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ESMO IO丨HAIC联合仑伐替尼及替雷利珠单抗,开启uHCC治疗新篇章

2024年12月1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免疫肿瘤大会(ESMO IO)于当地时间12月11日至12月1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在本次ESMO IO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建兵教授团队发起的“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仑伐替尼及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项单臂、II期研究”的数据结果,(Final Poster Number:137P)。这项研究也为后续不可切除HCC的临床工作带来了新的洞见,为深度剖析此次研究数据,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吴建兵教授对该研究结果及其临床价值等发表专业见解,以飨读者。

英文标题: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Lenvatinib and Tislelizumab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Single-arm, Phase II Study


中文标题: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仑伐替尼及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一项单臂、II期研究


第一作者:吴建兵

本期特邀点评专家——吴建兵 教授

吴建兵 教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肿瘤教研室副主任
· 江西省肝癌诊疗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第四届江西省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国家综合介入技术质量控制中心 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 常委
· 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 常委
· 国家肿瘤微创治疗战略联盟-中西医微创治疗专委会 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内照射专委会 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消融专委会 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专委会 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委员
·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 评审专家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重点课题3项,省厅级课题10项。发表SCI文章45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获江西医学科技奖、江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

研究背景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现有标准治疗手段较为有限。回顾性研究已表明,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仑伐替尼三联治疗能够提升uHCC患者的生存获益。本项II期研究旨在探索HAIC联合仑伐替尼及替雷利珠单抗治疗u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该人群提供有效的新治疗选择。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单臂、II期临床研究。入组既往未接受系统治疗的uHCC患者,接受HAIC联合仑伐替尼及替雷利珠单抗三联治疗:HAIC采用改良FOLFOX-HAIC方案(奥沙利铂85 mg/m²;亚叶酸400 mg/m²;5-氟尿嘧啶静脉推注400 mg/m²第1天;5-氟尿嘧啶静脉滴注2400 mg/m²超过46小时),HAIC按需进行;仑伐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直至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RECIST v1.1标准)。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ORR、疾病控制率(DCR)、手术转化率和安全性。

1.png

研究结果

在50例患者中,66.0%肿瘤直径≥10 cm,86.0%伴有大血管侵犯,22.0%存在肝外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23.7个月(95% CI:16.2 – 31.1个月)。患者基线情况详见表1。

2.png

有效性

· 根据RECIST 1.1标准的ORR为52.0%,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的ORR为80%。基于两种标准的DCR均为96.0%。

3.png4.png

· 
中位PFS为11.2个月(95% CI:5.2 − 17.2个月),中位OS为16.1个月(95% CI:12.2 − 20.0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7个月(95% CI:8.1 − 15.3个月)。

· 13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实现了100% 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30.8%,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为61.5%。

5.png11.jpg

安全性

· 大多数不良事件(AEs)为1或2级,3-4级AEs为30%。

· 最常见的3/4级AE为ALT升高(8.0%)、高胆红素血症(6.0%)和高血压(4.0%)。

6.png

研究结论

HAIC联合仑伐替尼及替雷利珠单抗三联治疗在uHCC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获益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专家点评

中国的HCC患者基数庞大,超过80%的患者在首诊时已处于中晚期HCC(BCLC B或BCLC C期),且伴有较高的门静脉癌栓(PVTT)比例。对于那些超过up-to-7标准、具有多血供多结节或单个肿瘤巨大特征的HCC患者,传统TACE疗效有限,而HAIC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介入治疗选择。在我们之前的回顾性研究中,已证实HAIC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对于不可切除HCC(uHCC)具有良好的的抗肿瘤效果。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本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开展此前瞻性II期研究,旨在探索FOLFOX-HAIC联合仑伐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u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最终纳入了50例uHCC患者,主要为晚期HCC患者(BCLC C期占90%),整体肿瘤负荷较大,66.0%的患者肿瘤直径≥10 cm ,86%伴有血管侵犯(其中78%伴有PVTT侵犯,16%伴HVTT),22%伴肝外转移。在此基线条件下,根据RECIST 1.1和mRECIST标准评估的ORR分别为52%和80%,DCR在两种标准下均为96%。中位PFS为11.2个月,中位OS为16.1个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7例(14%)患者治疗后实现了临床完全缓解(cCR),我们将cCR定义为mRECIST标准评估下达到影像学完全缓解(CR),AFP至少连续2个评估周期持续正常。后续分析发现,与SD/PD组相比,CR/PR组的PFS(P<0.0001)和OS(P<0.001)显著更长,说明获得肿瘤缓解的患者可以转化为生存获益。13例(26%)患者成功转化手术,100%实现了R0切除,其中30.8%术后报告显示病理完全缓解,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为61.5%。通过该三联治疗方案,可以将一部分不可切除患者成功实现手术转化,并转化为一定的生存获益。当然,手术患者的长期OS数据仍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随访。对于临床达到cCR的患者,若肝功能处于临界值、肝硬化、门脉高压、多发结节病灶、门脉癌栓(VP3/4)、需要承受大型肝切除术、术后高并发症风险的患者手术切除应慎重。cCR的患者何时何种情况下可以停止治疗仍不清楚

本研究中的OS数据与既往回顾性研究或II期单臂研究类似,疾病进展后的OS仍有提升空间,一方面临床上对二线及以后的有效后续治疗手段存在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肝功能的保护,尤其是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让患者错失后续治疗的机会。

总体来说,HAIC联合仑伐替尼及替雷利珠单抗三联治疗对uHCC显示出令人鼓舞的临床获益和可控的安全性,尤其是肿瘤负荷较重伴门脉癌栓的晚期患者。期待未来,针对不同肿瘤特征的HCC人群,能够通过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规范化的局部联合系统治疗临床应用,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Jianbing Wu, et al. 2024 ESMO IO Poster 13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2月18日
袁素娟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肿瘤科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HCC)患者现有标准治疗手段较为有限
2024年12月17日
邓勇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 乳腺外科
谢谢分享学习到了
2024年12月14日
朱明武
舒城县中医院 | 肿瘤内科
期待未来,针对不同肿瘤特征的HCC人群,能够通过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或规范化的局部联合系统治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