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朱慧教授:放疗+EGFR-TKI双刃剑,挑战与策略优化齐头并进

2024年11月15日
来源:肿瘤资讯

为了进一步提升肿瘤放射治疗的综合诊治水平,促进放疗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进展中青年论坛”于2024年11月9日在魅力武汉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多学科顶尖专家就肺癌、食管癌这两大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宣讲,围绕新治疗时代下肿瘤放疗的机遇和挑战等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为进一步推动肿瘤放疗发展提供平台。【肿瘤资讯】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朱慧教授分享放疗联合EGFR-TKI不良反应的探索。

朱慧
山东省肿瘤医院

山东第一医学大学 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放疗博士
斯坦福大学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
山东省肿瘤医院肺癌MDT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山东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小细胞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CSCO重点项目、
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第一位、第二位)
主要从事肺癌放疗及损伤、脑转移的临床及转化研究

TKI与放疗结合治肺癌效佳,但需警惕肺炎及脑损伤风险

朱慧教授:TKI药物在EGFR阳性肺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占据首要地位,无论疾病处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还是晚期阶段的肺腺癌,均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胸部放射治疗在晚期患者中作为巩固或姑息支持治疗的手段,其应用频率正在逐渐上升。针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胸部放射治疗仍是标准根治性治疗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将TKI药物与放射治疗相结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特别是在处理脑转移患者的脑放疗和肺转移患者的胸部放疗方面。然而,这种联合治疗也伴随着不良反应管理的挑战。其中,肺炎(包括放射性肺炎和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和脑损伤是两大主要关注点。当脑放疗与TKI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加脑白质变性和脑坏死的风险,这些不良反应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导致记忆力下降和功能障碍。在实践中放疗科医生需高度关注TKI药物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积极探索最佳治疗策略,为实现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平衡而努力。

靶向药物联合放疗需谨慎防肺炎,个案启示优化治疗策略

朱慧教授:在临床实践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始终收到高度关注,尤其是那些可能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直接影响的反应。比如临床中实际发生一例患者在使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肺部存在的小病灶而接受了大分割放疗。然而,放疗后患者却出现了三级放射性肺炎,这一严重的不良反应在化疗时代对于如此小的肺部病灶来说是极为罕见的,引发临床对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在肺炎风险上差异的深入思考。

为此,本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三代靶向药物与放疗联合使用时,确实需要更加谨慎地关注肺炎的风险。以上病例中患者后续得到积极的管理和有效的对症治疗,恢复状况良好,目前依然保持着长期生存的状态。但通过此病例不仅彰显了靶向治疗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也提醒对放疗后的管理和患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化疗时代相比,靶向治疗在放疗后的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必须采取更为细致、个性化的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TKI联合放疗成为局晚期NSCLC治疗焦点,质子放疗展现潜力

朱慧教授: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领域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放疗的联合应用,特别是与胸部放疗的结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今年,LAURA研究数据以及于金明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重要突破,在局部晚期肺腺癌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同步放化疗后采用三代TKI药物进行巩固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这一创新性的治疗策略已被纳入最新的临床指南,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望未来,靶区较大的局部晚期患者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在同步放化疗的背景下,探索将靶向治疗提前至初始治疗阶段的可行性,迅速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放疗创造更为安全的环境,成为近些年努力的大方向。同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是一个涉及临床、物理和药物因素的复杂过程,因此,加强临床医生和放射物理师之间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以共同优化放疗计划,最大程度地降低放射性肺炎的风险。

在药物因素方面,除了TKI药物外,免疫治疗药物在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其可能增加肺炎风险的问题也引起了放疗科医生的广泛关注。此外,相较于传统的光子放疗,质子放疗在降低肺部及心脏受照剂量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一特性有助于在联合治疗方案中有效削减放射性肺炎及心脏毒性的风险。这些优势充分彰显了质子放疗等前沿技术在提升治疗效果与减轻副作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当然,为了充分验证这些新技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积累更为丰富的数据支持,更多前瞻性的研究亟待开展。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LEM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Hanna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