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乳腺癌患者易发骨转移,如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2024年10月18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群体中一类高发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初次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晚期乳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如未能及时干预,可能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骨放疗后症状(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所行的放疗)及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甚至部分患者可能因疏忽了骨转移的干预,导致原发病灶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却因为骨转移瘤而接受手术,生了肿瘤,“栽在骨折”。【肿瘤资讯】特别整理并分享一例乳腺癌病例,并对其治疗经过进行点评,详情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

女,32 岁

主诉:

发现左乳肿物 1 年余

现病史:

2022年11月2日,我院彩超示:左侧乳腺1点钟方向,腺体边缘可见一个低回声病灶,大小约为39×39×17mm,考虑乳腺 Ca可能性大(BI-RADS分类:5);左侧腋窝腋中组、腋下组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较大者约7×7mm(腋下组)、8×5mm(腋中组),椭圆形,边界清,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门结构未探及。腋上组淋巴结未探及。左侧颈部VI区可见1个淋巴结回声,大小约5×3mm,椭圆形,边界清,皮髓质分界清,淋巴门可探及余颈部各分区未探及明确异常淋巴结。

2022年11月8日,于全麻下行左乳腺癌保乳术,过程顺利。

术后病理: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2 枚淋巴结,10 枚见转移。

术后予以“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玲酰胺”方案治疗4程。治疗后定期随访。

2024年3月起,患者出现腰痛,症状进行性发展。

2024年5月,患者出现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外院 CT 示:多发胸椎转移瘤可能。

治疗经过:

我院 MRI示:多发骨质破坏并周围软组织病灶。T10 椎体病理性骨折,相应水平椎管及脊髓受压。

2024年5月27日,行“胸 9/10/11 椎体肿瘤、椎板及附件切除+椎管扩大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胸 10/11 椎体成形术”,过程顺利。

2024年5月31日,术后病理示:(胸椎病灶)增生的纤维组织及骨组织中见癌浸润,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乳腺癌转移。患者现双下肢肌力1 级,双下肢浅感觉较前有所恢复。持续随访中。

病例点评

晚期乳腺癌患者容易发生骨转移,总体发生率约为65%~75%,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为骨痛、骨损伤以及SRE等,可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截瘫等[1]。因此,骨转移的诊断和干预是乳腺癌诊疗中的关键一环。
本病例患者初诊为局部乳腺癌,但并未采取骨扫描等检测手段以评估是否存在骨转移。术后约1年半,患者出现严重骨转移症状,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提示在术后随访中同样疏忽了对骨转移的检查。结合影像学复查结果,患者已经产生了胸椎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还导致了额外的手术,并因此付出了本不必承受的经济支出和痛苦。

在患者诊断早期,便应结合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MRI、CT等影像学手段评估是否存在骨转移,或在术后常规复查中考虑增加ECT进行初筛。对于经影像学手段诊断为骨转移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干预。乳腺癌骨转移的干预目标包括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SRE;延长患者生存期等。常用干预手段包括在乳腺癌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骨改良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地舒单抗)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能需结合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局部干预措施,镇痛等支持治疗。

骨改良药物是乳腺癌骨转移治疗和预防的常用药物。其中,双膦酸盐类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成熟,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黏附于骨基质。

地舒单抗则作为核因子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的全人化单克隆抗体,可以与RANKL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减少骨转移瘤引起的骨破坏,达到预防或治疗SRE的效果。2022年ASCO大会报告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ABCSG-18研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2],在3425例绝经后早期HR+乳腺癌患者中,每6个月1次的地舒单抗治疗,对比安慰剂组可改善无病生存期(DFS,HR=0.83,95%CI:0.71-0.97,P=0.02)、无骨转移生存期(BMFS,HR=0.81,95%CI:0.65~1.00,P=0.05)与总生存期(OS,HR 0.74,95%CI:0.58~0.94,P =0.013)。在与唑来膦酸的对比中,III期136研究显示[3],地舒单抗可将SRE至首次发生时间延长18%,降低了23%的多次SRE发生风险,此外,地舒单抗还可显著延迟疼痛加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应及早开启骨改良治疗,减少或延缓SRE的发生,避免类似本病例患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
[2] Gnant M, et al. Lancet. 2015 Aug 1;386(9992):433-43.
[3] Stopeck AT, Lipton A, Body JJ, et al. J Clin Oncol 2010;28:5132-9.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ik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