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宋勇教授点评:依沃西单抗结合“夹心饼”模式,肺癌围术期治疗焕发新机

12月03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读


近年来,围手术期治疗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的全新突破口。而随着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药物的诞生,免疫治疗方案正在迎来迭代。中国原研的全球首个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近日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将惠及更多患者,其在围术期NSCLC治疗中的探索亦受到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期「肿瘤资讯」特邀宋勇教授深入探讨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未来探索方向。现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宋勇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南京大学呼吸病学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候任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杂志(SCI收录)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亮点迭出:创新双特异性抗体方案联合“夹心饼”治疗模式


Q1: 近期,WCLC大会上揭晓了全球首款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在围术期治疗的首项探索成果,引发广泛讨论。作为肺癌领域的专家,您对这一研究设计有何看法?



宋勇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这项研究发表后,确实是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治疗中取得了许多突破,Checkmate816、IMpower010和Keynote091等研究成果相继发布,使得免疫治疗逐步成为围手术期治疗的标准。


依沃西单抗作为最新获批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其在围手术期的探索同样非常令我们期待。AK112-205研究这一开放标签、多中心的II期试验,评估了依沃西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在可切除NSCLC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从试验设计来看,药物选择是一大亮点:既往围术期免疫治疗相关研究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单靶点免疫治疗药物,而AK112-205研究使用的是依沃西单抗,其作为一个药能同时靶向两个靶点,这是首个使用免疫双特异性抗体进行探索的研究。 双特异性抗体和两药联用具有本质的差别,展现出的是全新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未来也会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此外,该研究采用了“夹心饼”式治疗模式,即结合新辅助和术后辅助治疗的综合方案。 近期一系列Meta分析告诉我们,这一治疗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MPR率、pCR率,甚至能显著改善EFS。因此,这样的设计有望为围手术期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总体而言,我认为AK112-205研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75%鳞癌,80%Ⅲ期,90%淋巴结转移——疗效及安全性仍旧优异


Q2: 基于现有数据,您如何看待AK112-205研究对于NSCLC围手术期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宋勇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AK112-205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尤其体现在安全性和疗效两个方面。


对于围手术期治疗,我们首先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尤其关于是否会增加出血风险或影响术后伤口愈合。 从现有数据来看,依沃西单抗作为新一代免疫治疗药物,安全性表现是令人满意的。根据先前发布的HARMONi-A研究和HARMONi-2研究数据,其在晚期患者中的不良反应数据符合临床应用的预期;本次公布的AK112-205研究数据显示,未观察到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导致的手术延迟或取消,亦为其在围手术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入组了75%的鳞癌患者。众所周知,鳞癌患者在接受抗血管生成治疗时可能面临较高的出血风险,但研究结果显示,依沃西单抗并未显著增加出血风险,一定程度上说明双特异性抗体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此外, 从整体基线水平来看,入组患者中近80%为III期,90%的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即便对于这样分期较晚的患者,该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联合化疗组的pCR率超过50%,这是非常高的,MPR率亦超过了70%;单药组的pCR率和MPR率也分别达到了30%和60%,均优于既往的同类研究。


我认为这些数据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后续应通过更大规模的Ⅲ期研究进一步验证,为双特异性抗体在围手术期治疗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支持。



药物创新不断迭代,双特异性抗体探索前景旷阔


Q3: 基于双特异性抗体创新的机制特点以及AK112-205研究的结果,您认为依沃西单抗在围手术期NSCLC的治疗中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请发表您的看法。



宋勇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依沃西单抗作为一种全新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不仅应在晚期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全面布局,更有在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探索的必要性。未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第一,正如刚才所说,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三期临床研究,其对于围术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鳞癌患者,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明确。


第二,在精准医学时代,如何筛选优势人群是亟需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否需要根据PD-L1表达水平、临床分期等因素进行评估。


第三,双特异性抗体以其“一药双靶”的特性,为联合治疗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不仅是联合普通化疗药物,未来亦可探索与ADC药物、其他免疫制剂联用,甚至是与肿瘤疫苗或细胞治疗等更新的治疗方式联合。


总体而言,药物创新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从此次WCLC公布的数据来看,依沃西单抗在围手术期治疗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探索空间。相信随着后续研究的推进,依沃西单抗将为NSCLC治疗带来更多突破,为患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om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12月07日
刘喜勇
兰考县中心医院 | 肿瘤内科
天天学习,天天进步
12月07日
舒颖
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 | 肿瘤内科
依沃西单抗结合“夹心饼”模式,肺癌围术期治疗焕发新机
12月07日
徐宝连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 血液肿瘤科
依沃西单抗结合“夹心饼”模式,肺癌围术期治疗焕发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