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ESMO IO | 消融联合围术期替雷利珠单抗,探索小肝癌的治疗新模式

2024年12月12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近日,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免疫肿瘤学大会(ESMO IO)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肝胆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有多项国际前沿科研成果亮相。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徐立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消融治疗小肝癌的探索性研究,已于2023年ESMO AISA公布了初步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数据,在本次ESMO IO大会将公布增加随访后的安全性及疗效数据。本文特邀徐立教授对研究数据进行介绍和解读,并就肝癌临床诊疗和科研探索分享宝贵经验。

本期特邀专家——陈敏山 教授

陈敏山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
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肝癌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名誉顾问
中华医学会 外科学分会 肝脏外科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 肝病学分会 肝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 肿瘤学分会 肝癌学组委员

本期特邀专家——徐  立 教授

徐  立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主任医师、主诊教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副主任委员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H-index 50

研究背景

局部消融治疗是目前小肝癌标准根治性疗法之一,但与手术切除相比,消融治疗后局部复发率较高,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肿瘤最大径>2cm、多发肿瘤等。免疫治疗已经在中晚期肝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能否提高小肝癌患者消融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是一项单臂、II期探索性研究,旨在探索消融联合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高危小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单中心、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采用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先入组6例患者,进行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ed toxicity, DLT)观察。若出现DLT的患者<2例,则进入第二阶段,继续入组24例患者,研究的总人数共为30例。

流程图_00.jpg

研究人群:临床确诊为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数目≤2个,最大径>2cm 且≤5cm的HCC,包括手术切除或消融后复发且未经过系统性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

给药方案:入组患者在接受消融治疗前1天内注射替雷利珠单抗200mg。在接受完消融治疗后,若患者未出现特殊不良反应,则随后每三周再注射替雷利珠单抗一次,每次200mg,总疗程共4次。

主要终点: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终点:首次消融的完全缓解率(CR1)、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患者治疗后1年和2年无疾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

研究结果

第一阶段6例患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顺利进入第二阶段,至 2023年7月共完成30例患者的入组。

患者基线:入组患者肿瘤平均直径为3.13±0.67cm,20%患者为2个病灶,5(16.7%)例为复发患者。(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基线信息

安全性:3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AE)发生率为76.7%,最常见的AE是消融后第一天转氨酶升高,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可迅速恢复,1例患者因出现了与消融相关但与研究用药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导致停止治疗。43.3%的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但均为1-2级。没有发生治疗相关的死亡。

有效性:首次消融治疗的完全缓解率(CR1)达到了93.3%。1年DFS率为71.4%,中位DFS为23.2个月(图2)。

3.png

研究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消融治疗高危小肝癌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未观察到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长期疗效及详细安全性数据将在未来发布。

专家点评

本项研究结果说明消融联合围术期替雷利珠单抗的治疗方案是安全可行的。90%的患者都按计划完成了所有研究治疗,并且恢复良好,为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并为未来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研究基础。

目前免疫单药在可根治性治疗HCC患者的辅助治疗研究包括CheckMate-9DX2、KEYNOTE-9373、NIVOLVE4研究等,但均为单纯术后辅助治疗。我们希望通过术前+术后的免疫治疗更好地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改善无复发生存。本研究初步结果提示围术期免疫治疗对消融高危因素肝癌患者的生存有积极影响,1年DFS率可达71.4%。

需要注意的是,联合治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给患者制定治疗策略的时候,除了要考虑疗效,还应该重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对于有根治性机会的患者,应尽量采用一些不良反应比较小,疗程比较短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创新性的探索了4个疗程(可达稳态浓度)替雷利珠单抗的短疗程免疫治疗,患者依从性高,且无患者因免疫相关AE退出研究,而NIVOLVE研究共16个疗程辅助治疗过程(约1年)中有32.1%的患者因AE退出了研究4,提示在兼顾疗效的情况下,短疗程的药物治疗可减少长期药物使用带来毒副作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有积极影响。未来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对小肝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最佳疗程数进行探索。

中国学者在肝癌在国际学术影响力日益提升,很荣幸本项研究能够入选ESMO IO大会的海报展示。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临床研究成果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我国肝癌研究领域的巨大鼓舞,更是对我国临床研究者不懈努力的有力证明。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最终能够应用于临床,有效的推动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的获益。


参考文献

1. Li Xu, et al., 2024 ESMO-IO, 139P
2. Jimenez Exposito,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Volume 29, ix65
3. Goyal L, et al., Gut 2021;70:A22.
4. Masatoshi Kudo et al., JCO 40, 416-416(2022)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QTT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高惠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2月12日
于永江
荣成市人民医院 | 放射治疗科
谢谢分享为患者益
2024年12月12日
栗小玲
邯郸市第一医院 | 神经内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4年12月12日
白娟
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