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历经波折,终迎转机:Inavolisib破解安全性难题,尽显高效低毒无穷潜力

2024年12月15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PI3K靶点位于PAM通路的上游,是通路变异的第一关,对抑制肿瘤葡萄糖代谢和细胞骨架重塑,进而抑制肿瘤生长转移、改善肿瘤耐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PI3K抑制剂的研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半以上的研发管线终止或暂停。作为PI3K抑制剂研发路上众多挑战者的一员,新型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Inavolisib从作用机制到III期INAVO120研究尽显安全性优势,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基于此,本期内容将从药物安全性的角度解读PI3K抑制剂发展,畅谈Inavolisib的未来应用前景。

无法守住安全性防线,早期PI3K抑制剂研发频频折戟

PI3K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存活、血管生成等过程,同时还与多种耐药机制有关1。因此,针对PI3K信号通路的药物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不能解决PI3K抑制剂的毒性问题,它们的研发之路遭遇了诸多挫折。

PI3K抑制剂研发中,首先探索的是广谱-PI3K抑制剂(pan-PI3K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Buparlisib(BKM120)、Pilaralisib(XL147)和Pictilisib(GDC-0941)。其中,Bupalisib为第一代广谱-PI3K抑制剂,III期试验BELLE-2研究3证实Buparlisib联合氟维司群可显著延长内分泌耐药后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Buparlisib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伴随较严重的肝毒性,ALT升高(25% vs 1%)、AST升高(18% vs 3%),且3-4级的高血糖(18% vs <1%)和皮疹(8% vs 0)等不良反应(AE)显著增加2。鉴于较低的获益风险比,导致该药物在临床应用受限。其他pan-PI3K抑制剂亦如此,由于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严重的肝毒性、神经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情绪障碍等问题,研究先后中止。

随着人们对蛋白结构及亚型的了解逐渐深入,亚型特异性PI3K抑制剂正式登上抗肿瘤治疗舞台。根据抑制剂的催化亚基不同,可分为α、β、δ和γ不同亚型,第二代PI3K抑制剂包括β sparing PI3K抑制剂和PI3Kα抑制剂。其中,β sparing PI3K抑制剂主要为Taselisib。然而,III期SANDPIPER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氟维司群单药,Taselisib联合氟维司群的PFS获益仅延长2个月,同时存在较高的腹泻、高血糖和结肠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7%的联合治疗组患者出现早期停药。因此,还需要寻求更高特异性抑制PI3Kα和更好安全性的药物。

新型Pl3Ka抑制剂顺势而生,高选择性成就Inavolisib低毒高效

PI3Kα抑制剂的成功源于药物机制的先天优势。小分子PI3K抑制剂的毒性取决于其PI3K异构体特异性,pan-PI3K抑制剂容易发生脱靶,进而引起普遍的细胞毒性。与pan-PI3K抑制剂不同的是,虽然PI3Kα抑制剂也对α、β、δ和γ亚基有抑制作用,但其对α亚基的抑制能力高于其它催化亚基(β、δ和γ),因此PI3Kα抑制剂可以在有效抑制PIK3CA突变的乳腺癌进展的同时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

Alpelisib是首个获批用于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PI3Kα抑制剂。SOLAR-1研究5在评估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对比氟维司群单药治疗的疗效时发现,应用Alpelisib的PIK3CA突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PFS、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等主要疗效指标均存在显著提升。然而,安全性数据显示,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组≥3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76%),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组因AE停药的患者比例也显著增加(25% vs 4.2 %),一定程度限制了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相比之下,Inavolisib的优势在于其作为一种强效、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对PI3Kα的选择性更高。数据表明,其对PI3Kα的选择性是其它亚型的300倍以上(PI3Kγ:337倍;PI3Kδ:574倍;PI3Kβ:2676倍),远超过Alpelisib(PI3Kγ:50倍;PI3Kδ;63倍;PI3Kβ:260倍)6,7,8。PI3Kα对于胰岛素介导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广泛抑制PI3Kα可导致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可能重新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I3K信号,进而导致较高的AE和脱靶毒性风险4,9。这也是Alpelisib ≥3级高血糖等AE发生率较高的原因。而Inavolisib对突变型p110α具有更高选择性,避免了抑制野生型信号传导所致的全身性副作用。因此,Inavolisib在机制上凭借其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强的抑制效力,可以在治疗PIK3CA突变相关的乳腺癌中表现出更低的毒副作用和更高的治疗有效性。

多项研究力证Inavolisib安全性优势,为患者获益争取最大化

GO39374是一项Inavolisib单药或联合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治疗PIK3CA突变HR+/HER2-晚期乳腺癌的I/Ib期研究。2022年ASCO大会更新了GO39374研究的长期安全性数据10,截至2022年1月1日,所有接受安全性评估的患者有193例,结果显示,Inavolisib长期治疗组(≥1年)患者的安全性与所有人群一致,长期使用Inavolisib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血糖、口腔炎、皮疹等特异性AE通常发生在治疗早期,所有人群中约52%患者出现≥1次导致研究治疗方案调整(药物中断/剂量减少/停药)的AE,仅2%因为AE终止治疗。

图片1.png

图1. GO39374研究的长期安全性结果

此外,III期INAVO120研究探索了一线Inavolisib/安慰剂+哌柏西利+氟维司群用于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完成治疗12个月内复发的PIK3CA突变、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2023 SABCS会议公布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最常见的任意级别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高血糖、口腔炎和粘膜炎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腹泻。但3/4级不良反应除了中性粒细胞减少在两组发生率较高(80.2% vs. 78.4%),其余发生率都较低。所有因不良反应导致停止治疗的比例在inavolisib组仅为6.8%。Inavolisib的安全性特征和既往研究一致,无新的安全信号。

图片2.png

表 1. INAVO120研究长期安全性数据(SABCS 2023)

在2024年ASCO会议中,INAVO120研究报道了附加分析结果11,包括额外的临床相关疗效终点、Inavolisib关键AE的详细数据以及患者报告的结局(PROs)。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关键AE,即高血糖、腹泻、皮疹、口腔炎/黏膜炎症的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7、15、29和13天;≥3级高血糖、口腔炎和黏膜炎发生率低,均为5.6%;因任何AE而停用Inavolisib的比例仅为6.2%。而在PRO方面,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确认达到最严重疼痛的时间更晚(30.9个月 vs 18.1个月,HR=0.74,95%CI:0.48-1.13),两组大多数患者报告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水平均为中等或更低,且这些患者对治疗相关AE的担心程度为“完全没有”或“有一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了日常功能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图片3.png

图 2. INAVO120研究中选定关键AE(2024 ASCO)

图片4.png

图3. INAVO120研究中患者报告结局(2024 ASCO)

众所周知,PI3K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以口腔炎和黏膜炎、高血糖为主。既往SOLAR-1研究5显示,Alpelisib联合氟维司群组≥3级高血糖、腹泻、皮疹和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6%、6.7% 、9.9%和2.5%,约25%的患者因AE发生停药,中位治疗持续对间仅为5.5个月。相比之下,INAVO120研究Inavolisib≥3级高血糖发生率仅为6%,≥3级腹泻、皮疹和口腔炎/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和6%,因AE停药率仅为7%12。综上可见,Inavolisib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优势明显。

小结

目前,PI3Kα抑制剂在HR+/HER2-晚期乳腺癌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但在安全性方面,PI3Kα抑制剂具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疲劳、腹泻、高血糖等,需要临床医生格外关注。从现阶段公布的安全性数据来看, Inavolisib长期治疗的耐受性更好,更少患者因AE终止治疗,更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同时,Inavolisib已在国内获得优先评审资格,因此期待其可以早日获批,成为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一员,让这种高效且安全的药物惠及更多乳腺癌患者。

*请上下滑动填写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等.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乳腺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OL].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07): 673-692. 
2. Baselga J, Im SA, Iwata H,et al. Lancet Oncol. 2017 Jul;18(7):904-916.
3.Dent S, Cortés J, Im YH, Diéras V, et al. Ann Oncol. 2021 Feb;32(2):197-207.
4.VANHAESEBROECK B, PERRY M W D, BROWN J R, et al. Cancer Discovery, 2022, 12(1): 20-22.
5.ANDRé F, CIRUELOS E, RUBOVSZKY G, et al. N Engl J Med, 2019, 380(20): 1929-1940.
6.VANHAESEBROECK B, PERRY M W D, BROWN J R,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21, 20(10): 741-769.
7.HANAN E J, BRAUN M G, HEALD R A, et al. J Med Chem, 2022, 65(24): 16589-16621.
8.HONG Y R, SALLOUM R G, YADAV S, et al. Value Health, 2020, 23(12): 1592-1598.
9.SONG K W, EDGAR K A, HANAN E J, et al. Cancer Discovery, 2022, 12(1): 204-219.
10.Philippe L. Bedard, et al. JCO.2022.40.16_suppl.1052
11. JURIC D, KALINSKY K, TURNER N C,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42(16_suppl): 1003-1003..
12. JHAVERI K L, IM S A, SAURA C, et al. Cancer Research, 2024, 84(9_Supplement).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Elv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X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2月16日
莫世发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 肝胆胰外科
历经磨难破解安全性难题
2024年12月15日
李刚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肿瘤内科
PI3K靶点位于PAM通路的上游,是通路变异的第一关,对抑制肿瘤葡萄糖代谢和细胞骨架重塑,进而抑制肿瘤生长转移、改善肿瘤耐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2月15日
洪永贵
安阳市肿瘤医院 | 内科
PI3Kα抑制剂在HR+/HER2-晚期乳腺癌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但在安全性方面,PI3Kα抑制剂具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疲劳、腹泻、高血糖等,需要临床医生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