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

【2024ASH 抢先报】蔡清清教授盘点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重磅新进展

2024年11月11日
翻译:高鑫娜博士、邱莉云博士
校对:白珅芮博士、曹益博士
点评:蔡清清教授
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2024年12月7日-10日,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将在美国圣地亚哥隆重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将发布超过7900项最新研究成果,涵盖血液学各个领域的前沿进展。研究内容涉及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转化医学等多个关键领域。摘要一经公布,【肿瘤资讯】第一时间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就复发/难治侵袭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治疗进展进行了筛选与点评,内容如下。

蔡清清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淋巴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 组长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
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Lancet haematology、Blood、Signal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linicalCancer Research、Leukemia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三项,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获2020年首届中国癌症防治年度大会“淋巴瘤领域杰出贡献奖”、2022年度第七届医学家年会”十大医学菁英专家”等

Abstract 4450: 米托蒽醌脂质体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自然杀伤/T 细胞淋巴瘤(R/R NKTCL)的Ⅰb/Ⅱ期研究 

标题:Combination of 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 with Tisle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NK/T Cell Lymphoma: A Phase Ib/Ⅱ Study
 
作者:Qingqing Cai, et al. 

研究背景

复发或难治性NKTCL患者生存预后较差,对于初始接受非蒽环类药物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仅为6个月。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MIT)是一种纳米药物,已被批准作为复发/难治性外周T 细胞淋巴瘤(PTCL)的首选治疗方案,并在关键性II期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 PD-1 的免疫球蛋白G4变异单克隆抗体。本研究旨在评估Lipo-MIT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R/R NKTCL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方法

Ib期采用 3+3 剂量递增设计,采用两种Lipo-MIT剂量水平(16 mg/m² 和 20 mg/m²,d1)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00 mg(d1,每四周一次)的诱导治疗,最多6个周期;随后使用替雷利珠单抗 200 mg(每三周一次)继续维持至疾病进展、患者撤回知情同意,或用药时间满1年(包括诱导治疗期)。II期为在推荐的 II 期剂量(RP2D)下进行的剂量扩展。主要终点为Ib期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即剂量限制毒性(DLT)和RP2D的确定)及 II 期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为Ib期的完全缓解(CR)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安全性,以及II期的CR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数据截止至2024年7月10日,共有3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入组(Ib期n=6,II期 n=24)。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5岁(22~71岁),III-IV期(Ann Arbor分期)患者占66.7%,53.3%为鼻型。Ib期研究中,16 mg/m²和20 mg/m²的剂量下未观察到DLT,RP2D确定为Lipo-MIT 20 mg/m²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所有30名患者均观察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其中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7%。常见的3/4级TRAEs包括白细胞减少(40.0%)、淋巴细胞减少(40.0%)、中性粒细胞减少(26.7%)和谷丙转氨酶升高(6.7%)。

Ib期的CR率、ORR和DCR分别为66.7%(4/6,95% CI 27.1%-93.7%)、100.0%(6/6,95% CI 60.7%-100.0%)和 100.0%(6/6,95% CI 60.7%-100.0%)。在正在进行的II期研究中,21名患者中CR率、ORR和DCR分别为42.9%(9/21,95% CI 21.8%-66.0%)、71.4%(15/21,95% CI 47.8%-88.7%)和81.0%(17/21,95% CI 58.1%-94.6%)。Ib和II期数据合并分析的CR率为48.1%(14/27,95% CI 28.7%-68.1%),ORR为77.8%(21/27,95% CI 57.7%-91.4%)。在14名未使用PD-1单抗的患者中,CR率为57.1%,ORR达到85.7%。

研究结论

Lipo-MIT 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R/R NKTCL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蔡清清教授点评

NK/T细胞淋巴瘤在我国乃至亚洲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亚型,具有病程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目前,NKTC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对于初诊的早期患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好;但晚期和复发/难治的患者预后较差,仍然亟需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 PD-1单抗在R/R NKTCL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替雷利珠单抗等PD-1单抗在这类疾病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但单药治疗的深度缓解和完全缓解率仍然有限。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Lipo-MIT)作为一种纳米药物,已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PTCL的首选治疗方案,在关键性II期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数据显示1,Lipo-MIT 单药治疗R/R NKTCL的ORR为40.7%,而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的ORR为 31.8%。我们认为,PD-1抑制剂在 NK/T 细胞淋巴瘤中的潜力值得进一步挖掘,联合治疗模式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我们团队设计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Lipo-MIT治疗R/R NKTCL的Ib/II 期研究,以提高疗效并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采用了3+3剂量递增设计,以确定合适的联合剂量。截止至目前的初步结果显示:在Ib期和II期评估的27名患者中观察到ORR达到77.8%,且整体安全性可控。就当前数据来看,这项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我们将继续追踪长期生存数据,期待这一联合方案能够最终为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Abstract 919: 共表达CCR4趋化因子受体的CD30靶向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

标题: CD30.CAR-T Cells Co-Expressing the CCR4 Chemokine Receptor in Relapsed/Refractory Hodgkin Lymphoma
 
作者:Natalie Grover, et al

研究背景

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30.CAR-Ts)对治疗复发/难治性(R/R)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有效,但许多患者在治疗后复发。研究者开展了一项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通过共表达CCL17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4.CD30.CAR-Ts)增强肿瘤归巢能力的CD30.CAR-Ts是否能促进持久应答。 

研究方法

主要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岁,诊断为R/R HL或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且在接受了包括维布妥昔单抗(BV)在内的2种或2种以上疗法后疾病进展。

剂量水平(DL)1、3和5的受试者只接受了CCR4.CD30.CAR-Ts,剂量分别为2x107、5x107和1x108/m2 CAR-Ts,而DL2、4和6的受试者则接受了前一剂量水平的CCR4.CD30.CAR-Ts以及固定剂量的1x108/m2 CD30.CAR-Ts,以比较两种产品在同一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剂量递增以 “3+3”设计为原则。所有患者均接受清淋治疗:3天内接受苯达莫司汀70 mg/m2和氟达拉滨30 mg/m2输注,2~4天后再输注CAR-T。

研究结果

入组的38例患者中,30例接受了CAR-T细胞治疗,其中6例患有CTCL,24例患有HL。本分析主要针对HL患者。在24例HL患者中,5例接受了DL1治疗,2例接受了DL2治疗,3例接受了DL3治疗,3例接受了DL4治疗,2例接受了DL5治疗,9例接受了DL6治疗。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0岁(27~75岁),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6.5,所有患者均接受过BV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22例患者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患者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从采集到清淋治疗的中位时间为58.5天(33~120天),11例患者接受了桥接疗法。

不良反应方面,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8例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其中5例为1级,3例为2级,中位至发病时间为8.5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天。4例患者接受了托珠单抗治疗。没有患者出现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最常见≥3级毒性是骨髓抑制,主要归因于清淋治疗,4周时分别有37.5%和29%的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仅有1例和3例患者在治疗后 3 个月时分别仍有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疗效方面,16例患者(67%)获得了完全缓解(CR),6例患者(25%)获得了PR,2例患者(8%)PD。中位随访时间为29.6个月,中位PFS为6.4个月(95% CI: 3.6-11.5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CR患者的中位PFS为9.3个月(95% CI:5.8-16.4 个月)。1年OS率为85%(95% CI:60-95%)。共有4例患者死亡,2例在治疗后超过3个月因感染死亡,2例因淋巴瘤死亡。

同时,可观察到单独接受CCR4.CD30.CAR-Ts及同时接受两种CAR-T产品共同输注的患者外周血中CCR4.CD30.CAR-T细胞的扩增。总体而言,CCR4.CD30.CAR-Ts的持久性优于CD30.CAR-Ts(P=0.008,以输注后第 4 周的 AUC 作为衡量标准),输注后6个月在 12/14(86%)例可评估患者中仍可检测到 CCR4.CD30.CAR 信号,而在9例可评估患者中仅有2例(22%)检测到 CD30.CAR 信号。

研究结论

CCR4联合CD30.CAR-Ts安全性良好,在部分R/R HL患者中具有高应答率和持久缓解率。
 

蔡清清教授点评

大多数HL患者都能通过一线治疗治愈,但约有15%的患者患有原发性难治性疾病或治疗后复发, R/R HL的优化治疗仍是亟待解决的挑战。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靶向CD30的CAR-T细胞治疗在R/R HL患者中疗效及安全性较好(ORR:72%)2,本次会议的报道进一步展示了共表达CCR4趋化因子受体的CD30 CAR-T细胞治疗R/R HL的可行性——治疗过程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CCR4联合CD30.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持久性优越,并且治疗后反应疗效的生物标志物CCL7下降迅速。


一线治疗失败的H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大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但仍有一半患者在移植后复发。R-S细胞普遍稳定表达CD30,CD30单抗BV对HL有一定疗效,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R/R患者能获得持续缓解。本次报道的共表达CAR-T细胞疗法总体耐受性良好、疾病反应可观,在新药治疗格局下具有一定的潜力,有望进一步在更大的患者群体中探索并验证其疗效。

Abstract 748: ZUMA-2 队列3的初步分析:Brexu-Cel在未接受BTKi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患者中的应用

标题:Primary Analysis of ZUMA-2 Cohort 3: 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 (Brexu-Cel)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R/R MCL) Who Were Naive to 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BTKi)
 
作者:Tom van Meerten, et al

研究背景

Brexu-cel是一种自体抗CD19 CAR-T细胞疗法,基于ZUMA-2研究队列1的疗效,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用于治疗R/R MCL患者。ZUMA-2研究队列1的数据显示3,尽管BTKi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结局,但高危R/R MCL患者在接受BTKi治疗后预后仍然较差。因此,研究者进一步开展了一项多中心II期研究,新增了未接受过BTKi治疗的队列3,旨在评估Brexu-cel在未经BTKi治疗R/R MC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以期探索在早期治疗阶段引入Brexu-cel是否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过1-5线化疗(不含BTKi)的R/R MCL成人患者(≥18岁)。所有患者接受白细胞单采分离术与预处理化疗,并进行单次输注Brexu-cel(2×106 CAR T细胞/kg)。主要研究终点是独立放射学审查委员会(IRRC)根据Lugano标准评估的ORR。

研究结果

截至2023年11月26日,研究共入组95例患者,其中86例(91%)接受了Brexu-cel治疗。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40~82岁),中高危(sMIPI评分≥4分)患者占73%,47%患者的Ki-67≥30%,45%的患者有TP53突变。疗效方面,IRRC评估的ORR为91%;CR率和PR率分别为73%和17%。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PFS和OS分别为26.2个月、27.1个月和27.1个月;12个月的DOR、PFS和OS率分别为80%(95% CI 69.1-87.9)、75%(95% CI 64.5-83.4)和90%(95% CI 80.7-94.4)。

安全性方面,3级及以上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症和神经事件分别为5例(6%)、18例(21%)和23例(27%),其中仅3例患者发生5级AE。

研究结论

Brexu-cel在未接受过BTKi的R/R MCL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缓解率,这一结果与ZUMA-2队列1(既往接受BTKi治疗的队列)一致。同时安全性可控,也可使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受益。
 

蔡清清教授点评

尽管BTKi治疗已改善MCL患者的临床结局,但高风险R/R MCL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本次ZUMA-2研究队列3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Brexu-cel在未经BTKi治疗的R/R MCL患者中依然展示出与既往队列一致的良好疗效(ORR为91%,CR率为73%)。这些数据表明,对于尚未接受BTKi治疗的高风险MCL患者,在早期引入CAR-T疗法可能带来更大的获益,从而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需要在更大样本、多中心和更长随访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未接受BTKi的高风险R/R MCL患者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支持。

Abstract 3047: TQB2223联合派安普利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一项开放标签、I期研究的初步分析 

标题:TQB2223 in Combination with Penpuli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Lymphoma: Primary Analysis of an Open-Label Phase I Study 
 
作者:Qingqing Cai, et al.

研究背景

LAG-3是一种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受体,TQB2223(Sym022)是一种新型LAG-3单克隆抗体。派安普利单抗则是一种新型PD-1单克隆抗体。PD-1和LAG-3的双重阻断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已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4。本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1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TQB2223联合派安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次报道了在R/R 淋巴瘤患者中的初步分析结果。

研究方法

本研究包括剂量递增队列和剂量扩展队列。主要入组标准为年龄≥18岁,既往PD-1或PD-L1治疗失败的R/R HL、NKTCL、PMBCL患者。患者接受TQB2223的递增剂量(5 mg/kg、10 mg/kg 和 600 mg)联合固定剂量200 mg的派安普利单抗,每3周一次,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在剂量递增队列中采用“3+3”设计。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推荐的II期剂量(RP2D)及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21例患者(14例HL,2例PMBCL,2例DLBCL,2例NKTCL,1例蕈样霉菌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岁,既往治疗的中位治疗线数为3(IQR: 2~4)。RP2D确定为TQB2223 600 mg联合派安普利单抗200 mg Q3W。  

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全体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52.38%和80.95%,中位PFS和中位DOR未达,6个月的PFS和DOR率分别为88.54%和100%。12例既往接受过抗PD-1/L1治疗的HL患者中,ORR为50%,DCR为83.33%。2例PMBCL患者的ORR为100%。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2.86%)、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8.57%)、高甘油三酯血症(28.57%)等,大多数为1~2级。未发生死亡事件。

研究结论

TQB2223联合派安普利单抗在淋巴瘤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在多线治疗失败后的HL患者中。目前,TQB2223与派安普利单抗的复合制剂已制备,未来将针对TQB2223与派安普利单抗的复合制剂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蔡清清教授点评

PD-1和LAG-3双重阻断已在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展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首次将这一联合免疫策略引入R/R 淋巴瘤领域,在不同亚型R/R 淋巴瘤患者中验证了其初步的安全性和疗效,为既往多线治疗失败的R/R 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未来我们的研究将进一步聚焦于不同淋巴瘤亚型中的应用,如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和NK/T细胞淋巴瘤(NKTCL),以更好地了解其疗效和耐受性。我们计划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行长期随访,进一步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持久缓解率和生存期延长方面的效果。通过这一新的双重阻断免疫策略,我们希望能够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奠定基础,使不同分期和亚型的患者在未来临床实践中获得更大益处。

Abstract 988: Glofitamab联合Polatuzumab Vedotin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的Ib/II期研究随访延长结果

标题:Glofitamab in Combination with Polatuzumab Vedotin Maintains Durable Responses and a Manageable Safety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Heavily Pre-Treated Relapsed/Refractory (R/R) 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 Including High-Grade B-Cell Lymphoma (HGBCL): Extended Follow-up of a Phase Ib/II Study
 
作者:
Martin Hutchings, et al.

研究背景

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Glofit通过激活并重定向T细胞以杀伤B细胞肿瘤。维泊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 Pola)是一种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与Glofit的作用机制互补。2023年ASH会议已报道Glofit(推荐剂量30mg)+Pola在R/R LBCL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5,本研究进一步报告了这项Ib/II期研究的延长随访结果。

研究方法

患者在第1周期Glofit给药前7天的时间接受一次1000mg的奥妥珠单抗预处理,以降低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风险。C1D2以及C2-C6 D1给予1.8mg/kg的Pola;Glofit在第1周期进行阶梯递增给药(第8天2.5mg;第15天10mg),随后C2D1开始给予目标剂量(30mg),持续到第12周期。每21天为一个周期。患者共计接受6个周期的Pola和12个周期的Glofit治疗。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2月16日,129例患者接受了至少1次目标治疗(DLBCL 57例;HGBCL 44例;转化滤泡性淋巴瘤[trFL] 26例;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 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范围:23~84岁),64%为男性,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2(IQR 1~7),22%的患者曾接受CAR-T细胞治疗。

在128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为80%,CR率为62%。按组织学亚型分组,最佳ORR和CR率分别为:DLBCL 84%(48/57)和61%(35/57);HGBCL 79%(34/43)和65%(28/43);trFL 73%(19/26)和54%(14/26);PMBCL的ORR和CR均为100%(2/2)。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中位PFS为12.3个月,中位OS为39.2个月,24个月无事件生存(EFS)率为54%。

最常见的不良事件(AE)是CRS(43%),其中大多数为1~2级(1级27%,2级15%);有1例3级CRS和1例致死性5级CRS。59%的患者发生了3~4级AE,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32%)。8%患者出现5级AE(均为COVID-19感染)。 

研究结论

多线治疗失败的R/R LBCL患者接受Glofit+Pola方案治疗后,均显示出良好的缓解率和持久的缓解时间(包括HGBCL患者和曾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且该方案的安全性良好。
 

蔡清清教授点评

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类型,约20%-40%的LBCL患者在一线治疗后难治或复发。如何提高复发难治LBCL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维泊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B细胞受体CD79b成分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而格非妥单抗是一种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因其独特的2:1(CD20:CD3)分子形式具有对B淋巴细胞的高亲和力,抗肿瘤能力佳。近年来包括靶向CD79b ADC(Pola)、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Glofit)及CAR-T在内多种新型药物被用于R/R DLBCL治疗,在提高缓解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较传统治疗方案显示出明显优势。

本项口头摘要汇报了Glofit联合Pola治疗的R/R LBCL这一Ib/II期研究的延长随访结果。在更长随访时间和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还包括了HBCL和接受CAR T 治疗的患者)中,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持久,且安全性可控,与各单药的安全性特征一致。总体而言,这一新型联合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复发/难治性LBCL患者的生存结局,为降低复发进展风险、改善临床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Abstract 989: 皮下注射Mosunetuzumab联合Polatuzumab Vedotin对比利妥昔单抗联合Polatuzumab Vedotin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患者:随机II期研究

标题: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Mosunetuzumab SC Plus Polatuzumab Vedotin Demonstrates Improved Outcomes Versus Rituximab Plus Polatuzumab Vedotin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R/R) 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
 
作者:Julio C. Chavez, MD, et al.

研究背景

在一项II期单臂扩展队列的初步分析中,静脉注射Mosun联合Pola(M-Pola)治疗R/R LBCL具有持久的缓解率和可控的安全性6。为进一步明确Mosun在M-Pola联合疗效中的作用,研究者开展了一项随机II期研究,对比分析了皮下注射M-Pola与利妥昔单抗联合Pola(R-Pola)治疗R/R LBCL的疗效。

研究方法

纳入患者为R/R LBCL(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b级滤泡淋巴瘤[F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或转化滤泡性淋巴瘤[trFL]),既往至少接受过1次含CD20单抗的治疗。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M-Pola或R-Pola组。Mosun采用阶梯递增形式进行皮下给药(C1D1:5mg;C1D8、C1D15及C2D1各45mg)。在第1-6周期的第1天行Pola静脉给药(1.8mg/kg),21天为1个治疗周期。R-Pola组在第1~8周期的第1天行利妥昔单抗静脉给药(375mg/m²),在第1~6周期的第1天行Pola静脉给药(1.8mg/kg),21天为1个治疗周期。若R-Pol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时出现疾病进展(PD)或稳定病情(SD),可以转为接受M-Pola治疗(Pola最多使用8个疗程)。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1月30日,共80例患者入组,40例接受M-Pola方案,40例接受R-Pola方案。20例R-Pola组患者进行了M-Pola的交叉治疗。在M-Pola与R-Pola组中,中位年龄分别为71.5岁和67.0岁,48%和54%患者的IPI评分为3-5,78%和85%患者为Ann Arbor III/IV期,两组中分别有68%和82%患者为DLBCL,8%和3%患者为3b级FL,25%和15%患者为HGBCL;在DLBCL和HGBCL患者中,13%和23%为trFL。M-Pola与R-Pola组的既往中位治疗线数分别为2(范围:1-5)与3次(范围:1-9)。

在M-Pola与R-Pola组中,ORR分别为78%和50%,CR率分别为58%和35%。总体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M-Pola组的中位PFS未达到,R-Pola组中位PFS为6.4个月。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安全性方面,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33% vs. 26%)。两组中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M-Pola组为30%;R-Pola组为21%)。MPola组有4名患者(10%)发生1-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研究结论

固定疗程的M-Pola治疗方案在R/R LBCL患者中显示出更高的ORR和CR,具有较持久的缓解率,CRS发生率低,与R-Pola相比未出现额外毒性。
 

蔡清清教授点评

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一线治疗通常使用基于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方案,例如R-CHOP或Pola-R-CHP方案。然而,大约20~40%的LBCL患者会出现对一线治疗难治或随后复发的情况。Mosunetuzumab是一种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Polatuzumab vedotin是一种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本项研究结果显示,皮下注射M-Pola联合治疗方案相比基于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明显可观的ORR和CR率(ORR 78% vs. 50%;CR 58% vs. 35%),疗效持久,且安全性与R-Pola组相比未出现额外毒性,支持进一步开展III期随机对照研究,有望为患者带来可耐受、更便利且疗效佳的治疗选择。

随着抗体偶联药物、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等新药的不断涌现,R/R DLBCL患者的治疗选择愈加多样化。当前,双特异性抗体已在R/R DLBCL的后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对长期生存的获益和安全性。此外,随着更多新药在R/R DLBCL中的获批,深入探索潜在的联合治疗方案并优化联合用药策略,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Qingqing Cai, et al. Combination of 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Liposome with Tisle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NK/T Cell Lymphoma: A Phase Ib/Ⅱ Study. ASH abstract 4450, 2024.
2. Natalie Grover, et al. CD30.CAR-T Cells Co-Expressing the CCR4 Chemokine Receptor in Relapsed/Refractory Hodgkin Lymphoma. ASH abstract 919, 2024.
3. Tom van Meerten, et al. Primary Analysis of ZUMA-2 Cohort 3: 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 (Brexu-Cel)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 (R/R MCL) Who Were Naive to 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BTKi). ASH abstract 748, 2024.
4. Qingqing Cai, et al. TQB2223 in Combination with Penpulimab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Lymphoma: Primary Analysis of an Open-Label Phase I Study. ASH abstract 3047, 2024.
5. Martin Hutchings, et al.Glofitamab in Combination with Polatuzumab Vedotin Maintains Durable Responses and a Manageable Safety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Heavily Pre-Treated Relapsed/Refractory (R/R) 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 Including High-Grade B-Cell Lymphoma (HGBCL): Extended Follow-up of a Phase Ib/II Study. ASH abstract 988, 2024.
6. Julio C. Chavez, MD, et al.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Mosunetuzumab SC Plus Polatuzumab Vedotin Demonstrates Improved Outcomes Versus Rituximab Plus Polatuzumab Vedotin in Patients (P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R/R) Large B-Cell Lymphoma (LBCL). ASH abstract 989, 2024.


排版编辑:Mathilda

巡游会.jpg

版权声明
本文专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未经著作人许可,不可出版发行。同时,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评论
2024年11月13日
马利平
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 | 肿瘤科
大多数HL患者都能通过一线治疗治愈