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安心之选|重视预防、早诊早治,一例乳腺癌骨转移病例引发对骨健康全程管理的反思

10月15日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5%至75%[1],其中多发性骨转移
高达87.5%[2]。骨转移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s),会极大地影响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同时在经济上为患者带来额外的负担。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规范(2024版)》重点强调,乳腺癌骨健康管理应当贯穿患者治疗的全周期。无论早期还是晚期患者的治疗,都需要对骨健康给予重视[3]。在此,分享一例乳腺癌髋臼转移的病例。该例患者于14年前确诊乳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原发灶治疗疗效佳且相关指标无明显异常,然而,该病例由于未在疾病早期阶段对骨转移或复发的预防予以足够重视,未常规予以骨改良药物。此后,患者多发骨转移,并出现病理性骨折,最终需接受骨科手术进行干预。尽管患者骨科手术后接受了地舒单抗治疗,骨转移灶成骨明显、骨质得以改善。但该病例若能在早期“防微杜渐”,重视骨健康管理,遵从指南规范进行治疗,或许能够实现对骨转移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负担。

病例介绍

患者:

女,53岁

主诉:

乳腺癌术后14年,发现骨转移2天

现病史:

患者自诉14年前确诊为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后予放疗+化疗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近期,因右侧髋关节疼痛,行走步态异常。2024-04-26入院后完善PET提示,骨关节及肌肉:左侧顶骨、左侧下颌骨、多发脊柱骨、双侧多发肋骨、右侧肩胛骨、骨盆骨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或混杂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局部FDG药物摄取增高,SUVmax:8.6;诸关节在位;部分肌肉生理性显影。结果:1.“乳腺癌术后”:右侧乳腺缺如;2.右侧内乳区淋巴结和骨多发转移

查体:

右侧髋关节后伸疼痛,深部叩痛阴性,行走时候步态跛行 

诊断:

骨盆转移瘤 (乳腺癌)

治疗经过:

– 术前应用化疗药物及放疗,治疗方案和疗程具体不详

– 2024-04-29,行O臂导航下三脚架手术+微波消融术+活检术

– 2024-05术后病理显示,(右骨盆肿物)转移癌,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乳腺来源可能性大。免疫组化结果:CK(+),ER (约90%+++),PR(约80%+++),GCDFP15(-),Mammoglobin(弱+),Ki67(约85%+),PD-1(免疫细胞约5%+)

– 术后长期应用地舒单抗,并定期监测糖类抗原(CA)指标水平。其中,CA-153水平逐渐降低(图1)

– 治疗3个月,盆部CT提示脊柱转移病灶硬化边形成(图2)

图片1.png

图1  术后应用地舒单抗CA-153水平变化曲线

图片2.png

图2  转移病灶治疗前后对比

病例点评

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递增趋势。骨骼是晚期乳腺癌最好发的转移部位[4],骨转移所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SRE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同时,后续针对SREs的治疗,会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并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有助减少和缓解SREs给患者带来的多方不良影响。临床中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怀疑是否出现骨转移:①骨痛或骨折;②脊髓或神经受压症状;③血碱性磷酸酶升高;④高钙血症。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共同判断,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必要时可以进行骨活检。
 
《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规范》[3]明确指出,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管理愈发重要,并应当贯穿患者治疗的全周期。即无论早期还是晚期患者的治疗,都需要对骨健康给予管理——早期乳腺癌在辅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治疗引起的骨丢失,辅助应用骨改良药物则有助于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而晚期乳腺癌患者骨健康管理,则应给予多学科综合治疗,并应用骨改良药物预防或延迟SREs的发生、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和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近年来,随着早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骨健康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骨改良药物—地舒单抗,作为首个特异性靶向RANK配体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RANKL与破骨细胞前体及破骨细胞表面的受体RANK结合[5],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和存活,抑制过度骨吸收、减少骨破坏[6],从而打破乳腺癌骨转移的恶性循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ABCSG-18研究显示,AI+地舒单抗可显著延迟首次骨折时间(HR 0.50,95% CI:0.39~0.65,P<0.0001)[7];且地舒单抗使无病生存期(DFS)获益增加18%(HR 0.82,95% CI:0.69~0.98,P=0.026),无骨转移生存期(BMFS)改善19%(HR 0.81,95%CI:0.65~1.00,P=0.047)[8]。该结果提示,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联用地舒单抗,可降低疾病复发及骨转移风险。另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D-CARE研究显示,地舒单抗治疗与延迟骨转移发生相关,并可减少骨转移前骨折和骨转移后SREs发生。最新《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规范》表示,针对早期乳腺癌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CTIBL),中高危人群应分别考虑和推荐骨改良药物[3]

图片3.png

图3  ABCSG-18研究中DFS和BMFS数据

目前,欧洲肿瘤学会(EMS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权威指南[9-10]均肯定地舒单抗在乳腺癌骨转移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NCCN等循证医学指南将其纳入ⅠA类推荐[11]。地舒单抗不经过肾脏代谢及排泄,《西班牙医学肿瘤学会(SEOM)指南》推荐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优先考虑应用地舒单抗[12]
 
本病例中,患者为53岁女性,14年前确诊乳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原发病灶治疗疗效佳且相关治疗无显著异常,未常规予以骨改良药物,以预防/延迟骨转移或复发。现患者出现骨盆转移瘤,致使患者右侧髋关节疼痛,行走步态异常。遂予以O臂导航下三脚架手术+微波消融术治疗,以处理骨转移病灶及其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和疼痛症状。骨改良药物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基础用药,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3,6]建议在出现骨转移影像学表现时即开始用药,且可在乳腺癌骨转移全身系统性治疗基础上加用骨改良药物。同时,治疗时长推荐2年以上,长期用药可酌情延长间隔时间。该患者术后长期应用地舒单抗,术后3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转移病灶硬化边形成。证实地舒单抗可进一步硬化瘤腔边缘,促进成骨,有助于增加术后病灶所在骨骼力学稳定性。
 
“上医治未病”。目前,尽管我们对该患者出现的SREs进行了妥善处理,并取得良好疗效。但从该病例中可见,14年前接诊时,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医师对该患者未进行妥善的骨保护管理,该病例最终出现多发骨转移,并导致病理性骨折,使患者不得不接受骨科手术干预,为患者造成了身体与经济上的双重额外负担。这引发了我们对乳腺癌患者骨健康管理的深刻思考。期待该病例同样为更广大的临床医生带来骨健康管理相关启迪,期待在《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规范(2024版)》的引领下,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能真正得到贯彻与执行,让指南走入临床,为我国乳腺癌患者带来获益。

参考文献

[1]. 黄子静.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2024,14(4):2905-2913
[2]. Transl Breast Cancer Res 2021;2:4
[3]. 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规范(2024版)
[4]. 刘沫含.乳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J].协和医学杂志,2023,14(3):638-645
[5]. European society of endocrinology,2018,179(1):R31-R45
[6].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4年版)
[7]. Gnant M, et al. Lancet. 2015 Aug 1;386(9992):433-43.
[8]. Gnant M, et al. Lancet Oncol. 2019 Mar;20(3):339-351.
[9]. Coleman R, et al. Bone health in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n Oncol. 2020;31(12):1650-1663.
[10].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
[11].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Breast Cancer,V1.2023
[12]. SEOM Clinical Guideline for bone metastases from solid tumors. Clin Transl Oncol. 2016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Cherr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Zik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