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ESMO Asia | 方文涛教授:以创新之举突破治疗僵局,胸腺癌后线治疗迎来新希望

2024年12月07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胸腺癌,这一罕见而恶性的肿瘤,以其治疗难度之大和患者生存率之低,成为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在胸腺肿瘤中,胸腺癌仅占15%,却因其高度恶性和晚期发现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威胁。面对这一挑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方文涛教授带领团队在胸腺癌的二线及后线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德利替尼的临床研究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2024年ESMO Asia大会上,该研究入选Proffered Paper session,引发广泛关注。【肿瘤资讯】特别邀请方文涛教授深入探讨胸腺癌治疗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探索方向,并揭示如何通过创新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新型治疗方案,为胸腺癌患者开辟生存新路径。

方文涛
胸外科主任、教授、博士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胸外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胸外科质控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及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胸心外科学会肺癌专家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组委员
同时担任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多学科临床科学委员会委员、胸部肿瘤分期委员会(SPFG)数据质量委员会委员及胸腺肿瘤分期委员会M分期组长、国际胸腺瘤研究会(ITMIG)教育委员会主席、国际食管疾病协会(ISDE)会员、欧洲胸心外科协会(EACTS)胸外科部执行委员会委员、美国胸心外科协会(AATS)会员、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协会(ASCVTS)胸外科部执行委员会委员、亚洲胸外科学院(ATA)发展部主席。担任《Mediastinum》杂志主编、《Shanghai Chest》执行主编、《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s》副主编和《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Frontiers in Surgery》、《Chinese Medical Journal》、《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等SCI期刊编委、《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胸腺癌二线治疗面临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方文涛教授:胸腺肿瘤相对罕见,其中胸腺癌的发生率更低,约占所有胸腺肿瘤的15%。与大多数胸腺瘤不同,胸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约70%至80%的胸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III至IV期。胸腺癌较胸腺瘤更易发生远处转移,这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目前,胸腺癌的治疗手段有限,疗效并不理想。在临床上,对于初诊胸腺癌患者,我们仍积极寻求根治性切除治疗。如果无法直接实现根治性切除,则通过术前诱导治疗使肿瘤缩小降期,以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术后常进行放疗和化疗辅助治疗。然而,即使采取了这些措施,许多患者仍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对于复发、转移或晚期患者,现有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是化疗,但化疗的有效率较低,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选择很少,严重影响了这类患者的生存。
近年来,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在胸腺癌的二线治疗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疗效,部分指南已将其作为二线治疗的推荐。但总体而言,由于胸腺癌的高恶性程度和易发生远处转移的特性,其临床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德利替尼有望为胸腺癌患者二线及后线治疗带来显著获益

方文涛教授:胸腺癌因其较低的发病率导致临床研究难以开展,特别是大规模病例组或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较强的研究,以验证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了满足这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共同开展了德利替尼用于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胸腺癌二线及后线治疗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具有以下创新和突破首先,这是目前全球同类研究中入组病例最多的临床研究,共入组68例患者,远超既往20至30例的规模,最多为42例;其次,这是全球同类研究中唯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而既往同类研究均为单臂临床研究。
由于当前指南中缺乏对胸腺癌二线治疗的推荐,本研究设计对照组为安慰剂。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者评估结果显示德利替尼组PFS为6.6个月,相比于对照组的1.9个月,延长了4.7个月,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47%,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结果。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人群结果一致,均显示德利替尼治疗患者取得PFS显著获益。研究还考察了两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和靶病灶缩小比例,德利替尼组和对照组的DCR分别为85%和46%,靶病灶缩小比例分别为80%和27%,均取得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提示德利替尼在复杂性或转移性胸腺癌二线及后线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在安全性方面,德利替尼作为一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等,但在该研究中发生率较低(≤5%)。其他常见毒副反应如蛋白尿、高血压、甲状腺功能改变等,均在可控范围内。
总体而言,这项循证医学证据力度较高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德利替尼在复杂性或转移性胸腺癌二线及后线治疗中的优秀疗效及安全性,期待其能够满足部分临床需求。

胸腺癌治疗仍有众多探索方向

方文涛教授: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案的开发,肺癌、食管癌等肿瘤治疗取得了革命性进展,这引发了对胸腺癌治疗方式的重新思考,即这些新型治疗方案是否能够改变胸腺癌治疗主要依赖化疗和放疗的传统局面,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成为临床探索的新方向。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新型药物的开发以提高胸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同时需要探索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以筛选优势人群。此外,利用现有治疗手段,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药物的联合策略,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也值得深入考察。
在罕见病临床研究方面,由于患者招募困难,难以采用传统研究设计,我国药品审评中心(CDE)近期推出了针对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统计学方法的研究。在本次胸腺癌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了一些创新的统计方法,如贝叶斯分析、限制平均时间和加权倍数值检验等,在常规临床试验中较少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以验证临床试验结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设计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时,我们严格参照CDE的指导原则,有效利用新的统计方法,提高临床试验效率,更有效地筛选出有效药物,以便患者能尽早获益。


参考文献

2024 ESMO Asia. 625O


责任编辑:Nydia
排版编辑:Nydia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2月09日
徐晓东
来安家宁医院 | 肿瘤内科
德利替尼在复杂性或转移性胸腺癌二线及后线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2024年12月09日
陈宁
南京康爱医院 | 肿瘤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4年12月09日
刘永亮
平遥中都乡卫生院 | 肿瘤内科
胸腺癌,这一罕见而恶性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