,决定术后补充放疗。2024.5.13放疗后颈部增强MR:口咽左前侧壁明显增厚及软组织结节影,可见不均匀强化;口咽及舌咽部左侧壁黏膜强化明显。2024.5.10~7.30补充第1-3周期白蛋白紫杉醇+西妥昔单抗+PD1单抗辅助治疗。
2024.8.3补充化疗后颈部增强MR:口咽左前侧壁局限性增厚,T1WI呈等信号,T2WI及FS呈稍高信号,DWI信号略高,注入对比剂后可见不均匀强化。口咽及舌咽部左侧壁黏膜强化明显。双侧颈动脉间隙、颈后间隙和椎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大咖论道-病例讨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在头颈肿瘤的诊疗中,严格遵循诊疗指南很重要。指南是基于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得出的,为诊疗提供了经验基础。但是,诊疗指南并不适用于所有个体。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尽管某些特殊病例未被指南涵盖,但仍可取得良好效果。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考虑患者个体差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并确保患者知情同意,了解治疗方法的潜在益处和副作用。诱导治疗有助于缩瘤,使得手术更加顺利达到R0切除。此外,诱导治疗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选择手术时机尤为重要。该病例展示了MDT的重要性。在最初分期和治疗选择中,既可以选择手术,也可以选择同步放化疗。经过MDT讨论,最终决定进行术前靶免化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例的术前治疗给药方式很有启发意义,d1、d8的安排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希望以后在临床上能借鉴此给药方式。总之,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应在指南的指导下,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影像学检查判断放疗后的反应与肿瘤残留或复发之间的区别一直是个难点。目前主要依赖弥散加权成像(DWI)与术前影像进行对比,观察强化范围,更多的判断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外科医生通常将手术置于首位,而肿瘤内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则希望通过更小创伤的方式为患者解决问题。然而,这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如果放疗的效果达不到预期,之后再进行手术时,外科医生面临的压力会很大。此例患者肿瘤负荷较小,实施根治性放化疗并不困难,但外科医生可能会担心放疗效果不佳会增加后续手术的难度,比如手术范围难以确定,影响切口愈合等。在术后辅助放疗时,可以适度降低剂量,比如在瘤床区维持60Gy,而在其他预防区域降低剂量。在面对高龄患者时,可以采取d1、d8的给药方式,以减轻毒副反应,这样的安排更加方便在日间门诊实施。
大会总结
会议尾声,郝春成教授、沈俐教授、李吉平教授对本次交流会进行总结陈词。本次会议富有成效,收获颇丰。当前,各个中心都在积极开展头颈部肿瘤的MDT工作,通过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各中心能够相互借鉴、互补不足,以期迅速提升诊疗水平至新的高度。这将有助于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有效地服务患者。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促进共同进步,推动头颈部肿瘤治疗的发展。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