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 CCHIO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分会场:智慧融合,照亮肿瘤学未来之路

2024年11月20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古都长安,钟鸣秦岭,千年风骨依旧;渭水之畔,学者荟萃,激荡医学智慧。2024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于11月14日-17日在西安盛大召开。世界各地的肿瘤专家齐聚一堂,共商肿瘤学科多元整合、共同进步的新篇章。在中国抗癌协会的主办下,本次会议聚焦全球抗癌领域的创新成就,共同探讨癌症在临床实践、科研探索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等多领域的整体防治策略。在16日的CCHIO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分会场中,与会嘉宾们探讨了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CMUP)领域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涵盖了精准诊断、治疗进展、指南解读、人工智能应用以及双特异性抗体研究等多个方面,为肿瘤整合防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晟教授以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欢迎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并对所有参与和支持本次大会的个人和机构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且展望了CMUP研究的未来,鼓励与会者积极参与讨论,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5F2A1912_Jfoto_20241116_1368422274.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志国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红梅教授在主席致辞中共同强调了团队协作在推动专委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坚信团结一致的努力将为专委会带来显著进步。鉴于专委会成员主要由临床医生构成,大家一致认为临床研究将成为工作的重心,并且涵盖多中心临床试验、转化医学研究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并期望能够有更多专家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展示其专业风采,通过集体的努力和专业精神为全球肿瘤学界做出贡献。

学术环节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和重庆大学人民医院罗治彬教授主持的“专题报告Session1”环节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带来了题为“原发不明肿瘤的精准诊断与治疗进展”的演讲。胡夕春教授在此专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原发不明肿瘤(CUP)的精准诊断与治疗进展,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及这些试验如何为CUP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数据。突出了多学科团队合作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中的关键作用。

江西省肿瘤医院黄传生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杨静悦教授和陕西省肿瘤医院孙海凤教授围绕CUP的诊疗挑战和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强调了病理诊断、临床影像和分子检测相结合的重要性。CUP临床病例复杂,需要多学科合作和新技术的研发来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

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陈曦教授主持的“专题报告Session2”环节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继彦教授带来了题为“2024 CACA-CMUP指南解读”的演讲。刘继彦教授在此专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2024年CACA-CMUP指南的更新内容,强调了指南在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肿瘤治疗标准化中的作用。并对CMUP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争取治愈可治愈的患者、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CMUP与肿瘤微环境(TME)作用促进转移以及CMUP的病因探索。

陕西省肿瘤医院张彦兵教授、福鼎市总医院邱文斌教授和江苏省肿瘤医院刘宇飞教授围绕指南中CMUP的诊断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分享了在优化CMUP诊断流程方面的经验,包括如何整合不同的诊断工具和方法。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静教授和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肿瘤医院刘新兰教授主持的“专题报告Session3”环节中,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带来了题为“腹腔原发不明肿瘤的诊疗要点”的演讲。陈小兵教授在此专题报告中通过具体的临床案例,展示了腹腔CUP诊疗的复杂性和治疗策略的多样性。影像学、免疫组化、分子学的进步,使人们对CUP的认识发生改变。未来,尽早区分出预后良好的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药物治疗也应从经验性治疗到针对性治疗的研究方向转变;精准检测指导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值得期待。

1732072091574.jpg1732072163359.jpg

贵州大秦肿瘤医院冉立教授和新疆克拉玛依中心医院胡军教授围绕讨论了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和新疗法在腹腔CUP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新进展如何影响临床实践。并分享了在各自医院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实践经验,以及这种合作如何提高腹腔CUP的诊疗效果。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青峰教授和辽宁省肿瘤医院孙涛教授主持的“专题报告Session4”环节中,浙江省肿瘤医院方美玉教授带来了题为“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的诊疗思路”的演讲。方美玉教授在此专题报告中探讨了头颈部CUP的诊断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确定肿瘤的起源以及头颈部CUP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并强调了多学科协作讨论的重要性,包括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来制定治疗计划。

浙江省肿瘤医院楼建林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孙岩教授和包头市肿瘤医院孟知颖教授围绕头颈部CUP的诊断流程,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分享了不同诊断技术在头颈部CUP中的应用,以及头颈部CUP治疗策略的选择。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康生教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柳江教授主持的“专题报告Session5”环节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奇峰教授带来了题为“CUP的病理诊断--复旦肿瘤经验”的演讲。王奇峰教授在此专题报告中介绍了CUP的诊断流程,包括活检、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分子和基因检测等步骤。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CUP病理诊断中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陕西省肿瘤医院袁勇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双教授围绕CUP病理诊断的复杂性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分享了CUP病理诊断方面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免疫组化和分子标记在CUP诊断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方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巴一教授主持的“专题报告Session6”环节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晓伟教授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在不明原发肿瘤中的初步探索”的演讲。张晓伟教授在此专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AI)如何辅助医生进行不明原发肿瘤(CUP)的诊断,包括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分析医学影像,以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肿瘤的起源。并分享了AI应用于CUP治疗中的临床试验和案例研究,展示了AI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革红教授、北京医院艾斌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孟儒教授围绕AI辅助CUP的诊断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探讨了AI技术在肿瘤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CUP诊疗中应用的展望。

在陕西省肿瘤医院姚俊涛教授和山西省肿瘤医院常红霞教授主持的“病例讨论”环节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欣教授带来了题为“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的演讲。刘欣教授在此专题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同时靶向两个不同的抗原,详细讨论了BsAb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具体研究展示了BsAb在特定肿瘤类型中的治疗效果,在肿瘤免疫治疗中BsAb带来的更广阔的联合用药空间。

山西省肿瘤医院吕鹏飞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管晓翔教授聚焦于BsAb同时靶向两个不同的抗原的机制和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也指出了双抗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包括确定优势人群、联合治疗策略以及毒副作用管理。尽管存在挑战,但随着科技和临床研究的进步,未来有望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会议总结

最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罗志国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CMUP专委会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且存在争议。为了提高会议的吸引力,未来需要对会议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同时,鼓励各专家针对关键问题开展小规模的单中心或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收集前瞻性数据,使会议内容更加丰富、且有针对性。最后,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CMUP专委会将迎来持续的成长与进步。

5F2A2583_Jfoto_20241116_1368433010.JPG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enny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XF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