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李高峰教授:免疫2.0时代推动围术期治疗创新,双抗安全性与疗效共赢

2024年11月26日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导读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核心手段,尤其是PD-(L)1抑制剂的出现,为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期延长。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型免疫疗法逐渐在NSCLC各线治疗中进行了广泛探索。


基于此,本期「肿瘤资讯」特邀李高峰教授参与访谈,深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双特异性抗体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现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点击观看完整访谈视频

李高峰 教授




·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岭名医 、教学名师

·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省委联系专家、云南健康卫士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科协优秀学会工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胸腔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联合体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肺癌MDT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转化医学学会会长、云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云南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云南省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兼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研究方向:胸部肿瘤基础研究及以微创外科治疗为主的个体化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4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云南省应用基础及重点项目4项 ,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

·主编副主编教材及专著10部 ,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14项



免疫治疗加速发展,双抗模式全线革新


Q1:近年来,免疫治疗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并且逐渐由后线向一线、乃至围术期探索。作为肺癌领域的专家,您如何看待NSCLC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



李高峰 教授

云南省肿瘤医院


  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更多可能性,尤其是以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使得NSCLC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如今,免疫治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已被广泛运用,亦逐渐扩展至围术期治疗,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也在不断推动着NSCLC全线治疗模式的革新。


  尤其是今年,随着双特异性抗体的出现,肺癌的免疫治疗更是迈入了2.0时代。在ASCO大会上,我们首先看到了HARMONi-A研究的亮眼数据,全球首个PD-1/VEGF双抗,也就是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在EGFR-TKI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WCLC大会上,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依沃西单抗在一线治疗和围术期治疗的两项口头报告,尤其是HARMONi-2研究,依沃西单抗在PD-1阳性NSCLC患者中凭借单药方案就取得了11.14个月的PFS,相比帕博利珠单抗组的5.82个月延长了将近一倍,在国际舞台上震撼了全场。


  可以说,双特异性抗体的成功,让免疫治疗从药物层面迎来了一场革新。双抗作为第二代免疫治疗药物,为非小细胞肺癌从后线到一线,乃至围术期免疫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更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并且见证这一突破,也希望未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能够迎来更多这样的创新药物、创新方案,为患者带来更长久的生存希望。



免疫治疗2.0时代:进军围手术期


Q2:AK112-205研究是免疫双抗在围手术期NSCLC治疗中的首个探索性临床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请结合相关数据,谈谈您如何看待这一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意义?



李高峰 教授

云南省肿瘤医院


  正如刚刚所说,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术期有着许多探索,包括KEYNOTE-671、RATIONAL-315等大型三期研究,的确为临床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然而疗效也达到了平台期。


  在这一方面,AK112-205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根据研究数据,依沃西单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和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均展现出优异表现。单药组中,pCR率达到30%,MPR率达到60%;而在联合化疗组中,这一数据更为亮眼, pCR率达到了52.7%,MPR率达到了72.7%。特别是在鳞癌患者中,联合化疗组的pCR率和MPR率分别有63.6%和84.1%。这些数据不仅突破了传统免疫治疗的效果,更为双抗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依沃西单抗在围术期NSCLC的治疗中展示了值得探索的潜力,也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力量。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期待肺癌围术期治疗也能迎来双抗免疫治疗的2.0时代。



围术期使用依沃西单抗:亲测可靠,安全性与疗效双赢


Q3:依沃西单抗作为同时靶向PD-1和VEGF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其对于手术出血风险等因素的潜在影响广受关注。作为参研中心的专家,请结合个人体会,分享您对于依沃西单抗在围术期应用的感受和看法。



李高峰 教授

云南省肿瘤医院


  从AK112-205研究的数据来看,依沃西单抗在围术期治疗中的安全性是非常出色的,没有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而导致手术取消、延迟或出现伤口愈合并发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K112-205研究中入组的鳞癌患者占比75%,这是比较高的一个比例,符合我们的临床实际。 作为具有抗血管功能的药物,依沃西单抗用于鳞癌患者不但不影响手术可行性,而且达到了63.6%的pCR率,这是非常可喜的。由此可见,依沃西单抗在围术期的应用是实际和可行的,为需要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提供了更优的免疫治疗方案。


  我们中心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对此颇有体会,积累了一些用药经验。新辅助治疗中,医生比较担心的问题普遍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否会提高手术难度,第二在抗VEGF的作用下是否会引起出血。虽然没有系统性的分析,但基于个人用药体会,我能给出的回答是: 手术难度并没有增加,手术的并发症也没有增加,没有手术出血的情况。我们中心入组的4例患者都达到了pCR,这一方案是非常非常有效的。


  这种安全性和疗效的平衡,表明依沃西单抗的双特异性抗体设计完全不同于靶点的组合,而是真正做到了1+1>2,这样的创新是值得肯定的。



国产新药创新崛起,靶免一体开拓新局


Q4:双特异性抗体的问世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大突破,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请您结合相关机制,谈谈双抗作为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特点及优势?



李高峰 教授

云南省肿瘤医院


  依沃西单抗作为全球首创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这种“靶免一体”的设计提高了治疗效果。在体外模拟研究中,当有VEGF-A存在时,依沃西单抗与PD-1的 结合能力会提升18倍以上,当有PD-1存在时,依沃西单抗与VEGF-A的结合能力提升4倍以上。


  这也意味着,依沃西单抗可能被富集在VEGF-A和PD-1表达比较多的区域,即肿瘤附近,使得出现脱靶效应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基于Fc段的改造,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将有所下降。 双抗的创新结构使其在疗效和安全性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双特异性抗体的出现对NSCLC免疫治疗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它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我期待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依沃西单抗在不同分期、不同类型患者中的应用潜力能够深入挖掘,并且加强对生物标志物的探索,进一步明确双抗的独特机制和优势人群,为我们提供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uno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momo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2月08日
刘桂林
长海县獐子中心卫生院 | 普通内科
安全,有效,价格全都要
2024年12月08日
刘敏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 肿瘤内科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核心手段,尤其是PD-(L)1抑制剂的出现,为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期延长
2024年12月08日
夏月琴
盐城市第七人民医院(盐城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盐城市职业病防治院) | 肿瘤内科
依沃西单抗在围术期NSCLC的治疗中展示了值得探索的潜力,也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