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盘点精要】2024结直肠癌年终盘点:梳理年度重磅进展,聚焦结直肠癌诊疗新动向

2024年12月11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全方位展现结直肠癌(CRC)研究新进展,传递诊疗新策略新理念,2024年12月8日,【肿瘤资讯】重磅栏目之“结直肠癌年终盘点”如期而至,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联合举办,采用杭州、广州两地连线的形式,汇聚了国内结直肠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学术进展,并对未来的诊疗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2-1.jpg

开场致辞

会议伊始,杭州会场主持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大会主席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广州会场主持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以及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各位专家表示2024年结直肠癌领域进展颇多,为临床和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见证了新药物、治疗策略和理念的发展以及精准诊疗技术的提升,同时强调了年终盘点对于推动学术交流、促进诊疗规范的重要性,并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同仁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丁克峰教授主持

蔡三军教授致辞

张苏展教授致辞

陈功教授主持

徐瑞华教授致辞

李进教授致辞

盘点精要

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诊疗进展

主持专家:袁瑛教授

报告专家:陈功教授

1、微小残留病灶(MRD):MRD的评估已经从预后评估转变为干预治疗的一部分,尤其在判断肿瘤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循环肿瘤DNA(ctDNA)是评估MRD的一种手段,但并非唯一方式。MRD阳性是结直肠癌复发和转移的强预测指标。动态监测MRD较单次检测预测复发敏感性更高,且能比影像学更早预警复发风险。日本GALAXY研究和美国的BESPOKE研究证实MRD状态能预测辅助化疗的获益,ctDNA可指导个性化辅助治疗决策,对ctDNA阳性和阴性患者采用不同的“加减法”治疗。MRD检测技术尤为重要,基于原发肿瘤组织的个性定制化技术和MRD定量化发展可能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2、局部进展期CRC的治疗策略:基于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MMR/MSI)状态进行疗效与功能并重的治疗模式优化。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基础上,进行了“加减法”的探索,以提高疗效或减少不必要的治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一项研究显示在长程同步放化疗(CRT)中加入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CR率。中国TNT研究表明,TNT可延长高危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生存,TNT模式在局部进展期及高危直肠癌中既能提高生存率,也能满足患者保留器官功能的需求。国际数据表明需乐观谨慎对待临床完全缓解(cCR)后的观察等待策略,需要充分沟通、提高随访频率和探索生物标志物以提高评估的可靠性。

3、MSI-H局部进展期CRC新辅助免疫治疗:NeoShot、RATIONALE 214研究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能改善pCR率。新辅助免疫治疗不仅能提高近期疗效,NICHE-2研究表明有改善远期生存的潜力。此外,基于MSKCC和中肿研究,大多数MSI-H的LARC能通过新辅助免疫治疗豁免CRT。未来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探索方向为生物标志物筛选获益优势人群及降低毒性。同时,新辅助治疗周期的选择、安全性以及术后决策等问题也是深入讨论的方向。

讨论&点评

主持专家:章真教授

讨论专家:张剑威教授、张荣欣教授、卢亚琼教授、彭俊杰教授、林振宇教授、夏凡教授

讨论专家就MRD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以及安全性展开讨论。专家指出MRD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选取争议较小的检测技术、基于MRD结果预测是否化疗以及在随访中挖掘MRD动态监测的价值,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新辅助免疫治疗提升了pCR率,但长期效果和生存获益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同时,MSI状态可能影响疗效评估,未来研究方向可能包括治疗后的免疫微环境变化。

晚期结直肠癌治疗进展

主持专家:李宇红教授

报告专家:袁瑛教授

1、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治疗:CRLM需要目标引导下的分类治疗,对于可切除肝转移在全身治疗基础上积极主动进行局部干预,对于潜在可切除肝转移努力创造局部干预的可能性,对于不可切除肝转移的患者,在全身治疗基础上适时进行局部治疗干预。局部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此外,完全局部治疗后无复发和早期复发并行挽救性局部治疗的患者预后最佳,而未行局部治疗的患者预后最差。

2、针对特殊靶点患者的治疗:对于dMMR/MSI-H mCRC患者,KEYNOTE-177研究改写了临床指南,使得免疫治疗成为一线标准治疗。CheckMate 8HW研究证实双免治疗在一线应用中能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PFS),对RAS/BRAF突变型患者亦有效。针对pMMR/MSS mCRC的一线治疗,免疫联合治疗正在探索,FFCD-1703 POCHI研究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治疗经筛选的pMMR/MSS mCRC,客观缓解率(ORR)为74%,疾病控制率(DCR)为100%。OrigAMI-1研究显示对于未接受过抗EGFR靶向治疗的RAS/RAF WT mCRC患者,埃万妥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具有令人鼓舞、持久的抗肿瘤活性。CodeBreak 300研究证实KRAS G12C抑制剂联合抗EGFR单抗可显著改善化疗难治性KRAS G12C突变mCRC患者的PFS。CodeBreak 101研究首次在mCRC一线治疗中探索KRAS G12C抑制剂联合帕尼单抗以及化疗,ORR为75%,DCR为93%。在BRAF V600E突变患者中,NAUTICAL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群中,康奈非尼联合西妥昔单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且整体耐受性良好。目前正在进行的BREAKWATER研究有可能改变一线治疗的临床实践。MOUNTAINEER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图卡替尼治疗RAS野生型、HER2阳性患者,可获得39.3%的ORR和23.9个月的中位总生存期(OS)。对于有特殊靶点的mCRC患者,基因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3、不筛选靶点患者的治疗:两个不筛选靶点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为阴性,提示II期临床研究的阳性结果并不能保证III期研究的成功,因此在有标准治疗时不应随意使用II期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讨论&点评

主持专家:刘天舒教授

讨论专家:胡涵光教授、周波教授、孙婧教授、董超教授、王德深教授

讨论专家就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特殊靶点治疗及全程管理等展开探讨。专家们讨论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适应证和适用人群,强调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高发性和治疗的复杂性,经过系统治疗转化有效,通过自体肝移植技术可获得较好疗效。同时指出在肿瘤全程管理中,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不能单纯分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检测与治疗。对于pMMR患者,一线免疫治疗展现出抗肿瘤潜力,但仍需更多探索。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免疫联合抗EGFR治疗研究显示出良好疗效。未来能否在一线治疗中实现有靶打靶也是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案例讨论

案例分享&MTD讨论

主持专家:国风教授

报告专家:谭伊诺教授

1733833272368.png

主持专家:张荣欣教授

20241212-155317.jpg

讨论专家:蔡培强教授、李聪教授、姜武教授、王德深教授、邱际亮教授

谭伊诺教授分享一例年轻MSI-H晚期结肠癌病例。讨论嘉宾就MSI-H晚期结肠癌的手术指征、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包括年轻、产后女性患者的激素水平是否对治疗和预后有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新辅助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强调了全程管理中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整合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免疫治疗后外科手术介入的时机和效果。MSI-H晚期结肠癌的免疫治疗耐药问题在临床治疗中尤为棘手,内科治疗时需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包括采用联合双免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策略,同时应关注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和局部治疗手段的选择,凸显了MDT在治疗这类患者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享&MDT讨论

主持专家:姜武教授

报告专家:曾子杨教授

主持专家:李军教授

讨论专家:王健教授、翁姗姗教授、王六红教授、沈俐教授、张波教授

曾子杨教授分享两例新辅助免疫治疗病例。讨论专家就TNT治疗模式带来患者肿瘤退缩的思考、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管理以及如何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指出直肠癌疗效评估中难以判断有无肿瘤残留时应动态检测。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原发灶和转移灶对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时,在保护器官功能同时,需要对原发灶和转移灶采取个性化精准治疗策略,以最大化患者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在免疫治疗时代,既要重视疗效,也要关注安全性和毒副反应。

会议总结

陈功教授和袁瑛教授分别进行会议总结,“2024年结直肠癌年终盘点”通过梳理年度研究进展和案例分享讨论,深入探讨了分子和临床目标导向下的精准治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而且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随着本次盘点圆满结束,我们对结直肠癌的治疗前景充满期待,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期待未来我们能继续携手推进精准医疗的发展!

责任编辑:Skye
排版编辑:xiaodong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01月16日
邓勇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 乳腺外科
谢谢分享,学习到了
01月05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视频收听了一半,还希望收听下一本怎么找不到了耶?
2024年12月13日
李娟
六安市人民医院 | 病理科
新辅助免疫治疗提升了pCR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