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报道将发布于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胆道恶性肿瘤(BTC)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尽管表达波形蛋白的循环肿瘤细胞(V-CTC)是潜在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但目前相关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V-CTC在鉴别BTC和良性胆道疾病(BBD)中的诊断效能,并确定V-CTC在BT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研究纳入了69例BTC和BBD患者,使用CD-PRIMETM系统分析外周血中CTC和V-CTC。结果显示,CTC计数> 40/mL、V-CTC计数> 15/mL和V-CTC/CTC比率> 40%在BTC和BB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联合两个或三个参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将CTC标志物与CA19-9和活检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V-CTC > 50/mL血液是影响生存期的显著因素。因此,V-CTC可作为BTC患者早期诊断和预测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1]。【肿瘤资讯】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背景
胆道恶性肿瘤(BTC)是一种罕见且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早期症状非特异性,且BTC组织细胞稀少、纤维基质丰富,导致诊断延迟,预后较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来改善BTC患者的预后。
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实时动态监测指标,有望成为BTC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虽然CTC分析技术发展迅速,但由于其稀有性和异质性,分离和鉴定CTC仍具挑战性。近年来,离心微流控设备等技术的进步使得高效富集CTC成为可能,为CTC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
CTC在癌前病变中即可被检出,特别是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产生的波形蛋白阳性CTC(V-CTC),可能与肿瘤进展高度相关。然而,目前关于CTC在BTC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研究有限,且阳性CTC值的界定尚不明确。一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V-CTC在鉴别BTC和良性胆道疾病(BBD)中的诊断效能,并确定V-CTC在BT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韩国某三级转诊中心收治的69例受试者。纳入标准包括:BTC患者年龄≥18岁,经超声、CT和MRI确诊为BTC,且组织学证实为腺癌;BBD患者年龄≥18岁,经超声、CT和MRI确诊为胆石症或良性胆道狭窄等良性胆道疾病,且5年内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图1)。
图1.研究流程图
研究采用CD-PRIMETM系统对受试者外周血样本进行CTC计数和表征。该系统基于尺寸选择性原理,通过切向流过滤技术实现无标记、快速、温和的CTC富集。分离出的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计数。CTC的判定标准为:形态完整,EpCAM、泛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和DAPI染色阳性,CD45染色阴性。V-CTC则指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的CTC。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估基线CTC计数、V-CTC计数、V-CTC比例与BTC诊断之间的关系。次要终点是分析基线V-CTC计数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BBD患者10例,BTC患者52例,包括8例 胆囊癌(GB),12例肝内胆管癌(IHCC),21例肝外胆管癌(EHCC)和11例肝门部胆管癌(PHCC)(表1)。
BBD组和BTC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相似,但BTC组的ALT、ALP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BBD组,提示存在胆道梗阻。此外,BBD组、可切除BTC组和不可切除BTC组的CEA和CA19-9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肿瘤标志物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关。
虽然BTC组和BBD组的CTC计数、V-CTC计数和V-CTC/总CTC计数比率(VCR)均存在差异,但仅V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7% vs. 23.8%,p = 0.048)(图2)。可切除BTC组和不可切除BTC组的CTC计数、V-CTC计数和VCR均无统计学差异(图3)。
ROC曲线分析显示,CTC计数、V-CTC计数和VC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mL血液、15/mL血液和40%。使用这些截断值分析CTC时,BTC组和BBD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联合分析两个或三个参数可提高BTC和BBD的鉴别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结合活检结果或CA19-9水平升高时,鉴别BBD和BT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评估V-CTC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该研究对BBD组和可切除BTC组进行了亚组分析(表3)。结果显示,CTC计数> 40/mL血液、V-CTC计数> 15/mL血液和VCR > 40%均可有效区分BBD和可切除BTC。联合使用其中两个参数也获得了统计学意义。此外,结合活检结果和CA19-9水平可进一步提高鉴别BBD和可切除BT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表明V-CTC不仅可以区分BTC和BBD,还能在BTC的早期阶段,即可切除阶段,有效地将其与良性疾病区分开来,提示V-CTC具有早期诊断的潜力。
预后分析显示,V-CTC计数> 50/mL血液是影响BTC患者预后的最显著因素(表4)。V-CTC计数> 50/mL血液的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显著缩短(140天 vs. 253天,P = 0.008)(表5)。亚组分析显示,V-CTC计数对可切除BTC患者的预后也有显著影响,但对不同部位BTC的预后影响尚无明确结论,可能与亚组样本量较小有关(图4)。
除CA19-9水平外,其他CTC指标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无显著相关性。这提示V-CTC主要与BTC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而与疾病进展关系不大。
本研究中有7例晚期BTC患者因技术原因无法进行CTC检测。这些患者的共同特点是存在大量无定形坏死基质,导致无法准确计数CTC。此外,与CTC可检测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转移发生率更高,血小板计数更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CA19-9水平更高。这提示CTC检测失败可能与肿瘤负荷过高、坏死严重等晚期肿瘤特征有关。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V-CTC在BT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发现联合CTC指标、CA19-9水平和活检结果可有效鉴别BTC和BBD,且V-CTC计数与BTC患者的总生存期相关,特别是可切除BTC患者。
尽管CTC、ctDNA和细胞外囊泡等循环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CTC的评估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检测方法的局限性、CTC的稀有性和异质性等。本研究采用基于尺寸选择性原理的FAST disc技术进行CTC富集,并结合波形蛋白染色提高CTC检出率,为克服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BBD患者存在活动性炎症等。此外,本研究未进行CTC动态监测,未来需进一步研究CTC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尽管V-CTC在BT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仍需更多研究支持,但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循环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等方法,有望提高BTC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Han SY, et. al. Vimentin-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Biliary Tract Cancer. J Clin Med. 2021 Sep 27;10(19):4435.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公司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产品推广目的。涉及具体药物使用,请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
审批编码:CN-146983
有效期至:2025/3/31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C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