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SG独特药物结构,兼顾mTNBC患者疗效、安全性及生活质量

2024年12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每年都有数百万女性(以及部分男性)罹患乳腺癌,乳腺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过度表达/基因扩增,或表达程度较低。在多项临床试验中,Trop-2 抗体偶联药物(ADC)戈沙妥珠单抗(SG)表现出对转移性TNBC(mTNBC)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方面的显著改善[1,2]。近期,ANNALS OF MEDICINE & SURGERY发表的一篇综述深入探讨了SG在治疗mTNBC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SG的作用机制、疗效、临床结果和相较于传统化疗的优势[3]

图片1.png

SG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 2(Trop-2)是一种跨膜钙信号转导物,在乳腺癌中高度表达,并与肿瘤的生长、增殖密切相关。SG是由Trop-2 IgG1κ单克隆抗体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通过一种可水解连接子结合成的ADC。SG(结构见图1)中的抗体可靶向Trop-2蛋白质并与之结合,成功结合后,SG中化疗有效载荷SN-38被精准释放(图2)。

图片2.png

图1.SG的结构

图片3.png

图2.SG的作用机制

SG治疗mTNBC可显著提高ORR,延长PFS

mTNBC具有较强侵袭性的同时对许多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抗药性。TNBC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多种治疗,包括蒽环类和紫杉类。基于ASCENT研究和IMMU-132-01研究两项里程碑式的临床试验,SG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并于2021年4月被 FDA 完全获批用于治疗先前已接受过至少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一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TNBC 成人患者。
 
SG的第一个里程碑试验是IMMU-132-01[1]。该研究探索了SG对108例既往接受3种(中位数)疗法的难治性mTNBC患者的疗效。其中ORR达到34.3%,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9.1个月。临床获益率为4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5.5 个月,总生存期为13个月,研究表明,SG可通过与Trop-2蛋白结合阻断癌细胞生长,为难治性mTNBC患者带来持久的缓解。
 
ASCENT研究[2]中,SG组与单药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6个月和1.7个月(HR=0.39,P<0.0001),降低了61%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2.1个月和6.7个月(HR=0.48,P<0.0001)。特别是对于伴脑转移的ITT人群,SG组的中位PFS和OS均显著长于单药化疗组(mPFS 4.8个月 vs 1.7个月;mOS 11.8个月 vs 6.9个月)[2]

SG的安全性

传统的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腹泻、贫血、呕吐、脱发、皮疹和腹痛。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因严重的恶心、呕吐导致的食欲不振和整体健康下降而破坏身心健康。脱发是最具破坏性的明显副作用,会影响自尊和身体形象。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副作用会加重癌症患者本已十分沉重的身体和精神负担。
 
与接受传统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SG治疗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腹泻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较低,患者的总体耐受性更好,住院次数更少。尽管如此,在临床实践中仍需注重对SG关键不良事件的处理,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CBC),并对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s)。同时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调整剂量,并根据需要延迟或减少剂量。对于持续腹泻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以上策略可帮助患者优化疗效和生活质量,确保SG的获益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

SG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守护患者尊严

SG通过特异性靶向癌细胞,将化疗作用范围精准化,显著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减少呕吐、脱发和恶心等严重副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使患者在艰难的治疗过程中保持自尊和尊严。使用EORTC QLQ-C30问卷等工具进行的生活质量评估显示,使用SG治疗的患者得分有所提高,疼痛和脱发等症状明显减轻。同时,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帮助患者减轻癌症带来的情感负担,在治疗期间保持更强的自尊。

小结

SG开启了TNBC精准靶向治疗的新时代,SG能够精准靶向癌细胞,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在治疗转移性TNBC方面,SG展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包括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和降低毒性负担。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参考文献

[1] Bardia A, Mayer IA, Vahdat LT, et al. 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 in refractory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9;380:741-51.
[2] Bardia A, et al. 2022 ASCO. abstract 1071P.
[3] Püsküllüoğlu M, Pieniążek M, Las-Jankowska M, et al. Oncol Ther. 2024;12(4):787-801. doi:10.1007/s40487-024-00307-1.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ina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XY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2月07日
李朝辉
西京医院 | 放疗科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4年12月07日
申苗苗
成武县人民医院 | 肿瘤内科
三阴性乳腺癌(TNBC)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过度表达/基因扩增,或表达程度较低
2024年12月07日
施龙彬
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 | 肿瘤内科
好好学习医学知识服务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